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卡奴

 LM0318 2010-06-17

卡奴,卡是指信用卡,奴,奴隸。一個人使用大量的現金卡、信用卡,但負擔不出繳款金額或是以卡養(yǎng)卡、以債養(yǎng)帳等方式永遠都是一身債,一直在還利息錢。就變成信用卡、現金卡的奴隸,就可稱為卡奴。大多數是年輕人,卡奴這個詞首先出在臺灣,各家銀行為了推廣自己的信用卡,辦信用卡的手續(xù)很簡單,而且鼓勵年輕人辦信用卡,有的人把這張信用卡用透支了,為了還款,就去另一家銀行辦信用卡去換這個銀行的債。依次,就被信用卡所奴役。

卡奴-概述

    
卡奴卡奴
顧名思義就是持卡人成信用卡、現金卡的奴隸。最先起源于臺灣。據統(tǒng)計,臺灣共有卡奴40萬。

有關卡奴的故事不時見諸島內報端。據報道,有個充滿創(chuàng)業(yè)夢想的年輕人小明,看到銀行廣告幫你提早完成夢想,頭腦一熱,通過辦現金卡、信用卡、小額信貸一口氣借了15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約合港幣37.5萬元)。不料投資不如預期,貸款5年后卻滾成500多萬元,每月最低還款金額就高達16.8萬元,小明夫婦打工又兼差,每月收入也只有11萬元。

臺灣900多萬人擁有信用卡、現金卡,保守估計,其中有40萬左右的卡奴,上百萬人為利滾利的信用卡債務所困擾。 

卡奴-由來

    
卡奴卡奴
信用卡的雛形,商業(yè)信用卡1915年誕生于美國。當時美國的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yè)、娛樂業(yè)和汽油公司有選擇地發(fā)給顧客一種類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顧客可以憑卡片在這些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分期付款。而現代意義上的信用卡--銀行信用卡于1952年出現于美國。到了上世紀60年代,銀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不僅在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各國也開始盛行起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開始發(fā)行信用卡。

信用卡的共同基本功能,可稱為“準貨幣”。其好處在于免去隨身攜帶現金的不便,并且可于購物一定期間后付款,有助于個人現金周轉。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信用卡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便利,當然也要從用戶身上賺錢。信用卡的贏利秘訣,是海量用戶共同創(chuàng)造高額透支帶來的利息收入。在海外,信用卡年利率在20%~30%之間。面對琳瑯滿目的信用卡以及發(fā)卡銀行的各種承諾,普通消費者一不小心就陷入透支還款的怪圈。

“卡奴”一詞的由來:“卡奴”一詞最先源于臺灣,是指沒有能力償還透支信用卡的卡民。臺灣金融主管部門將無力償還銀行最低還款額,且連續(xù)3個月未能還款的人定義為“卡奴”。銀行間為爭奪客戶“濫發(fā)”信用卡,使很多沒有足夠支付能力的人也擁有信用卡;持卡人狂購物亂刷卡這是造成“卡奴”現象出現的根源!  

卡奴-分類

    

第一種是不懂節(jié)制消費,或不勞而獲心理作崇預借現金過多;

第二種是生活或經濟困難,不另思出路反而向銀行借錢,以債養(yǎng)債。

卡奴-使用率

    

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信用卡使用率并不比臺灣低,為什么信用卡單單在臺灣引發(fā)這么多問題?據島內媒體報道,淪為卡奴,有持卡人不加節(jié)制、過度消費的自身原因。那些被高利貸壓迫的人大多都是低收入階層,受到銀行泛濫發(fā)卡的蠱惑,取得不符合他們負擔能力的支出能力。此外,島內整個經濟大環(huán)境不景氣,民眾收入不穩(wěn)定,是造成卡奴現象的主因。

