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嘗「水晶桃」的硬澀 去年,偶然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則飲膳方子,名字很好聽,叫「水晶桃」。制作方法是:先把核桃仁蒸熟,然后加入洗干凈的柿餅,再繼續(xù)蒸,直到柿子蒸化了,冷卻以后,就成了晶瑩透亮的「水晶桃」。想必味道不錯,況且還有潤肺止咳、益氣補腎的功效,當下我就想做一道給家人吃。 在兒子的期待下,我將原料備好,溫習一遍書上的做法后就開始動手:將核桃仁和柿餅洗干凈后,放在碗中,蒸了20分鐘,打開鍋蓋一看,柿餅?zāi)挠腥诨嫩E象呀?想了想,可能是柿餅塊兒太大了。于是又將柿餅取出切碎,再與核桃仁接著蒸,20分鐘后,依舊沒有融化跡象。嘗了一口,舌頭都伸不開了——天啊,澀極了!而且還挺硬的!怎么會這樣呢?等涼了之后再看看有何變化吧。結(jié)果呢?唉,還是又澀又硬的。看著兒子眼巴巴等吃水晶桃的眼神,我是又失望又困惑,是哪里出了問題? 隔天,我?guī)е蓡?,請教單位的老大姐。她聽了我的做法以后,哈哈大笑起來,告訴我說,柿餅受熱就會變澀。 為此,我決定再找介紹水晶桃做法的書籍,看看有沒有不誤人的正確方法。終于又找到一本書,里面所提到水晶桃的做法與前一本書大同小異,但用的不是柿餅而是柿霜餅,這更增加了我要鑒別真?zhèn)蔚臎Q心。 翻開《本草綱目》,「柿霜」是指柿子在曬干過程中表面形成的一層白霜,柿霜能生津止渴,化痰寧嗽,治咽喉口舌瘡?fù)础⑹溜炆系陌姿?jīng)過熬制,再倒入模子中做成的扁圓塊兒,被稱作「柿霜餅」。而柿餅的功效則是「治反胃咯血,血淋腸澼,痔漏下血」。柿餅和柿霜,雖然都來源于柿子,療效卻不盡相同。 而進一步考證藥膳「水晶桃」的出處,則是名醫(yī)張錫純所著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張老先生在文中還詳細論述了水晶桃能夠肺腎同補的道理:核桃乃果核之最大者,其仁既多脂,味更香美,為食中佳品,性善補腎。柿霜色白入肺,而甘涼滑潤,其甘也能益肺氣,其涼也能清肺熱,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潤也能滋肺燥,與核桃同用,肺腎同補,金水相生,虛者必易壯實。 看來,作水晶桃的原料,是柿霜餅而不是柿餅。第一本書的作者,可能把「柿霜餅」誤寫成「柿餅」,一字之差,不僅造成硬澀難咽的口味,而且更嚴重的是療效相差很遠。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做什么事都要注重實踐和透徹義理。一個食療小吃沒有寫清楚,給人增加了麻煩,如果是關(guān)系到生命健康的醫(yī)藥書籍、道德學問的經(jīng)典,有可能錯一字而謬之千里,差分毫而害人身命和慧命。 《詩經(jīng)》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够叵肫鹄蠋熢谛Φ浼臅r候,曾經(jīng)為了求證一個字的真?zhèn)?,搜集了十幾個版本,甚至拜托海外的親戚們到當?shù)氐膱D書館查閱資料,歷經(jīng)半年多的時間,才將這個字確定下來。一些非常重要的經(jīng)典,即使是用好幾年時間的校對,也不敢輕易出版流通。老師說,我們能得到的古圣先賢所留下的任何一本典籍,都要非常珍惜。假如要繼續(xù)印制流通,更要謹慎小心,一定要正確無訛,才不負先人留給我們的恩德,這也是承傳傳統(tǒng)文化應(yīng)有的精神與態(tài)度。 不論從事何種行業(yè),我們都要發(fā)揚這種一字一句都有來歷的嚴謹作風,有不知道的,不妨親力親為去印證,或請教有經(jīng)驗的過來人,而絕不無知妄作。這就是在中國文化深厚熏陶之下的良心驅(qū)策——起碼的,我們不能害人誤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