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室內(nèi)開花植物-一般開花植物需光量高,無法在室內(nèi)正常生長,因此室內(nèi)植物多為觀葉植物,然而非洲堇的需光量小,只要放置在室內(nèi)光線較明亮的窗邊或日光燈光源下,便可以正常生長并且開花,是少數(shù)難得的室內(nèi)開花(觀花)植物。
二、四季皆可開花-有些開花植物的花期受到日照長短或溫度高低的影響,只能在特定的季節(jié)開花或每年只有一次花期,而非洲堇的花期往往長達1~2個月,只要有適當?shù)恼樟霞昂弦说纳L環(huán)境,每3~4個月即可開花一次,另如有足夠數(shù)量的植株,便能在一年四季欣賞到綻開的花朵。 三、花朵千變?nèi)f化-目前全球有超過20,000個品種,花色包含了藍色、粉紅色、紅色、紫色、綠色、白色及黃色等不同色系,并有鑲邊、噴點、條狀色彩、雙色或三色混合等變化;花瓣也依輪數(shù),區(qū)分為單瓣(一輪,五花瓣)、重瓣(兩輪以上)及半重瓣(一輪至兩輪之間)三類;花瓣形狀則有圓形、堇花形、喇叭形及黃蜂翅形等。 四、植株小,不占空間-植株的直徑大多介于5~40cm之間。這樣的植株比許多室內(nèi)植物小,所以種植在室內(nèi)并不會占去太大的空間;且可依據(jù)個人的喜好或配合室內(nèi)的布置,選擇不同大小的品種來種植。 五、繁殖容易-葉片扦插即可繁殖,使一般的愛好者在家或辦公室中即可輕易做到,進而享受創(chuàng)造生命的樂趣。 六、容易產(chǎn)生新品種-由于其本身的遺傳不穩(wěn)定的特性,在栽種的過程中即會出現(xiàn)突變的新品種,也因此往往會給種植者帶來意外的驚喜與收獲?!靖艣r】非洲堇又名非洲紫羅蘭,為苦苣苔科非洲堇屬植物。非洲堇小巧玲玫,花色斑斕,極富詩意,是國際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歐美栽培特別盛行。非洲堇為多年生草本。無莖,全株被毛。葉卵形,葉柄粗壯肉質(zhì)?;?朵或數(shù)朵在一起,伸出蓮座狀的底座,做成一個美麗的花球。 【生物學特性】非洲堇原產(chǎn)非洲東部熱帶地區(qū)。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夏季怕強光和高溫。生產(chǎn)適溫為16~24℃,4~10月為18~24℃,10月至翌年4月為12~16℃。白天溫度不超過30℃,高溫對非洲堇生長不利。冬季夜間溫度不低于10℃,否則容易受凍害。相對濕度以40%~70%較為合適,盆上過于潮濕,容易爛根??諝飧稍?,葉片缺乏光澤。非洲堇夏季需遮蔭,葉色青翠碧綠;冬季則陽光充足,才能開花不斷;雨雪天加輔助光對非洲堇的生長和開花十分有利。室內(nèi)栽培要領 一、環(huán)境因子管理 (一)光源-非洲堇需要的光源強度約在200~800呎燭光之間,照射時間約8~12小時,如欲促進開花可逐漸延長光照時間至16小時。戶外直射光強度易造成植株葉片受到曬傷,而不適合非洲堇生長。然而室內(nèi)光源的提供亦常不足,使植株生長緩慢、不開花或徒長。一般適合看書的光度約僅100~200呎燭光,可知室內(nèi)低于適合看書的光度的位置即不適種植非洲堇,室內(nèi)適當?shù)臄[設場所為明亮非直射陽光的窗邊,若室內(nèi)光度太低則必須補充人工光源種植。 (二)溫度-非洲堇生長適溫與人類相近,約在18~26℃,因此人類覺得舒服的環(huán)境,如有空調(diào)設備的辦公室或居家環(huán)境最適合非洲堇生長。 (三)濕度-非洲堇原生環(huán)境是在雨林地的溪流邊、潮濕的懸崖或沼澤地帶,其雨季時濕度通常為90~95%,因此非洲堇喜愛高濕度的環(huán)境,大部分的品種生長的適當濕度為50~70%。 二、栽培技術 (一)栽培介質(zhì)—理想的栽培介質(zhì)必須是通氣性佳、保水保肥、具有適合植物生長的pH值及良好的陽離子交換能力。