卡奴-臺灣卡奴

    
卡奴卡奴
根據臺灣地區(qū)“金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臺灣地區(qū)的卡奴人數至2005年8月底約為40萬人,另有30萬人為“隱性”卡奴,即每月收入剛夠支付卡債(每月最低應繳金額)的人。若銀行調高其信用卡每月最低應繳額,這30萬人便將成為現實卡奴。在發(fā)展趨勢上,根據臺灣地區(qū)“金管會”的統(tǒng)計,平均每個月約有5萬人信用破產,進入卡奴行列。臺灣地區(qū)約百萬卡奴的存在,現已成為異常嚴峻的社會問題。因卡債而走上絕路(據統(tǒng)計,每月至少有40人),或引發(fā)諸如搶劫銀行等嚴重犯罪的事例不勝枚舉。從數據上分析,臺灣地區(qū)經濟人口(指有所得、有收入能力的人口)總數約為1100萬人,百萬卡奴的存在就意味卡奴在經濟人口中的比例高達10%!在金額上,由2005年1-9月份的統(tǒng)計顯示,現金卡和信用卡兩卡“卡奴”共同負債額達八千多億元新臺幣,相當于臺灣當年“行政預算”的一半。顯然,卡奴人數之多、比例之高、債務額度之大已成為臺灣地區(qū)不能承受之重!卡奴問題已成為臺灣地區(qū)經濟社會中的一顆破壞力巨大的不定時炸彈,卡奴問題及其解決必將對臺灣社會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br>
在臺灣地區(qū)1100萬人口中,約有70萬“卡奴”,即每百名經濟人口中就有6個人是卡奴。平均每個月有40000人因刷卡過度成為破產者,有40個卡奴因身陷重債而自殺。有媒體稱,信用卡已經與毒品、槍支并列為臺灣的“三大害”。據臺灣媒體公布的資料,2000年臺灣信用卡及現金卡數量僅有1830萬張;2005年這兩種卡數量增長到4555萬張,但臺灣民眾收入的增加速度卻滯后,因此造成卡債和卡奴大增。,在臺灣1100萬人口中,有900多萬人人均擁有至少一張信用卡或現金卡,而其中約有70萬出現繳款困難或瀕臨無力支付邊緣,占全臺灣人口的6%??ㄅ珎兊钠骄庞每▊鶆战痤~高達120萬臺幣。由于利滾利,不少人每月收入甚至不夠支付利息,有些人一時還不起,就“拆東墻補西墻”,辦多張卡。

卡奴現象也給發(fā)卡機構利益帶來很大的損傷,信用卡業(yè)務的不良貸款比率也從2004年的2%上升到2006年的2.4%,迫使臺灣銀行沖銷了約22億美元的信用卡和現金卡壞賬。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信用卡普及率并不比臺灣低,為什么信用卡單單在臺灣引發(fā)這么嚴重問題呢?從內部因素來看,有持卡人不加節(jié)制、過度消費的自身原因;而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銀行機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商業(yè)蠱惑。臺灣銀行數量多,僅發(fā)卡金融機構就有51家。為了提高業(yè)績,銀行發(fā)行信用卡毫無門檻可言,有的銀行打出廣告“只要會呼吸就能辦卡”,誘導消費者辦卡。此外,銀行一般規(guī)定的信用卡、現金卡最低應繳還款比例只有2%~5%,也就是說,每月只需繳200元,就可以透支1萬元,使持卡人放松了心理警惕,容易過度消費淪為卡奴。二是島內經濟大環(huán)境不景氣,民眾收入不穩(wěn)定。2005年臺灣企業(yè)有88%沒加薪,而2001到現在,臺灣沒有加薪的公司占7成以上,去年還有1.24%的公司減薪,民眾無力償還信用卡與現金卡的債務。

臺灣信用卡市場之亂,正如一位國外銀行家所形容的:“要最快做爛一個消費金融商品,就到臺灣市場推,因為這里有最不夠自律的消費者、最懂得牟利的金融業(yè)者和最粗糙的規(guī)章制度。”

卡奴-大學生卡奴

    
卡奴卡奴
2008年底,各銀行已累計在校園發(fā)放了200萬張信用卡,重點高校中現有34.7%的大學生辦理了信用卡。辦卡大學生中,又有37%的學生持有兩張以上信用卡。其中因自控能力差刷成“負翁”,成為“卡奴”的不在少數。

