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的營養(yǎng)價值與食用功效
2010年01月18日 作者: 來源:中華素食網(wǎng)編輯 【字體:減小 增大】【推薦給好友】 甘草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一種天然甜味劑,也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材,用途廣泛,有“十方九草”之說。 中醫(yī)認為,甘草具有補脾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它的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酸是非常珍貴的天然解毒劑,可用于人體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維持水鹽代謝平衡等。甘草能改善肝功能,可輔助治療肝臟疾病,對于因飲酒、飲咖啡以及服用阿斯匹林等藥物引起的胃部不適也很有幫助,還可用于蕁麻疹的輔助治療。此外,甘草對緩解女性更年期癥狀和預防停經(jīng)后的快速老化等頗有療效。
別名:
生甘草、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美草、蜜草、國老、甜草、粉草、蜜甘。
形態(tài)特征: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脹果甘草的根及根莖。甘草為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陽干燥的鈣質草原及河岸沙土地等。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光果甘草生于荒漠或帶鹽堿草原、撂荒地,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肅;脹果甘草生于鹽漬化土壤處,分布于新疆、甘肅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蘆頭、莖基、枝叉、須根,截成適當長短的段,曬至半干,打成一小捆,再曬全干。栽培品于種后3至4年秋季采挖。
甘草根呈長圓柱形,長25至100厘米,直徑0.6至3.5厘米,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外皮松緊不一,具明顯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有裂隙,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huán)紋明顯,有放射狀紋理。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其去皮者,表面淡黃色,為粉甘草。
光果甘草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表面灰棕色;斷面纖維笥性,裂隙較少。
脹果甘草根及根莖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劣,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性差,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味甜或帶苦。
營養(yǎng)分析:
每100.0克營養(yǎng)成份含量如下: 熱量(千卡) 203 硫胺素(毫克) .07 鈣(毫克) 832
蛋白質(克) 4.9 核黃素(毫克) .43 鎂(毫克) 337 脂肪(克) 4.2 煙酸(毫克) 1 鐵(毫克 21.2 碳水化合物(克) 36.3 維生素C(毫克) 1 錳(毫克) 1.51 膳食纖維(克) 38.7 維生素E(毫克) 2.32 鋅(毫克) 5.88 維生素A(微克) 0 膽固醇(毫克) 0 銅(毫克) 1.14 胡羅卜素(微克) 6 鉀(毫克) 28 磷(毫克) 38 視黃醇當量(微克) 9.9 鈉(毫克) 154.7 硒(微克) 4.72 營養(yǎng)價值:
1、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斷致癌物誘發(fā)腫瘤生長的作用。
2、甘草所含的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 3、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4、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發(fā)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5、甘草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癥狀.因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體內的激素含量。 食用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胃、心、肺經(jīng);氣和性緩,可升可降;
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藥性的功效; 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心悸氣短,臟躁證,腹痛瀉痢,四肢攣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小便淋痛,癰瘡腫毒,藥食中毒。 1、治癰疽瘡毒,咽喉腫痛
《醫(yī)學入門》:"生用,消腫導毒,治咽痛;炙則性溫,能健脾胃和中。"
《本草原始》:"消癰疽焮腫。" 2、甘草具有補脾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
它的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酸是非常珍貴的天然解毒劑,可用于人體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維持水鹽代謝平衡等。
3、輔助治療肝臟:
甘草能改善肝功能,可輔助治療肝臟疾病。
4、緩解胃部不適:
對于因飲酒、飲咖啡以及服用阿斯匹林等藥物引起的胃部不適也很有幫助。
5、輔助治療蕁麻疹:
還可用于蕁麻疹的輔助治療。
6、緩解女性更年期癥狀:
甘草對緩解女性更年期癥狀和預防停經(jīng)后的快速老化等頗有療效。
制作指導:
甘草味甜,氣味芳香,烹飪中可代替砂糖作為甜味調料使用,具有獨特的風味和營養(yǎng)價值,
用甘草烹調特色菜肴時宜少量添加,每次15克左右即可。切勿過量食用,否則可能對心血管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不良影響。
相關人群:
1、適宜脾虛食少、胃潰瘍者、十二指腸潰瘍者、神經(jīng)衰弱者、、咳嗽、支氣管哮喘者、血栓靜脈炎患者。
2、濕阻中滿、嘔惡及水腫脹滿者禁服。 3、腎功能障礙或高血壓患者慎用。 精選妙藏:
以皮緊密,色紅棕,質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為為佳。
甘草易吸濕,應密封置陰涼處保存,防潮、防蛀,可長期貯存。 趣聞:
李時珍剛出道行醫(yī)時,運氣不濟,雖然病人不少,但療效總是欠佳,盡管李時珍診治疾病時小心翼翼,但仍然磕磕絆絆。有一次,李時珍治療一個脾胃虛弱的病人,為了小心謹慎,時珍給他僅開了一包甘草粉,囑其回家拌飯服。但未想到患者在回家的途中,買了一碗面條,當時因為沒有筷子,患者就隨手在路邊折了兩根小棍當筷子將面條吃了,同時,藥也吃了。結果回家沒有多久這個患者就死了。原來這名患者隨手在路邊折的是甘遂的莖,甘遂反甘草,吃了就會死人。出了這件事后,李時珍感慨不已,以后診治疾病更加小心。
后來李時珍遷到另一地方繼續(xù)行醫(yī),一天,有人來請李時珍出診。李時珍走時忽想起還有一個病人要來取藥,就告訴妻子說該病人來取藥時,就將灶臺上那包藥給他,隨后就出診去了?;貋砗螅顣r珍發(fā)現(xiàn)那包藥還在那里,而旁邊的一包砒霜不見了蹤影,仔細一問,結果真是其妻將藥拿錯了,誤將在灶臺焙烤的砒霜當成患者的口服藥發(fā)給了患者。嚇得李時珍趕緊往那位患者的家跑去。剛跑一半,就碰上患者的家屬高高興興地朝這個方向來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患者家屬正是來感謝他的。原來是一名婦女患了 “癥瘕”,腹脹疼痛,閉經(jīng)。服用砒霜后,立刻下黑血一盆,腹部腫大也隨即消了,疼痛也減輕了,患者頓感精神明顯恢復。于是患者家屬便高興地來感謝這位治好他家人經(jīng)久不愈之病的“神醫(yī)”。經(jīng)過這兩件事后,李時珍十分感慨,運氣不濟時甘草也要醫(yī)死人,時來運轉時砒霜也能治好人!
|
|
|
來自: 昵稱665004 > 《食療養(yǎng)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