常用的栽培介質(zhì)有三:泥炭苔(peatmoss)-,保水及保肥力佳;珍珠石(perlite)保肥力差,但通氣性極佳;蛭石(vermiculite),通氣佳,保水及肥力差。 (二)水分管理—一般澆水溫度與植株盡量接近,且盡量避免盛夏中午(高于35℃)或冬季晚間(低于15℃)澆水即可。 給水的時機及水量主要是根據(jù)介質(zhì)的含水量來決定,測試介質(zhì)含水量有以下幾種方法: ˙指頭觸摸介質(zhì)-表土已干燥時,應澆水。 ˙葉片外觀-非洲堇對缺水的忍受性較許多室內(nèi)的植物高,因此當葉片略有萎凋狀時,即表示植株缺水,應及時補充水分。 ˙目測介質(zhì)表面-表土干燥時,顏色較濕潤時白,可藉此來判斷澆水時機。 每次澆水以能充分澆濕介質(zhì),并有多余的水分由盆底流出為原則。以一般室內(nèi)環(huán)境而言,非洲堇的澆水周期約3~7天,但須依當下環(huán)境有所不同,給水的方式則有: ˙灌溉—以長嘴壺灌溉,可避免水分與植株或花朵接觸因此不會造成水傷斑紋,也適用于開花期。 ˙底盆吸水一將水澆灌至底部蓄水盆,讓介質(zhì)利用毛細管現(xiàn)象將水吸至介質(zhì)中,待數(shù)分鐘介質(zhì)吸水飽和后,將剩余水倒掉。 (三)施肥—一般在光源充足的情況下,只需追加少許的肥料便能維持植物正常的生長,施肥過多反而會引起生長障礙;但在光源不足的環(huán)境下,即使提供充裕的肥料,植物也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因此一般施用肥料應是在光源無慮的情況下進行才能顯現(xiàn)其效能。只要光源充裕、環(huán)境適當及管理正確,僅在介質(zhì)中混入基肥或介質(zhì)中所儲存的肥力,即使生長期不追加任何肥料也足夠使植株正常生長且開花。但是若要求植株生長勢及花朵的品質(zhì),就必須依不同生長期使用適合的肥料。 絕不可以使用有機肥。 對非洲堇而言,不同的生長期所需肥料及施肥要領如下: 1.發(fā)根期-如繁殖、移植、換盆。剛處理后因無根或根部受傷,吸收功能差,不適立即施用,應等2~4星期后再施肥。適用氮、鉀含量較高的肥料。 2.營養(yǎng)生長期-如自幼苗生長至開花前及花期過后。適用氮肥成分較高的肥料。 3.開花期-在預期開花前約2個月開始施用。適用含磷肥成分較高的肥料。 (四)換盆-老化的植株、幼苗換新盆、根部生病的植株、盆緣及外壁沉積鹽類、外觀走樣、不好看的植株等應實時換盆。不同狀況的植株有其適合的換盆方式及要領,以健康植株(小、中苗)由小盆換至較大盆及老化的植株為例,其順序及要領如下: 1.植株的整理與根部健康狀態(tài)的檢視-首先可將最底下較小或生長不好的葉片去除,并檢視根部:若呈白色表示健康;呈褐色或深褐色則顯示不健康甚至腐爛。不健康的根組織必須利用刀片或剪刀去除約1/3~1/2的介質(zhì),一般褐化程度越嚴重去除介質(zhì)的比例也越多。而健康植株則不須對根部做任何處理,且盡量避免傷到根組織。 2.裝入新盆-植株由小盆換至大盆時,先放入少許新介質(zhì)于欲換的大盆盆底,將帶介質(zhì)的植株放入大盆中,在空隙中填入新介質(zhì)。 3.換盆后的處理-充分澆水再放在環(huán)境適宜的場所栽培。換盆后的植株通常較虛弱或根部受傷,根吸收能力降低,在換盆后2星期內(nèi)避免施肥。 換盆最好是選擇在環(huán)境氣候合宜的季節(jié),使植株能順利復原。一般換盆時溫度維持在18~26℃之間為宜。在臺灣,以春、秋兩季較適合,但若是種植在有空調(diào)設備,溫度能維持在25℃左右的環(huán)境下,則四季皆可進行換盆。 (五)繁殖方法-區(qū)分為葉插、腋芽、花芽插、種子、組織培養(yǎng)五種方法,居家種植以非洲堇葉插為最簡單及最普及的繁殖法,步驟如下: 1.葉片的選擇-越老化的葉片,分化能力也越差,因此用來繁殖的葉片最好是選擇年輕健康沒有病害的。以一棵成株而言,由中心算起第3及4環(huán)的葉片是最理想的繁殖材料,只要是健康、未黃化及無病蟲害感染的葉片,即使是最外圍或不慎掉落的皆可使用。 2.