盡管大學生的還款能力比普通客戶低,但考慮到學生客戶未來對銀行的貢獻度和忠誠度,中國各大銀行一直在持續(xù)拓展校園信用卡市場。大學生還在讀書,基本沒有收入,只有父母給的少量生活費。銀行向他們推銷信用卡,表面上看很難賺到錢。銀行在推銷信用卡時也是打著培養(yǎng)大學生珍視個人信用、理性消費意識和發(fā)展?jié)撛趦?yōu)質客戶的幌子。但實際上,辦了信用卡不花錢的大學生并不多。多數人都會嘗試一下刷卡消費。而刷卡消費和現金消費的最大不同就是刷卡消費看不到現金交易,大學生沒有付現金那樣心疼。而銀行頻頻舉辦的刷卡返現、有獎刷卡和購物積分兌換活動更是極大的刺激著學生們的購物欲望,變相鼓勵他們超前消費。加上信用卡可以透支,還可以分期付款買東西,一些控制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于是很快加入了“卡奴”一族。

雖然大學生瘋狂透支后,很可能還不出錢,但銀行卻并不擔心,因為大學生的背后還有家長“托底”。父母一般不會眼看著孩子被銀行追債,肯定會幫著償還債務。而銀行則從信用卡透支產生的高額利息和刷卡手續(xù)費中獲得了高額利潤。據銀行業(yè)內人士估算,每張信用卡每年給銀行帶來的利潤約為1000元。大學生雖然是成年人,但他們畢竟沒有踏上社會,消費和理財觀念都不成熟,在刷卡消費的時候更容易喪失自控能力。學生信用卡讓很多缺乏理性消費觀念的大學生深陷“債務”泥潭無法自拔,不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也給家長增加了負擔。向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發(fā)卡而不考慮其還款能力,同時以各種手段鼓勵他們超前消費,銀行此舉有違商業(yè)道德,同時也容易導致金融風險。現在很多銀行為了獲取高額收益,紛紛在學校里聘請業(yè)務員爭搶學生客戶,辦卡手續(xù)也越發(fā)簡便。一些業(yè)務員為了完成發(fā)卡任務,千方百計的誘使學生辦卡。

一些學生刷卡消費后還不出錢,干脆就多辦些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以填補虧空,畢業(yè)后離開當地以逃避欠款。不久前媒體還報道過武漢27歲的肄業(yè)大學生劉某先后以虛假身份證明騙領7家銀行36張信用卡,靠惡意透支維持生活多年的事。監(jiān)管部門有必要對學生信用卡加強監(jiān)管,提高其發(fā)行門檻,同時要求銀行在發(fā)卡前向學生充分說明使用信用卡可能帶來的風險并準確核實學生的還款能力。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理財教育,讓學生消費量力而行。

卡奴-辦卡需知

    
卡奴卡奴
信用卡不止是簡單的消費工具,對信用卡商家的優(yōu)惠手段多加揣摩與對比,你一定也可以成為“信用卡達人”。

第一招:開戶認清年費和優(yōu)惠

許多銀行為了推銷自己的信用卡,在開卡的同時都會贈送許多禮品,有人一辦就是好幾張,當時覺得占到了便宜,此后卻為了每年幾百元的年費苦惱不已。

要做信用卡達人,首要步驟就是謹慎開戶,弄清各銀行的年費標準和一些常見特殊情況下的支出,例如常容易被卡主遺忘的掛失費用。

第二招:刷卡時注意手續(xù)費免息期

前段時間,竇先生使用某銀行信用卡在蘇寧電器采用分期還款的方式,購買了一部數碼相機,總價為2780元,分六期支付還款,每期還款463.3元,因為利息為零,竇先生以為自己賺了一筆,“相當于向熟人借了筆不要利息的錢?!笨墒牵潞蟀l(fā)現,僅手續(xù)費就花去了69.5元。原來,該銀行規(guī)定要收取提款金額的2.5%作為手續(xù)費。

