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知道諸子百家,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義。 百家爭鳴:諸子各家,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互相辯難,爭相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歷經春秋--戰(zhàn)國--秦--至西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結束。儒、墨、法諸家,側重于政治道德,老、莊則側重于對宇宙本體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索。 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社會大動蕩是根本原因) 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濟迅速發(fā)展,為學術文化繁榮提供物質條件。 ②社會大變革和各國紛爭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 ③私學的興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識、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百家爭鳴意義:對后世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準則(禮); 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tǒng)思想的哲學基礎(道、辯證法); 法家思想:變革成為歷代改革圖治的思想武器; 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諸子百家代表及其思想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莊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韓非子 兵家:孫臏與《孫臏兵法》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以孔子為尊,經典六經等,政治上:仁禮,注重倫理道德的學派。 1.孔子學說: 春秋晚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整理《詩》《書》《禮》《易》《樂》和《春秋》后稱為“六經”, 思想體現(xiàn)于其弟子著的《論語》。 Ⅰ孔子思想①政治學說( “仁”、“禮”是其思想核心):A、“仁”:仁者愛人,遵循“忠恕”之道,構建和諧社會;B、“禮”:“克己復禮”,“正名”,恢復西周時的等級名分制度(體現(xiàn)其保守一面)C、“為政以德”: 體貼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任意刑殺。 ②天道觀(哲學觀點): “敬鬼神而遠之”,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yōu)先位置,體現(xiàn)以人為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則:“有教無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啟發(fā)法;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Ⅱ如何評價孔子的思想?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利益;目的:調整人際關系,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有助于調解社會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穩(wěn)定。在階級社會里是無法實現(xiàn)的. Ⅲ孔子思想影響: 1)孔子學說經歷代學者發(fā)揚和統(tǒng)治者的改造,逐漸成為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 2)孔子的學說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3)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堯舜禹,而他為中國思想文化(整理典籍,文化傳承)、政治、教育(開創(chuàng)私學,文化下移)、民族精神(中庸、和同、積極向上、樂觀)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使得后來的人們推崇他為圣人。 2.孟子戰(zhàn)國儒家思想大師,思想體現(xiàn)于其弟子著的《孟子》。(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 Ⅰ孟子:①政治上,仁政思想(核心):以德服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②人性問題上,人性本善。 ③倡導先義后利的浩然正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荀子。戰(zhàn)國儒學大師。 Ⅰ荀子思想①天道觀上,主張“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即人能認識自然規(guī)律,并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②人性問題上,他主張性惡論。所以②政治上,禮法并用。 Ⅱ荀子思想的影響:荀子從儒家到法家的過渡,他的弟子韓非、李斯發(fā)展了他的政治思想,成為法家的代表人物。 第二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變 1.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時期 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董仲舒新儒學 3.宋明儒學的發(fā)展——宋明理學 4.明清儒學繼續(xù)與變異——李、黃、顧、王的思想 【二】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漢代 1、歷史背景:1)漢武帝時經濟得到恢復發(fā)展,黃老之學不適應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2)經過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2.董仲舒主張?zhí)岢?#8220;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發(fā)展儒家思想: ①.“天人感應”學說: “君權神授”和仁政, 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目的。 ②倫理道德,提出“三綱五常” 3.評價:儒學在政治上占統(tǒng)治地位,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jù)勢力。