取下葉片-可利用拇指及食指夾住葉柄,再左右搖動數(shù)次使葉柄由基部脫離植株,或利用刀片由葉柄基部切下。 3.葉片的處理-葉片朝上,利用刀片在距離葉基部1.5~2cm處,以約45o斜角切下。 4.固體介質(zhì)扦插-將處理好的葉片自切口處埋入已濕潤的繁殖用介質(zhì)(有些介質(zhì)太干燥時有拒水性,不易使?jié)駶?,故必須先潤濕再使用)中約0.5~1cm左右,以可固定葉片即可為原則(若埋入太深日后新芽不易長出),之后靜置于光度約200~250呎燭光,日照8~12小時及溫度范圍約18~25℃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 5.發(fā)根與萌芽-葉片發(fā)根時間受品種、環(huán)境、季節(jié)、葉片年齡、健康狀況及照料情形影響,一般介于1星期至2個月之間。根長出后即可每隔7~10天施予稀釋2,500~3,000倍的高氮肥料。新芽約在發(fā)根后約1個月后長出。 6.分株-新芽長出約2~3個月后,小苗有4~6片葉時,將母葉連帶小苗自繁殖容器中取出,撥去部分介質(zhì),再利用小刀片將小苗的分離。發(fā)育不良或太小的小苗(葉片不到4片)可丟棄以確保植株的品質(zhì),再利用栽培用介質(zhì)將植株種于小的盆子中并充分澆水。 7.幼苗的照料-大致上幼苗對缺水的忍受度較差,且一旦缺水可能會影響日后的生長發(fā)育,故應避免缺水。待2~3個月后可定植于較大的盆子中。綠葉品種由葉插到開花約需8~12個月,而斑葉品種因生長較緩慢,到第一次開花時間往往需要生長12個月上。 結(jié)語 非洲堇是大自然給現(xiàn)代人類的珍貴禮物,由于品種多且種間差異變化大,其葉片組織除有綠色品種外,也有乳白、粉紅色等斑葉品種,花朵更是千變?nèi)f化,多采多姿,而在室內(nèi)擺放植物還可凈化室內(nèi)空氣。非洲堇繁殖簡單,并為適合室內(nèi)環(huán)境生長的開花植物,在繁殖過程中期待成長、開花,并提供照料,獲得成就感及自信心等的多種樂趣與優(yōu)點,因此對于行為能力有障礙的年邁者、身心障礙者,或重病患者及行為偏差者等,皆能藉由種植非洲堇的活動獲得適合的補償或改善作用,這也正是非洲堇為園藝治療最理想材料的原因。 補充:非洲堇收到后檢查一下,如果有折斷的葉片先從根部剪下來,剪下的葉片可以看看如果葉片沒有傷痕的,葉柄留1到2厘米,洗掉葉片上的浮土,放通風處(當然如果氣候已經(jīng)變冷的地區(qū)就放室內(nèi))晾干,直接斜插在珍珠巖或珍珠巖+蛭石的介質(zhì)里(介質(zhì)要澆透水)或清水里都可以。然后檢查大株的堇,看看土如果發(fā)黑(原盆的栽培介質(zhì)為進口的純泥炭)比較濕潤的,就不要澆水,葉片上就算有掉出來的土的話也沒關系,放個1到2天上面的土干透了用小毛刷和吹氣的方法就可以清除掉的,如果表土發(fā)黃或白色的并且手感很輕的話,就要澆點水了,由于進口的純泥炭加入了濕潤劑,吸水很快,所以先不要澆透,稍微澆一點,過個2到3天再澆一點水就行了,千萬不要澆透,等堇恢復幾天如果土又干了的話說明堇的生長恢復過來了才可以澆透一點(就是說收到的堇土不管干還是不干的第一次澆水都不要澆透,要等堇的生長恢復過來了并且室溫在15度以上的情況才能考慮澆透些),開花的植株在已經(jīng)分清花色的情況下最好把花全部剪掉,因為堇對環(huán)境的改變比較敏感,現(xiàn)有的花枝不會開的很好,在恢復過程中還會比較消耗整體的養(yǎng)分,如果室溫在15到25度左右的,植株新一輪的花會很快開出來的!
還有就是關于葉片的清洗:堇的葉片和大巖桐的葉片不是不能粘水,如果要清洗的話要把堇整體拿起來成45度角,在室溫15度以上的情況下可以用小盆打一盆清水(如果比較寒冷的地區(qū)最好把接出來的水在室內(nèi)放一段時間,等水的溫度和室溫一樣了最好),斜著一片一片地用手澆著就可以洗了,這樣澆到葉片上的水不會流到植株的中間,葉片上也不會積水,堇也不會有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