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與健康 脂肪被稱為建造人體的主要物質(zhì),在營養(yǎng)學上,一般分為脂肪和類脂。除供應人體的能量外,還是人體組織細胞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特別是磷脂和膽固醇等,細胞膜和外周神經(jīng)組織都含有這些成分。成年男子體內(nèi)脂肪含量約為13·2%。脂肪是三分子的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化合物,又稱三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在體內(nèi)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間隙和臟器周圍,容易受進食的影響,故稱為動脂;類脂是一些能溶于脂肪的物質(zhì),有磷脂和膽固醇等,是組成人體腦組織、細胞和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能保持細胞膜的通透性、毛細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磷脂和固醇類稱為類脂和脂質(zhì),主要存在于細胞原生質(zhì)和細胞膜中,不受進食情況的影響,故稱定脂。磷脂使血中膽固醇及脂肪顆粒變得極細,使其在血液中保持懸浮狀態(tài),防止膽固醇及脂質(zhì)沉積于血管壁上,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膽固醇是膽汁的主要成分,有助于脂類的消化與吸收;與人類新陳代謝、激素的合成和增強免疫機能都有關(guān)。但高膽固醇血癥、高血脂血癥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形成有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 脂肪也有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兩大類。動物脂肪主要含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熔點都較高;而植物脂肪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都較低。在室溫下,飽和脂肪酸一般呈固態(tài),容易凝固、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硬化;不飽和脂肪酸為液態(tài),不易凝固、沉積在血管壁上。一般說來,植物脂肪優(yōu)于動物脂肪,是因為植物脂肪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它可以使血液中膽固醇轉(zhuǎn)移到組織中去,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動物脂肪是脂熔性維生素A和D的主要來源,這兩種維生素和人的生長發(fā)育有密切的關(guān)系;植物脂肪是脂熔性維生素E和K的主要來源,這兩種維生素和血液、生殖系統(tǒng)的功能有密切的關(guān)系。動物脂肪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它在人體內(nèi)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中、老年人血液中膽固醇過高,容易得動脈硬化、高血壓病。植物脂肪不含膽固醇,而崐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不被人體吸收,而且能阻止人體吸收膽固醇。植物脂肪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崐必須脂肪酸的量都比動物脂肪高。這是因為不飽和脂肪酸越多,熔點就越低,容易為人體吸收。必須脂肪酸是人體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缺乏它生物膜結(jié)構(gòu)的更新就會受到影響。必須脂肪酸還能促進膽固醇變?yōu)槟懼猁},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對防止動脈硬化有一定的作用。正確的植物脂肪與動物脂肪的攝入比例是4∶1。 近來,人們發(fā)現(xiàn),脂肪是導致肥胖的元兇的說法值得懷疑。越來越多的飲食營養(yǎng)學家認為,脂肪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著名的美國飲食營養(yǎng)學家羅伯特·阿特金斯很久以前就肯定地說導致人發(fā)胖的罪魁禍首是面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水果和飲料中的糖,而不是脂肪,反對食用碳水化合物,他建議以脂肪取而代之。人們已逐步地認同他的說法。不久前斯洛伐克公共健康學校飲食專業(yè)主任瓦爾特·烏依列特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后表示,他的實驗結(jié)果推翻了“脂肪有害無益”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還有待時間來證明,但鼓吹多食用碳水化合物的始作俑者最近也無法繼續(xù)鼓吹他們的倡議,起碼在美國這種說法沒有行得通。自1980年后,美國大胖子劇增,正是從那時起開始流行一種說法,含熱量低、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有益無害而引起的。 表四 常用的食油脂肪組成及維生素E含量表 脂肪量 組 成 (%) 維生素E 油脂名稱 克/ 豆 油 100 14.8 20.9 62.3 92-280 花生油 100 19.9 42.5 37.6 22-59 芝麻油 100 12.5 40.9 46.76 50 菜籽油 100 4.5 74.8 21.5 55 豬 油 99 42.7 45.6 8.5. 2.7 黃 油 82.5 58.3 34.3 5.8. 2.1-3.5 表五 常用食物膽固醇含量表 食品名稱 食部(%)膽固醇 食品名稱 食部(%) 膽固醇 毫克/ 瘦豬肉 100 77 牛 奶 100 13 肥豬肉 100 107 全脂奶粉 100 104 瘦牛肉 100 63 脫脂奶粉 100 28 肥牛肉 100 194 雞 34 117 豬 肝 100 368 鴿 88 110 豬 腎 82 485 鴨 58 88 豬 肚 100 150 填 鴨 67 101 羊 肉 100 65 蛋 黃 88 600 蒜 腸 100 61 大 黃 魚 70 79 粉 腸 100 69 鯉 魚 63 83 臘 腸 100 123 水發(fā)魷魚 100 265 火腿腸 100 70 帶 魚 72 9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