從而確立了儒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宋明儒學的發(fā)展——程朱理學 1.概念解析: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儒學新體系,因此被稱為 “理學”。包括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 2.理學形成的歷史背景: 1)社會的動蕩不安,使得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信仰出現(xiàn)危機感。2)三教相互滲透,出現(xiàn)“三教合一”的潮流。3)為了振興儒教,唐宋儒家學者不斷探索,深受佛老思想影響,儒學不斷豐富。 3.程朱理學:代表北宋的程顥、程頤,南宋的朱熹為集大成者。 ①.世界觀:“理”,是世界的本源,它體現(xiàn)在社會是儒家倫理道德;體現(xiàn)在人身上是人性。 ②方法論: “格物致知”。 ③ “存天理,滅人欲”。 ————屬于客觀唯心主義哲學 4.陸王心學:代表南宋的陸九淵,明朝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陸九淵①世界觀: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心即理也”。 ②方法論進行內心的反省以求理。 陽明心學 :“致良知”,克服私欲, 回復良知。 ———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 5.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 Ⅰ共同點: 1、內容:都是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核心思想都是都是“理”。 2.實質: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tǒng)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3、影響:都有助于統(tǒng)治者維護專制統(tǒng)治,都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 Ⅱ不同點:1、對理的具體認識不同: 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理”;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徑不同: 程朱理學主張 “格物致知”;陸王心學提出,內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宋明理學的影響 1、消極: 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 2、積極: 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道德;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嚴。 【四】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fā)展——批判思想 1.批判思想產生的背景 1)政治——專制統(tǒng)治腐朽,農民起義風起云涌; 2)經濟——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緩慢發(fā)展(根源); 3)社會風尚:發(fā)生巨大變化,人們競相逐利; 4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 2.李贄《藏書》《焚書》,思想內容: 1、否認孔孟之道,反對絕對思想權威,提倡思想自由。 2、痛斥程朱理學的虛偽,反對“存天理,滅人欲”,認可追求物質利益。 3.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禮教,倡男女平等。 4、提出“萬物皆生于兩”,從根本上否定“三綱五常”的“天理”,動搖“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基礎。 思想影響:具有鮮明的反封建色彩,沖擊迂腐的綱常名教,推動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 3.三大思想家 Ⅰ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顧炎武:《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學術思想,治學務實,學以致用,反對空談;政治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經濟上,經世致用。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學術思想,“天下為主,君為客”; 政治上,君主專制是天下大害;經濟上,工商皆本。 王夫之:《讀通鑒論》;學術思想,唯物主義;經濟上,振興工商業(yè)。 Ⅱ總結:黃宗羲、顧炎武、王夫子的進步思想: (1)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限制君主,提倡“人民為主”。 (2)經濟上:重視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展,強調經世致用。 (3)思想學術上: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構建時代特色新思想體系, 唯物思想。 Ⅲ對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評價 1.繼承了晚明進步的思想傳統(tǒng),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專制主義,重視手工業(yè)、商業(yè),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這些主張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2. 局限性: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無法撼動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總結】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歷程: 第一階段:前秦儒家思想,儒學的勃興 第二階段:董仲舒的改造,成為正統(tǒng)思想 第三階段:程朱理學,新的儒學體系 第四階段:對儒學批判繼承,構建時代特色新思想 一、中國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 成就 時間 代表人物 著作或成就 地位 天文學成就 戰(zhàn)國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經 》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東漢 張衡 水運渾象儀、地動儀 地球是圓的,早歐洲1000年 唐代 僧一行 黃道游儀、測量子午線、水運渾象儀 首次發(fā)現(xiàn)恒星位置變化;第一次測子午線長度 元朝 郭守敬 簡儀、天體測量、《授時歷》 中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 