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治·贊菲爾(Georger Zamfir) 任何民間樂器假如能風靡世界,除開天賜良機,一定還和一些偉大的音樂家的努力分不開關系,吉他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排簫也是如此。喬菲·贊菲爾這位世界級排簫大師,對排簫的推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F(xiàn)年62歲的贊菲爾1941年出生于羅馬尼亞巴恰雷斯特市,小時候跟隨父親放羊,原本沒想過今后的一生將和音樂結緣。小贊菲爾學會的第一件樂器是手風琴,經常在當?shù)氐募焚惥蹠蜞l(xiāng)親的婚禮等場合上露一手。1955年他得到巴恰雷斯特音樂學校的一個入學名額,但該校的手風琴專業(yè)因故停辦,無奈之下,贊菲爾改修了鋼琴和排簫專業(yè)。就這樣,贊菲爾的音樂課從中學讀到大學,也從羅馬尼亞讀到了巴黎,其間他接觸了大量的民族音樂,當過民謠室內樂團的指揮。贊菲爾自行動手對排簫進行改制,使之更適合于現(xiàn)代音樂的表現(xiàn)。以前歐洲人對排簫的認識源于莫扎特的歌劇《魔笛》中帕帕杰諾的詠嘆調《我是個快樂的捕鳥人》,是贊菲爾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他們的印象,排簫不再是粗糙、單調、只能發(fā)出幾個音符的類兒童玩具,而是表現(xiàn)力豐富、音色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樂器。六十年代,贊菲爾與法國輕音樂大師詹姆斯·拉斯特展開合作,一張名為《天堂鳥》的輕音樂天碟把悠揚飄逸的排簫定格在千千萬萬個樂迷心中。八十年代,贊菲爾出版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排簫音樂唱片,特別是他用排簫改編吹奏電影音樂獲得巨大的成功,用風靡全球來形容也不過份。贊菲爾的成功不僅提升了排簫在樂器領域里的藝術地位,而且間接導致了排簫藝術的繁榮局面,越來越多的排簫演奏家相繼出現(xiàn)就是明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