現在,許多銀行打出的“免利息”的口號,但對“手續(xù)費”卻避而不談。其實,手續(xù)費也會讓持卡人破費不少。有些持卡人誤認為信用卡提現和刷卡消費是一樣的,都可以享受免息期待遇。但其實,信用卡提現需要繳納高額手續(xù)費。有些銀行的取現費用高達3%。

另外要提醒消費者注意的是,信用卡提現其實也有免息期。信用卡年費免費期一過,銀行可以直接在卡內扣款。如果信用卡內沒有余額,就會被算作透支消費。在不少銀行,免息期一過,這筆被“透支”的錢就會按18%的年利率“利滾利”計息。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信用卡

除了提出的要注意年費、手續(xù)費等事項外,持卡人也應該從自身需要的角度選擇適合自己的信用卡。比如,商旅人士可以多關注航空以及酒店方面有優(yōu)惠的信用卡活動,有些信用卡可以累積航空公司的飛行里程;而有車一族則可以考慮積分換油等優(yōu)惠禮品;年輕人則可以關注與時尚消費有關的信用卡積分活動等等。除此之外,還應充分考慮不同信用卡的交易成本、安全性、便利性等因素。

卡奴-問題討論

    
卡奴卡奴
就中國信用卡的發(fā)展狀況來看,信用卡產業(yè)已經進入一個爆發(fā)性增長階段。從03年到07年,信用卡發(fā)卡行從幾家發(fā)展到20家,還有很多銀行準備涉足其中;發(fā)卡量也從數十萬張達到了數千萬張。隨著信用卡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家銀行申請信用卡的門檻越來越低,不僅體現在對職業(yè)、收入等審核標準的降低,甚至為了搶占市場,已經滲透到在校大學生這一缺乏收入的市場人群中,還要美其名曰:是為了培育未來市場的持卡人。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國民人均收入增加,國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坝妹魈斓腻X做今天的事”的“超前消費”觀念逐漸在社會中普及,信用卡透支消費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從信用卡產業(yè)發(fā)展的特點來看,它的確帶有拉動消費、刺激社會需求的功能,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年輕人消費欲望高、投資欲望表現強烈的特點很容易暴露出來。一些經濟學家也指出,適度的負債能夠有效地提高投資效率,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提高生活質量。然而任何事情都是限度,超過限度就會適得其反。由于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過分追求高檔奢侈的生活,從而引發(fā)的過度超前消費而形成的個人負債,不僅不能成為提高生活品質的基礎,反而成了“月光族”加大了生活的負擔,同時還是個人走向破產的“禍根”。這些話或許是危言聳聽,但臺灣著名歌星鐘鎮(zhèn)濤的狀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超前消費”的觀念多是建立在“未來有穩(wěn)定收入,職業(yè)生涯不斷上升”這樣一個預期基礎之上,但是其潛在的危險是:在競爭極其激烈的經濟社會中,工作、事業(yè)、生活的的變數相當大的,很大一部分人群自身抵抗這種風險的能力并不高,一旦發(fā)生大的變故就很可能帶來個人金融危機。在提到大學生由于沒有收入而發(fā)卡所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時,有些銀行人士竟然大言不慚地說:給大學生發(fā)信用卡不是錯,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個人信用意識,之所以出現個別學生惡意透支事件,是因為家庭、社會、大學沒有為他們及時灌輸個人理財觀念,從而導致他們不善于理財而引發(fā)出來的。作為發(fā)卡主體的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單位,不僅不從在業(yè)務定位上存在著的“重卡量”的偏差來認識自身的問題,卻將引發(fā)的問題全部推卸給了社會。

