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新編之柳如是的林黛玉特色

紅樓夢問:秦淮八艷新編之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吳江盛澤鎮(zhèn)人,一說嘉興人,本姓楊,名影憐,愛柳,改姓柳,名隱,后改名是,字如是,號“芙蓉”、“楊柳”、“瀟湘妃子”、“湘奩”、“柳儒士”、“柳隱”、“女史”、“美人”、“桃花”、“朝云”、“蘼蕪君”、“河東君”。

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yǎng)女,后稍長被退朝宰相周道登強索為妾,時周道登年逾花甲,柳如是十四歲。

從其名號,我們就會發(fā)現柳如是在紅樓中是由改姓的香菱,還淚的黛玉,潑小子史湘云作精神影射,形式影射則是寶釵!
梅毅在《華麗血時代》描寫道:孝文帝也笑了。他忙派人召薛宗起回殿,說:“愛卿你說你薛家不是蜀姓就罷了,奈何又擠兌朕為胡虜呢?”于是他宣布薛姓為河東郡姓,還鼓勵說:“愛卿你名‘宗起’,實為‘起宗’啊。”

冒起宗原是中書舍人,也就是冒辟疆的父親,后來中書舍客和給事中處都給裁撤歸并為秘書處。

那柳如是有名河東君,正是薛寶釵的文本來歷!

且看第一回甲戌脂硯側批:僥幸也......好極!與英蓮(“英蓮”與“影憐”同音)“有命無運”四字,遙遙相映射。蓮,主也;杏,仆也。今蓮反無運,而杏則兩全,可知世人原在運數,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則大有深意存焉。

錢對其身世推測:柳如是過目成誦且膚色白皙,必生于書香門第,幼時不幸為歹人所掠,淪入青樓。  此說也恰與《紅樓夢》中湘云后來從豪門“流落在煙花巷”的際遇相映?!都t樓夢》曲子《樂中悲》說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芙蓉”、“瀟湘妃子”、“湘奩”、“桃花”、“柳儒士”、“柳隱”在書中都由黛玉來披掛,而所居是“瀟湘館”!而寶玉前居“絳云軒”,后住怡紅院,“絳洞花王”是別稱,也是對照!

寶釵號“蘅蕪君”,而河東既是柳姓的郡望,也是薛姓的郡望,寶釵與寶玉有形式婚姻,正是柳如是一生沒有美滿愛情婚姻的痛,而兩度婚姻,都是糟老頭子。

早在松江,不甘寂寞的她與復社張博吳梅村、為幾社主盟“云間三子”陳子龍(1608-1647),、李雯、宋征輿相唱和,著儒服男裝(在紅樓里潑小子史湘云愛紅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楊影憐這段時間寫有《男洛神賦》、《別賦》等,因讀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遂改名柳如是!

宋征輿評柳如是的詩:“凡所論述,感慨激昂,絕不類閨房語。”更有一趣味記錄:柳“案置古琴一張,倭刀一口”,請宋來商議婚姻對策,不想宋竟大懼。柳大怒,“持刀斫琴,七弦俱斷”!

后柳如是瘋狂地愛上了陳子龍,同居于"小紅樓"!陳子龍在《春日早起》回憶這段戀情: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

后來柳如是有詩15首追憶,在<<江城子•憶夢>>的呼應真是痛楚的呻吟: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么......

陳子龍迫于妻子和母親的壓力,斷送了愛情!

所有真媒婆都是愛情的失敗者和守望者,二婚后的柳如是成功贊助了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婚姻,還極力撮合卞玉京與吳梅村的婚姻!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錢謙益(1582-1664)用正妻的規(guī)格迎娶了柳如是,傳遍江南. 錢很寵她,為她筑“絳云樓”和“紅豆館”,又覺柳“才色無雙,小星不足以相辱,乃行結縭禮于芙蓉舫中。稱之曰‘河東君’,家人稱之曰‘柳夫人’。”
在"小家"中,二人是情投意合的,錢謙益戲之:"我愛你烏般頭發(fā)雪個肉",而柳如是之對更為絕妙幽默:"我愛你雪般頭發(fā)烏個肉",真是黛玉之黑色幽默!

錢謙益還有詩道:老大聊為秉燭游,青春渾似在紅樓。蒲團歷歷前塵事,好夢何曾逐水流.
但在"大節(jié)"上,柳如是對錢謙益深惡痛絕!錢謙益跪降,規(guī)定妻妾隨從,柳如是不從,穿大紅衣服逛街,是紀念朱朝也,后來柳如是要模仿

陳子龍投水,錢謙益摸摸湖水說:太涼!

