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長和孩子的對話中,我們可能見到過這樣的情形:
女兒對媽媽說:“媽,你們周末帶我去游樂場吧!” 母親回答道:“我知道你周日休息,很想去玩……” 話聽到這里,女兒臉上露出了充滿期待的笑容。 結(jié)果老媽話鋒一轉(zhuǎn),道:“但是,這周末你得在家學(xué)習(xí)。” 剛剛還興高采烈的小臉,馬上變的黯然-無光了……- 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讓孩子的臉色由晴轉(zhuǎn)陰,“但是”的威力真的有這么大嗎? 提醒身為父母的您,千萬別小看這兩個字呢,心理學(xué)上,有個很重要的避免親子沖突原則,就叫做:不說“但是”法。 有些父母聽從心理學(xué)家的建議,常找機(jī)會和孩子交流,要聽孩子說話,于是他們耐著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說的事兒,接下來就說:“是,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 有些父母也的確花了時間稱贊孩子,說出口的卻是:“你很聰明,但是太懶了些。” 這些原本想傳達(dá)善意的溝通,會因?yàn)楦改杆玫?#8220;但是”一詞而導(dǎo)致前功盡棄。因?yàn)楹⒆永显缇椭溃?#8220;但是”二字之前都是場面話,只有“但是”后面接出來的話,才是父母真實(shí)的心聲。 例如,父母親說—— “想打球是好事,但是現(xiàn)在應(yīng)該以學(xué)習(xí)為重。” 讓我來做個翻譯吧! 這樣的話傳到了孩子的耳朵,他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除了學(xué)習(xí),一切免談!”父母前面講的那些善意,就完全被抹殺了。所以,建議父母親在跟青春期孩子互動時,要盡量避免“但是”這個詞出現(xiàn)在關(guān)鍵時刻的對話當(dāng)中。 不說“但是”,那該說什么呢? 建議父母親用“如果……會更好”來取代: “想打球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先把功課做完,那就更好了……”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很清楚了呢,別忘了從今天開始就要將這一原則付諸行動,貫徹始終,相信你和孩子的溝通順暢度必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練習(xí): 接下來該輪到你來跟我們一起練習(xí)這一溝通技巧了,請根據(jù)下面的情境設(shè)置,參看上面的介紹,給出你的做答: (1)今天是朋友的婚禮,本想一家人去祝賀,可兒子放學(xué)回來說他不想去了…… 不當(dāng)?shù)淖龇ㄊ?,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累了,但今晚的喜酒,你一定得陪我們?nèi)ァ?#8221; 正確的做法是,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累了,如果能夠在稍微休息后,你還能陪我們?nèi)⒓踊槎Y就更好了!” (2)鄰居家的小美買了條粉色的新裙子,女兒看到了嚷著說:“媽媽,我也要買新裙子。” 不當(dāng)?shù)淖龇ㄊ?,對女兒說:“我知道你很喜歡那條裙子,但現(xiàn)在不能買。” 正確的做法是,對女兒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那條裙子,如果能夠等到六一兒童節(jié)的時候和媽媽一起去商場,然后選個超級漂亮的裙子作為你的節(jié)日禮物就更好了。” (3)一年一度的動漫展即將在城市中舉行,一向是動漫迷的兒子對你說他想去看展覽。 不當(dāng)?shù)淖龇ㄊ?,對兒子說:“我知道你對漫?-很感興趣,但這次不準(zhǔn)去,以后再說。” 正確的做法是,對兒子說:“我知道你對動漫很感興趣,如果能夠在中考結(jié)束后,明年再輕輕松松地看個盡興就更好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