在信用卡業(yè)務上,發(fā)卡銀行為了拼市場、斗卡量、搶客戶、爭刷卡消費額,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甚至不惜以降低發(fā)卡門檻的條件來刺激社會申請和用卡。鼓勵消費的信息更是如潮水一般涌向持卡人,作為銀行大張旗鼓“正面”宣傳的消費積分、分期付款、優(yōu)惠購物等等信息可以說是每時每刻地對部分持卡人產生一定的誘惑力,很容易造成持卡人的沖動性消費。其中一部分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而逐漸滑向了“卡奴”。據發(fā)卡組織調查,中國約有15%的大學生擁有信用卡,“喜刷刷”背后也出現還不起卡債的問題。大學生是個無收入人群,一切費用多來自于父母和家庭。已現有大學生平均月消費一千元作為標準,維持平常的生活應該綽綽有余,但是正是由于銀行出于追求卡量的考慮,不負責任地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信用卡,而在校大學生根本無法負擔三千至五千元不等的可透支額度,最終還是由父母親及家庭為這部分超額消費來買單,加重了大學生家庭的負擔。

信用卡所依附的很多服務功能,的確為持卡人的生活帶來許許多多的便利之處。作為持卡人應該懂卡知卡,正確的使用和合理的消費更是信用卡的根本所在,因為使用信用卡過度消費而成為“卡奴”的內因是在于用卡的人,而不是信用卡本身造成的過錯。作為發(fā)卡的銀行提供信貸業(yè)務作為金融業(yè)務之一本也無可厚非,畢竟持卡人從主觀意識上可以對卡選擇“用”或“不用”。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由于信用卡業(yè)務的利益驅動,發(fā)卡銀行只是從自身經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就會更多地宣傳辦信用卡、用信用卡給持卡人帶來的“好處”,并且采取多種刺激手段來吸引申請和使用,卻幾乎很少提及用卡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所在,更不會觸及持卡過度消費的危害性。雖然銀行通過申請協(xié)議將信用卡的使用向持卡人盡到了“告知”義務,但是那些晦澀的文字、繞口的說明,不要說是對于一般申請人來說難讀懂,就是銀行員工對于信用卡的了解和使用也是一知半解。

要減少“卡奴”現象,甚至降低由此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除了依賴市場秩序、經濟法律的完善,同時也依賴于持卡人成熟的消費心理和健康的消費文化培養(yǎng),但是從更深層次對“卡奴”問題進行一下思考,也應該意識到,作為信用卡發(fā)卡銀行從經濟利益角度建立信用卡業(yè)務,也是希望讓它保持長期的、持續(xù)的、良性的發(fā)展趨勢,那么發(fā)卡銀行就不僅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卡奴”現象對銀行自身的信用卡業(yè)務,乃至于對社會所帶來的潛在的風險和危害,而且更應該承擔一定的信用教育責任,從辦卡伊始就要教育和提醒持卡人正確合理使用信用卡。片面地追求卡量發(fā)展,片面地通過鼓勵和刺激刷卡消費,都是一種短視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對于行業(yè)的健康地發(fā)展是有害的。只有讓持卡人正確地使用信用卡,真正感受到銀行通過信用卡為持卡人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安全,那么信用卡產業(yè)才會得到健康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銀行才能從信用卡產業(yè)的發(fā)展中受益。

有銀行人士說:“卡奴”現象不是銀行的責任,“卡奴”的稱呼更是一種調侃。此言差矣,作為公民都知道每個人不僅具有法律范疇內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應該具有社會責任和義務?!翱ㄅ爆F象事發(fā)于持卡人,但根源還是在于銀行。都知道吸煙危害健康,但社會生活中除了限制煙草宣傳,在公共場禁止吸煙之外,并沒有禁止煙草工業(yè),但是作為煙草企業(yè)應盡的義務,必須在煙盒上注明:吸煙危害健康。國家正在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銀行作為經濟社會中的一個組成單位,又是這一體系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既然通過發(fā)卡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它也就不能回避自身還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一句“卡奴現象罪不在銀行”是難逃其咎的,是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同。深受其害的不僅僅是持卡人本人,還有他們的家庭,這將引發(fā)巨大的社會矛盾。如此惡性循環(huán),信用卡業(yè)務如何健康有序地發(fā)展壯大。如果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的話,臺灣今天的“卡奴”問題將會很快在大陸蔓延。

“卡奴”問題要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是國家建立和諧社會所賦予銀行的一份責任與義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