數(shù)學成就 春秋 九九乘法表、度量衡、 算籌 元代 珠算 漢 《周髀算經》 勾股定理早歐洲500年 《九章算術》 古代數(shù)學體系的形成 南朝 祖沖之 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7位 領先世界1000年 農學 南北朝 賈思勰 《 齊民要術 》 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元代 王禎 《 農書 》 生產工具改革、重要影響 明代 徐光啟 《農政全書 》 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醫(yī)學成就 至西漢 《黃帝內經》 中醫(yī)理論基礎 東漢 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醫(yī)圣 華佗 麻沸散、五禽戲 最早的麻醉藥和保健操 明代 李時珍 《本草綱目》 古代醫(yī)學最高成就 手工業(yè) 明代 宋應星 《天工開物》 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 四大發(fā)明 造紙術 西漢 植物纖維紙 12世紀傳入歐洲 東漢蔡倫 改進造紙術 印刷術 唐代 雕版印刷術 宋代畢生 泥活字印刷術 13世紀傳入歐洲 火藥 唐代 制成火藥、用于軍事 13、14世紀傳入歐洲 宋元 軍事上廣泛使用 指南針 戰(zhàn)國 司南 北宋 指南針,應用于航海業(yè) 13世紀傳入歐洲 3、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文人畫興起 背景:漢末以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流離,文人覺醒,知識分子專業(yè)畫家也登上了歷史舞臺,文人畫產生。 成就: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的口號,注重人的精神氣質,使繪畫藝術從實踐到理論都得到了很大發(fā)展,他的名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張僧繇繪畫的水平,從成語畫龍點睛中可見一斑。 4、唐代的繪畫:雍容華貴的盛唐氣象。 背景:國家統(tǒng)一,國勢強盛,經濟繁榮,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空前興盛,文化全面輝煌,博大精深。 成就:人物畫,吳道子,閻立本。山水畫,吳道子,他用的筆法來表現(xiàn)衣褶,有飄動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天王送子圖》是他的代表作;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卷》,《步輦圖》。 5、宋代的繪畫:文人畫發(fā)展。背景:“重文輕武”的國策,理學對個人修養(yǎng)的注重,文人山水畫高度成熟,成為主流。 成就:北宋文人山水畫體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之后的開闊心態(tài);南宋文人山水畫表露對南宋偏安一隅的寫景照,代表有馬遠《山徑春行圖》,夏圭:《山水十二景》。 宋代風俗畫。背景:商業(yè)的興盛,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的擴大,民間文化繁榮。成就:題材相當廣泛,市井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最有名的要數(shù)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6、明清時期:文人畫追求個性,不拘成法。背景: 時代的變化,社會的動蕩:商品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和發(fā)展,傳統(tǒng)社會秩序的松動和價值觀念的變異,明清交際的社會動蕩。成就:朱耷, 有八大山人別號,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鳥畫。 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點。清代鄭板橋時常以梅蘭竹自比,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的反抗心情。 明清小說木刻版畫,民間年畫、門畫,布貼畫、剪紙。 7、中國畫的特點 宮廷畫、民間畫注重寫實;文人畫不求形似,注重寫意,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fā)。 第三部分古代文學 中國文學的主要成就,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 《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類。風,是諸侯國的民歌,《關 雎》、《碩 鼠》是名篇,風的內容,有的揭露、諷刺統(tǒng)治者的剝削和壓迫,有的反映了人民反抗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映生產勞動情況,有的是戀愛情歌;雅,是宮廷的宴飲歌;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四言為主,重章疊句結構,成熟的詩歌形式,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源頭。 二、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屈原(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詩人)吸收南方民歌精華,采用出國方言,創(chuàng)造的新的詩歌體裁,不同于《詩經》的四言體,采用靈活的句式?!峨x騷》是屈原“楚辭”的代表作,抒發(fā)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世人稱“楚辭”為“騷體詩”,并與《詩經》并稱“風騷”。 三. 漢賦 漢朝政治統(tǒng)一,經濟發(fā)展,廣筑宮室,田獵巡游之風盛行,一種專事鋪陳詞藻,文采華麗的韻體散文。代表作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漢賦表現(xiàn)出大一統(tǒng)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 四、唐詩——詩歌的黃金時期。 1.詩歌在唐極盛原因?唐朝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huán)境,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促進詩歌繁榮。 2.成就:1)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 2)盛唐:①邊塞戰(zhàn)爭頻繁,使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邊塞當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大漠風光,金戈鐵馬構成邊塞詩雄渾蒼涼的藝術境界。王昌齡,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性詩人。 ②孟浩然、王維,田園派代表,將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超世俗的平和心境。 ③詩仙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放蕩不羈,蔑視權貴。 李白的非凡氣魄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張揚個性、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④詩圣杜甫,是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記錄了人民的情感痕跡,所以又被被稱作詩史。 3)中唐白居易, 白居易以詩代言,為民請命,因此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在對黑暗現(xiàn)實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匡時濟世的政治抱負。 五、宋詞,詞的句子長短不齊,能配樂演唱,更便于抒發(fā)感情。是宋代文學的靈魂,與唐詩并稱“雙絕”。 1、宋詞繁榮的原因:兩宋城市手工業(yè)、商業(yè)經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2、成就:1)婉約派:風格委婉含蓄,細膩感人。代表:北宋的柳永和兩宋之際的李清照。柳永《雨霖鈴》,李清照的《聲聲慢》,《如夢令》是名作。 2)豪放派:風格豪放激憤,氣勢雄偉。代表:北宋蘇軾、南宋的辛棄疾和陸游。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創(chuàng)者,名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辛棄疾的代表作有《菩薩蠻.書 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表達了渴望收復中原和壯志未酬的悲憤感情。陸游的詞思想內容與辛棄疾相似,表達了堅決抗金、反對議和、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主義思想。 六、元散曲。元代時期,文人吸取了宋金民歌的營養(yǎng)而創(chuàng)造的新題詩。元雜劇與元散曲合稱為元曲。元散曲的內容,大多抒寫漢族知識分子在元蒙統(tǒng)治者重壓下的愁苦郁悶,更有把寫散曲作為逃避現(xiàn)實的工具者。深刻暴露統(tǒng)治者的罪惡和社會的極端黑暗。 四、明清小說 1、唐傳奇:唐朝出現(xiàn)了講唱故事,標志著中國小說逐漸成熟。 2、宋代話本,說書人所用的底本。1)興起的原因:宋代手工業(yè),商業(yè)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市民階層興起,城市市民階層對于文化娛樂的要求不斷提高,坊市制度的崩潰。2)內容:有佛經故事,歷史故事等,大部分以城市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塑造了小市民形象,反映了他們的心聲。代表作《碾玉觀音》、《錯斬崔寧》。 3.明清小說。1)繁榮的原因: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市民階層的壯大,對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印刷術的空前發(fā)達。 2)成就:明清小說數(shù)量繁多,體裁多樣,表現(xiàn)手法豐富,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細節(jié)的描繪、語言的運用等各個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前代。 3)意義:充分顯示小說的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是古典文學瑰寶,對后世文學產生深遠影響。 第四部分、梨園春秋 1、中國古代戲曲的源——儺戲。古代驅除疫鬼的儀式,原始時代:流行的帶有巫術色彩的儀式活動,先秦時期:為國家禮儀吸取,漢唐興盛。 2、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產生背景:商業(yè)和城市的發(fā)展;坊市的限制廢弛,出現(xiàn)了許多集市和娛樂場所;各種通俗文化發(fā)展,流行區(qū)域:浙江溫州和福建泉州、福州一帶,由民間藝人或下層知識分子創(chuàng)作;在民間流行;貼近百姓生活;揭露社會黑暗、表達勞動人民愿望和要求。 3、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繁榮的原因: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壯大;知識分子處于社會底層,他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宣泄在戲劇中,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四大家”,即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和王實甫;《竇娥冤》《西廂記》 4、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產生背景:北京是文化中心,四大徽班進京;博采眾長、兼容并蓄,融進了北京的語匯。同治、光緒年間出現(xiàn)第一個繁盛期。藝術特征:綜合性;寫意性;有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第五部分對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不同階段的認識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或者如我們所說的一切文化都是以政治、經濟等為基礎的。每一時期的文學、藝術都是以當時現(xiàn)實生活為源泉的,是以那個時代經濟和政治為基礎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都在不斷的演變;反過來,文化成果無不體現(xiàn)著各個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 1新石器時代 :結繩記事,倉頡造字傳說;契書;巖畫、陶畫;儺。 2夏商西周: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詩經(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儺成為了國家祭祀和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3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國時期,封建經濟發(fā)展,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學在官府被打破,士大夫階層崛起,思想活躍,由此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 各國有文字,文字混亂;帛畫;詩經(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楚辭。 4秦漢:國家統(tǒng)一,經濟發(fā)展,國力強盛,對外交流頻繁。