劉夢溪先生在《陳寅恪在男女情事上的現代意識》一文中寫道:不過當錢牧齋滯留燕都期間,河東君與一鄭姓或陳姓男子有私情之事,已鬧得常熟城里沸沸揚揚,致使錢牧齋的公子孫愛告到官府,杖殺相關之男性方才了事。第二年錢氏告病歸南,不僅不責怪河東君,反而寫詩為之辯護:“人以蒼蠅汙白璧,天將市虎試朱顏。衣朱曳綺留都女,羞殺當年翟茀班。”又據一些野史筆記所載,錢牧齋還為此事把自己的兒子大罵了一頓,說:“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jié),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也?”此語一出,據說“聞者莫不掩口而笑”。還有的筆記記載,錢牧齋嘗寫信給孫愛,云:“柳非鄭不活,殺鄭是殺柳也。父非柳不活,殺柳是殺父也。”可見錢牧齋倒真是一個情種。因此當日之江南曾流傳“老王八”、“小王八”的說法,“老王八”指的就是錢牧齋。

《陳寅恪在男女情事上的現代意識》一文已經觸及紅樓主題的明亡清興文化大批判:“妙玉之潔”

柳如是之大節(jié)不失,是尤三姐是晴雯是妙玉是黛玉,暗喻抗清派與隱士派,陳子龍與冒襄等。

“老王八”之“失潔”,是尤二姐是襲人是趙姨娘是湘云是寶釵,暗喻降清派,錢謙益等。

吳梅村說柳湘蓮不做“剩王八”,是對密友錢謙益的一大調侃,并非諷刺,錢謙益也曾調侃吳梅村晚年得子,大意是:有志者,事竟成!

第78回 "老學士閑征姽婳詞 癡公子杜撰芙蓉誄",林四娘實有其人,作者在此明寫卻有吞天之膽,林四娘是山東明藩王之一青州衡王府陳寶鑰宮人,原為歌妓,先投隆武帝和鄭成功,后來降清!所以作者敢于大膽書真名,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更加明確:一句"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罵盡降臣,罵盡男人!

誄文中有“閨闈恨比長沙,巾幗慘于羽野”的字樣!借賈誼恨死于吳楚七王之亂與大禹的父親鯀因在治水被舜殛于羽山來為天下冤死的仁人志士昭雪。

文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柳如是在小紅樓<<等待戈多>>的無望與錢謙益死后一年里被錢氏族人相逼的寫照。而“一年三百六十日"則是唐寅的詩句!

第93回"甄家仆投靠賈家門 水月庵掀翻風月案",真實的故事是陳子龍在第一次松江起義失敗后,陳子龍披發(fā)入緇,躲藏在嘉善陶莊之水月庵,作者實錄,是對第78回的對照,并非單純描寫風月,寫的其實是反叛!

好的妻子真的是好的學校,受教育的錢謙益后來的確進行了復明的活動.此前也有一趣味記錄:錢謙益曾經讓柳如是為南明兵部尚書阮大鉞奉酒拜師學傳奇,并跟隨阮大鉞江上閱兵,穿戴戲服“素蟒玉帶”,頭插雉尾,打扮成刀馬旦形象,一時傳為笑談。
《紅樓夢》中史湘云“好扮成小子”,令賈母看花眼,將她當做寶玉的描寫。第十九回黛玉對她的男裝評說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眾人都笑道:“偏他只愛打扮成個小子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
    現在我們在回頭看第5回里的<<紅樓夢曲>>:寶玉看畢,因又請問眾仙姑姓名:一名癡夢仙姑(顰兒),一名鐘情大士(云兒),一名引愁金女(釵姐姐),一名度恨菩提(妙姐姐),各各道號不一。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v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此為梅村二題,一層樓的看出是寫二美,二層樓的看出是寫四美,三層樓的看出是"千紅一窟”"萬艷同杯",四個代表而已,是寫她們也是寫我與你!

二層樓的看法也要分清,<<終身誤>>說的是婚約之誤,說的是"金玉良緣".寶釵被誤都知道,那云兒可是張道士與賈母談好的哦,這就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說的是牛郎織女隔河相望,哪里來   "寶玉淪為打更的和妓院的云兒寒冬吃雪里芹"?這兩位有定親信物是主寫!

那顰兒半途而費,妙姐姐走火入魔豈不也被誤了!

那沒有信物的苦人還有寶琴一點就過,傅小姐等到了23多歲,襲人沒有等到正名,晴雯擔了虛名,可憐金鴛鴦臨死還保留一縷青絲!
<<枉凝眉>>主寫堅貞的愛情,說的是"木石前盟"。"閬苑仙葩"的顰兒和"無瑕白璧遭泥陷"的妙姐姐,"無瑕白璧"不就是"美玉無瑕"嗎?美女倒過來你就不認識了!顰兒焚稿斷癡情,妙姐姐走火入魔后還不舍得走!

