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span> 后唐五代·錢镠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雖然只有一句,卻是我覺得最動人最深情最浪漫的情詩。配得上王士禎所說“艷稱千古”。情深意重又細膩入微,其中情愫不能不動人。 田間阡陌上的花已經(jīng)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地回來。雖是催促,卻字字深情。真是愛得深沉而內(nèi)斂?!靶挠忻突ⅲ毿崴N薇”,此中柔情可窺一二。 吳越王錢镠的原配夫人,是橫溪郎碧村的一個農(nóng)家姑娘。嫁給錢镠之后,跟隨錢镠南征北戰(zhàn),擔(dān)驚受怕了半輩子,直到錢镠建立吳越國稱王。 王妃雖是年紀輕輕就離鄉(xiāng)背井,卻還是解不開鄉(xiāng)土情節(jié),丟不開父母鄉(xiāng)親,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并侍奉雙親。 錢镠最是念這個糟糠結(jié)發(fā)之妻。夫人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 過去臨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嶺,一邊是陡峭的山峰,一邊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錢镠怕夫人轎輿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專門撥出銀子,派人前去鋪石修路,路旁邊還加設(shè)欄桿。后來這座山嶺就改名為"欄桿嶺"了。 愛她,就為她鋪石修路。 那一年,王妃又回了郎碧娘家。錢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不免又生出幾分思念。 回到宮中,便提筆寫上一封書信: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雖則寥寥九個字,但卻情真意切,細膩入微,平實溫馨,情愫尤重。 傳說王妃看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由珠淚漣漣。 此事傳開去,一時成為佳話。后來還被里人編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鄉(xiāng)民間廣為傳唱。 清學(xué)者王士禎對“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一語,欽佩得無以復(fù)加。既說“艷稱千古”,又說“姿制無限”,他認為“文人操筆,無以過之”。 無論走出去多遠,都有一個人在等你回家,你可以慢一點、無論多久都等你,等你回來。 最幸福的事莫過于:有親人的牽掛,而我也在回家的路上! 最美的情話不是天天說我愛你,而是:我在等你,勝過千言萬語! 附: 到北宋熙寧年間,蘇東坡任杭州通判。蘇公喜歡走動,也常來臨安,聽到里人之歌后,頗有感觸,便寫下了三首《陌上花》詩,其引曰:"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云,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zhuǎn),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之云。" 三首詩云: 其一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似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其二 陌上山花無數(shù)開,路人爭看翠輦來。 若為留得堂堂在,且更從教緩緩歸。 其三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fēng)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蘇東坡在詩里表達了對吳越興亡的憑吊,后來,蘇東坡的學(xué)生晁補之又和了三首《陌上花》: 其一 荊王夢罷已春歸,陌上花隨暮雨飛。 卻喚江船人不識,杜秋紅淚滿羅衣。 其二 歸安城廓半樓臺,曾是香塵撲面來。 不見當(dāng)時翠輦女,今朝陌上又花開。 其三 云母蠻箋作信來,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東風(fēng)急,為報花須緩緩開。 元呂誠亦有一首《竹枝歌·寄胡安定》: 春草湖頭春日暉,苧蘿山上白云飛。 行人莫聽鷓鴣怨,陌上花開緩緩歸。 ------END------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 迂夫子讀詩詞 yufuzids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