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小篆;秦印,篆為基礎;隸書;漢印,具有隸書風格。大一統(tǒng)氣象的漢賦;帛畫。 5魏晉南北朝:國家分裂,戰(zhàn)爭不斷,佛教盛行,統(tǒng)治黑暗。士人階層崛起,對社會危機反思,書法、繪畫成為他們表達意境,神韻的理想形式,而且書寫,繪畫的工具得到改進,便于技巧的創(chuàng)新。草書、行書、楷書逐步成熟,晉人書法崇尚瀟灑自然的風韻,文人畫興起,以形寫神,注重氣韻。 6隋唐:國家統(tǒng)一,國勢強盛,經濟繁榮,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空前興盛,文化全面輝煌,博大精深。特別是唐朝文化顯露盛唐氣象??瑫晟?,規(guī)范法度;草書狂放不羈。繪畫雍容華貴。盛唐詩壇流派紛呈,達到詩歌的頂峰,然而唐后期的衰落和政治黑暗,產生了表達人民痛苦,揭露統(tǒng)治階級罪惡的作品,如杜甫、白居易的詩作。商業(yè)發(fā)展和城市繁榮,市民階層數(shù)量不斷增加,唐傳奇出現(xiàn)。 7兩宋:“重文輕武”的國策,文人階層不斷壯大,理學對個人修養(yǎng)的注重,書法融入個人意境,追求個性,忽視法度。文人山水畫高度成熟,更為注重意境,兩宋矛盾尖銳,詞更便于表達感情,婉轉細膩的婉約派,氣勢宏偉的豪放派。北宋的文人文藝作品表達統(tǒng)一后開闊心態(tài),而南宋多表達對祖國山河分裂悲痛。 商業(yè)城市發(fā)展,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彩,風俗畫的題村相當廣泛,市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坊市制度的崩潰,出現(xiàn)很多市民娛樂場所——“瓦舍”和“勾欄” ,產生南戲;說書流行,形成話本。 8元:城市經濟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知識分子處于社會底層。知識分子們的愁苦,反抗,逃避現(xiàn)實通過元雜劇與元散曲(合稱為元曲)表達。 9明清: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商品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和發(fā)展,市民階層的壯大,對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印刷術的空前發(fā)。明朝書法個性化創(chuàng)造;篆刻明代與書法、繪畫合為一體;繪畫風格奇特,不拘成法。明清小說繁榮,從而出現(xiàn)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贊揚商人聰明才智的小說;木刻版畫流行。 人文精神含義: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詞應該是“humanism”通常譯作人文主義、人本主義。狹義是指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廣義則指公元前5世紀歐洲始于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簡單地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本單元的主線是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歷程,西方奴隸制時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臘思想家們(智者學派,蘇格拉底等)的思想;14至17世紀人文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所體現(xiàn)的思想;17至18世紀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弘揚——啟蒙運動;而科學理性的發(fā)展仍然是人文主義弘揚的結果。 一:古希臘奴隸制時代的人文精神——人文主義的產生 (一)自然哲學時期:希臘最早的哲學是自然哲學,即對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討和解釋,與人生沒有關系(特點)。 (二)人本主義和系統(tǒng)哲學時期:討論的中心集中到人類社會政治倫理方面來,“人”成為研究的中心。代表是智者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1.智者學派——強調人的決定作用 1)背景①自然哲學的產生,是希臘人開始具有自主意識的體現(xiàn)。 ②民主政治的高度發(fā)展; ③奴隸制經濟進一步繁榮; 2)主要觀點——普羅塔哥拉 ①人是萬物的尺度。A正義、善德、真理等價值標準跟人的需要和興趣有關B世間沒有客觀的批判標準和永恒的真理C強調人作為認識事物的主體意義。 ②重點是認識社會,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 3)評價“智者學派觀點”:構成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強調人的主體意識,樹立了人的尊嚴;但是過分強調個人主觀的感受。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被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 2.蘇格拉底——強調人的知識和道德修養(yǎng) 蘇格拉底西方文化史上的圣人,思想被保留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 1)主要觀點: ①認識你自己,認為哲學的追求要重點探討人自身; ②知識即美德,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人必須具有知識,才能達到善,無知是一切罪惡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認為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最高的知識就是對“善”這個概念的認識。 2)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相比,在對人,特別是對知識的看法上有何進步?智者學派強調人的主體作用,認為人的主觀感受就是知識。蘇格拉底進一步強調人的道德,強調知識在人的道德中的作用,認為人必須有知識,才能達到善,人道德和知識是合二為一的,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最高的知識就是對“善”的認識。 3.亞里斯多德——強調人對真理的不斷追求 1)主要觀點: ①自然界是客觀的、真實的存在,人們的認識來自對客觀世界的感覺,沒有感覺就沒有知識 。 ②強調獨立思考,強調對真理的不斷追求。 • 2)影響:使人文精神進一步發(fā)展,即強調獨立思考,強調對真理的不斷追求;他還是邏輯學的創(chuàng)始人, 他是古代世界最博學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為現(xiàn)代眾多科學門類奠定了基礎,并且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把理性發(fā)展到頂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