也次寫寶釵與寶玉天上人間兩相望!寶玉與云兒隔河相望,

那寶琴沒有結局傅秋芳守身如玉襲人凝眉也枉然晴雯金鴛鴦在美國作麥田守望者!

劉秦學認為<<終身誤>>釵黛合寫,<<枉凝眉>>寫的是云兒與妙姐姐,真是個半瓶子醋,<<終身誤>>釵黛合寫,那云兒可要問顰兒你有什么定親信物哦?<<枉凝眉>>寫的是云兒與妙姐姐,那"閬苑仙葩"的顰兒可要問云兒你這鐘情大士怎么搶我的癡夢仙姑帽子呢?你這傻湘云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難道比我的還多!我可是"還淚說"的主角,喧賓奪主哦?

<<終身誤>>里"都道是金玉良緣"說的是當時文壇領袖錢謙益大張旗鼓地以娶妻的方式納妾秦淮八艷之翹楚柳如是,平民納妾無所謂,錢謙益可以說大逆不道,轟動一時,秦淮妓館也傳為美談,如今天大官商與主持人之婚配!
"俺只念木石前盟"說的是仍然對與陳子龍的婚約懷念!

"山中高士晶瑩雪"說的是錢謙益已經歸隱,曾在60多歲的壽辰調笑柳如是:我愛你滿頭烏發(fā)白個肉,柳如是對曰:我愛你滿頭白發(fā)烏個肉.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白首”就是“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說的是柳如是懷念投河殉國的陳子龍.可不是史湘云死了丈夫!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1645年錢謙益降清,夫妻茍活,到底有氣難舒!

柳如是訪追錢謙益,女扮男妝入見,柳如是在抗清期間,著戎裝巡城,此湘云之豪氣也!:喜男裝,言談爽!

<<枉凝眉>>中的"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說的是才俊的柳如是與完美的陳子龍;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小紅樓故事:"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叢中"(陳子龍分手后思念柳如是);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說的是陳子龍的靈魂在河水里,還有就是曾兵敗藏在水月庵;柳如是對鏡落淚,打濕鏡面,成了模糊花,如李香君的桃花扇!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說的是柳如是開始還淚."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說的是天天思念,淚流成河,與陳子龍的靈魂在河水里匯合!

再看紅樓開篇:一日來到警幻仙子處,那仙子知他有些來歷,因留他在赤霞宮中,名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他卻常在西方靈河岸上行走,看見那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十分嬌娜可愛,遂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甘露滋養(yǎng),遂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僅僅修成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曙嫻喑钏?。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常說:‘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道,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
"赤霞宮神瑛侍者"說的是明朝進士殉國英雄陳子龍.
"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說的是秦淮河的柳如是"嬌娜可愛"
"游于離恨(國破之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思念舊情),渴飲灌愁水(和錢謙益茍活)"說的是國破家亡后,二者天上人間!
"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正是:"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道,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說的是今世還淚,下世同行!
這三生石的愛情相約故事在這里很明白,柳如是對水月庵主人陳子龍的河水中月魂說:
前世,我們是木石前盟;今世,我保證還你一河眼淚,空對著""都道是金玉良緣";來世,我們再續(xù)前生緣!
這個三角戀,看似愛情故事,人格卻得到升華,表達了隱士對忠臣的還淚,達到心理平衡和對未來的奮斗合作!

這兩首詞是謳歌兩個人,柳如是與陳子龍,合為一個人,就是顰兒,那寶釵(錢謙益)呢,是個陪襯而已!
陳子龍讓柳如是<<終身誤>>,柳如是對陳子龍<<枉凝眉>>.
說到現在,你也上到三層樓了,就是"看出是"千紅一窟”"萬艷同杯",四個代表而已,是寫她們也是寫我與你!
從大明星柳如是的一生坎坷,我們看到了普羅大眾的愛情的哀怨與婚姻的無奈!
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有兩大觀點貢獻:在胡適腰斬紅樓的時候認為是一個整體,沒有續(xù)之說,更非曹氏自傳:另一個就是曹學盛行,寫下近80萬字的<<柳如是別傳>>,意圖是力挽狂瀾,終究一虎難敵群狼!
陳寅恪先生沒有明確指出,并非"但開風氣不為師",其實是因為當時有看不見的文字獄已經有苗頭了,俞平泊的紅學被批判就是明證,陳寅恪像吳梅村一樣歸隱學術,才是紅樓名副其實的有遠見的大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