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則1:自我暗示——“對你而言,我有我價值”
任何目標,無論大小,都要通過自我暗示,才能在你的意識和潛意識中同時扎根。 書摘案例:
20美元人格
我在麥克勒格公司(芝加哥最大的書籍和文具經銷商)商場乘坐電梯的時候,管理員在操作電梯門時操作失誤,把我夾在了電梯門和外壁之間。這場事故不僅給我?guī)砹松眢w上的痛苦,還扯破了我的外套袖子,損壞非常嚴重,讓我覺得整件外套都報廢了。 我把事故情況告訴了商場經理瑞安先生,他客氣地對我說,我所遭受的損失一定會得到賠償。沒過多久,保險公司的業(yè)務員就趕到了,他檢查了我的外套破損情況,決定賠給我40美元。一切搞定之后,我把外套拿到裁縫店,結果裁縫把破損的地方修補得非常利索,根本看不出來袖子曾經撕破過。裁縫只收了我2美元的修補費。 我還剩下38美元,這筆錢并不屬于我,但是保險公司對這樣的處理方式已經很滿意了,因為畢竟他們賠給我的錢還不到一件新外套價值的一半。麥克勒格公司方面也很滿意這樣的結果,因為賠錢給我的是保險公司,他們自己并沒有掏一分錢。 但是還有一個人不滿意,那就是我! 我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那多出來的38美元。從法律上講,那的確是我的錢,是我的私有財產,沒人能質疑我擁有它的合法性,以及獲得它的途徑。 如果保險公司的人從一開始就知道那件外套還能修好,或許就不會賠給我這么多錢了,但在當時,從袖子破損的情況看來,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為了這38美元,我跟我自己的良心展開了一場辯論,結果良心贏了。我不能收下這筆錢。經過考慮,我最終決定把20美元退還給保險公司,這樣多出來的18美元就算是那件外套的折舊費,以及我自己的辛苦費吧。即使這樣,我仍然花了一番工夫才說服自己相信,我確實應該收下這18美元。 當我再次找上門,麥克勒格公司的人建議我最好還是把錢揣起來,然后忘掉這件事情。我的回答是:“這就是問題所在,我也很想收下這筆錢,但我不可能忘掉這件事!” 我之所以要退回那20美元,并不是出于道義或是誠信方面的考慮,也不是為麥克勒格公司或者保險公司著想,而是另有理由。事實上,在整件事情中,我從來就沒有為麥克勒格公司或者保險公司考慮過,因為最初的處理方式已經讓他們很滿意了。我所考慮的是我自己的性格,以及這樣一件事情會對我造成的影響。我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是他各方面習慣和既往行為的總和。要是我允許自己留著那20美元,那就跟一個蘋果商人明知道一大桶蘋果里混著幾個爛蘋果,卻還是把整桶蘋果存進倉庫一樣。我需要防微杜漸。 我退回那20美元就是為了說服我自己,我絕不會因為物質上的引誘而放棄自己的立場,哪怕是在雞毛小事上也不行。這次事件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檢驗自己的立場,看看自己究竟是個真正誠實的人,還是個故作誠實博取別人尊敬的偽君子。 我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夠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出發(fā),訂定出切實可行的人生計劃,并且用誠實的態(tài)度去推動這些計劃,絕不昧著良心損人利己,那么他(她)一定能吸引和聚集起足夠的力量,沖破一切阻撓,取得最終的成功。這樣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盡管在今天,能夠理解它的人還相當少。 要想最大程度發(fā)揮你各方面的長處,必須借助自我暗示的機制,因為只有通過自我暗示,你才能把自己的才能、情感、智力、理性和生理機能統合起來重新分配,讓它們諧調一致,共同為你的人生大計服務。 那些主導你意識和潛意識的想法和念頭,必然會主導你的生活。任何目標,無論大小,都要通過自我暗示,才能在你的意識和潛意識中同時扎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