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中的薄命紅顏晴雯

在《紅樓夢》的“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的簿冊中,晴雯位居首頁,排在花襲人之前。那“滿紙烏云濁霧”,象征著她的青春與靈秀被黑暗勢力所吞噬的悲慘命運。其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則寫盡了她“薄命紅顏”的悲劇人生。
在大觀園里,晴雯是公認的最俏麗的丫頭,也是曹公所塑造的奴婢群體中最少奴顏媚骨、最不乖覺或說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賈寶玉心目中,她卻是怡紅院中最可信賴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與慘死,是寶玉心中難以釋懷的傷痛,為哀悼她而作的《芙蓉誄》,則寄托著賈寶玉對她的深深地哀思與贊美,更抒發(fā)著對摧毀這一美麗生命的橫暴之手的憤慨和譴責。
所有人都說晴雯為黛玉影,這話是有些意思,只是,撇開似黛玉一般花容月貌、靈巧風流,單單論晴雯在大觀園里丫鬟中,也是鶴立雞群,一枝獨艷。晴雯從出場到飄然遠逝,著墨也不多,撕扇、補裘、抗拒大觀園抄檢、臨終遺言,在這短短的只言片語中卻塑造出了一個如此豐滿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自古紅顏多薄命,而正因為晴雯的出色,她不得不匆匆離場。
鳳姐說,所有這些丫頭,統(tǒng)共都不如晴雯生的好。王夫人也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賈母因為喜愛晴雯乖巧伶俐,別人針線都不及她,只怕以后只有她可以給寶玉使喚。眾人眼里看晴雯,也點名這是個頂尖的美人胚子,加上聰明靈巧,招寶玉喜愛,自身就嬌氣乖張了些,難免讓那些同為奴才卻要低三下四的人心里憤憤不平。晴雯卻渾然不知,依然我形我素的,這卻暗暗給自己埋下了禍根,或許是因為年紀小,何來懂得悍婦的刁毒心腸?
在這一點上,襲人就比晴雯要世故,襲人是因為家里實在窮所以被賣到賈府做丫鬟,不像晴雯自小兒在這里長大,沒有老子哥哥娘。所以晴雯才會說,變著法兒把我趕出去,我就是一頭碰死也不出這個門。也正因為如此,襲人的本性是個奴才,正如賈母所說她是鋸了嘴的葫蘆不言不語的,作者亦云她有些癡性,跟了誰心里就只有誰,只需要一心一意服侍好當下的主子就能自保。晴雯卻還處于懵懵懂懂之間,一派天真爛漫,也許還沒有真正想過自己的將來,當下有寶玉護著他,賈母還使喚她,她還在盡情享受青春期的美好。只是她不知道雖然賈府養(yǎng)她,終究只是當她是個下等人來看,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命如草芥。
可能正是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晴雯自小沒有受過什么苦,像蘭花一樣嬌養(yǎng)在溫室里。照賈母的意思,是準備將來給寶玉做個美貌的小妾的。襲人說晴雯是糊涂人,是因為襲人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不像晴雯還是心無城府,懵懂過活。說晴雯像黛玉,是因為生的乖巧伶俐,性格直率坦誠,喜怒哀樂全都掛在臉上,黛玉是個千金小姐,有老祖宗庇護,行事也有所顧忌,尚不能杜絕有小人口舌,何況于晴雯?
其實,觀紅樓一書,真正薄命的不是黛玉,黛玉生來就是為了報神瑛灌溉之恩,眾人多謂流淚即是悲傷,實則不然,有的時候,流淚只是一種宣泄,她在表達她的滿腔情思。生來薄命者卻是晴雯、香菱、金釧、司棋一干人。
因為有了怡紅院這樣的環(huán)境,即有賈寶玉這樣寬容的主子,才會有這樣越性的大丫頭。在怡紅院中,也只有晴雯敢于這樣頂撞寶二爺。在晴雯心底里恐怕從未認可過自己低誰一等,這也正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晴雯的“心比天高”之處吧!她所珍惜的只是與賈寶玉互相尊重和真誠相待,因此,她的自尊心在寶玉面前更不可以受到損傷。而這種很可寶貴的自我意識,大概也是她來到賈寶玉身邊后被潛移默化地“慣嬌”出來的。在寶玉那里,從來就不愿以主子自居,他看厭了奴才們的奴顏婢膝,媚主求榮,大概也正因此而特別看重“身為下賤”的晴雯的全無“媚骨”的傲氣。她是清爽的風,吹過怡紅院,給了寶玉清新的空氣。所以寶玉重她,原是能欣賞她的美與天真。
在晴雯身上,我們看不到任何曲意逢迎主子的舉動,也看不到她虛情假意地圍著賈寶玉轉(zhuǎn),而只是很爽利地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晴雯全書未脫稚氣,像是寶玉身邊的嬌俏書童,眉目清秀,討人憐愛。研磨鋪紙貼斗方,幫寶黛傳遞手帕,撕扇子做千金一笑,病中勇補孔雀裘,寶玉喜愛晴雯正是因為她的這些小女兒習性,真誠純潔猶如池中芙蓉,心性品行高潔可貴。整個怡紅院丫頭中,也就晴雯口氣聲調(diào)沒有半點奴婢樣兒,敢和寶玉生氣拌嘴,教訓墜兒偷物,得罪主子小姐,給芳官等報復趙姨娘喝彩,諷刺襲人“西洋叭兒狗”,抄撿大觀園時當著眾人面把箱子掀了個底朝天。 固然有些張揚跋扈之氣,卻暗暗令人拍手稱快。晴雯的意識里沒有那么強烈的尊卑貴賤之分,所以她才不屑襲人天生一幅奴仆模樣,襲人頂多算是鋪床疊被的奴仆吧,何況和寶玉有了肌膚之親,也算是沾了男子的氣息,行動舉止方面就有了些女人的啰嗦瑣碎。晴雯從寶玉相處五年,卻對于男女之事從未逾舉,也是因為晴雯骨子里不是低等下賤之人,自有潔身自好心性,所以更不會以狐媚迷惑寶玉,不料生的美貌倒成了罪魁禍首,最后一口被人咬定是狐貍精,難怪晴雯心里氣憤難當,短短幾天耗盡精魂,難當各位看官為晴卿抱屈喊冤。
作為賈寶玉的一等大丫鬟,晴雯其實不夠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寶玉雖然喜歡晴雯的乖巧伶俐,可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依附了襲人的溫柔纏綿,晴雯和襲人在他心里的地位,孰輕孰重,恐怕他自己也難以取舍?而今晴雯作為心上一等人去了,他可以瀟灑的潑墨一篇《芙蓉女兒誄》,倘若此時死的是襲人,寶玉亦會做一篇什么佳文呢?而晴雯是愿意陪伴寶玉的,只是她自己還未明了男女情事,就慘遭妒忌和誹謗,命喪黃泉??芍^千古冤情,古今皆同。
曹公在薄命司里把晴雯列為又副冊之首,可見晴雯在他筆下還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才有這幾句叫人唏噓難過的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晴霽其實并非心比天高,她只不過希望別人不要把她當成是最低等的下人,她渴望的是一種平等相待的人際關系。對寶玉,她不像襲人那樣的一心想做姨太太,她的要求再低不過了,她只要寶玉拿她當朋友就足夠了,在她眼里,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如果要做朋友,那是身份和思想上的平等。 晴雯對寶玉的好是一種出自內(nèi)心的,并無所圖的真情。病中補雀金裘,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是拚了命的去做的。她把寶玉當作朋友看待,寶玉出了事情,她可不管是不是合乎倫理道德世俗要求,只要寶玉有要求,她便可以兩肋插刀,從來沒有教導和規(guī)勸。
想到晴雯的時候,心情總是美好而愉快的,仿佛那個嬌俏可人的丫頭在笑語嫣然,可轉(zhuǎn)眼遭人誣陷,紅顏薄命,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