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經絡穴位,最重要的,不用說,就是找對地兒。不管你介紹的方法多優(yōu)越,如果不能正確地找到它們,一切都是枉費,不具有任何意義。沒有什么方法比經穴療法更適合做家庭療法的了,但是似乎因為找穴太困難,所以不太被使用,實在是可惜。此外,介紹經穴療法的書雖然很多,但簡便而且詳細地介紹穴位和經絡找法的書是少之又少,這使得很多人空有一堆療法,卻不知道怎么用在自己身上。在這里,我要介紹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簡便地找到穴道的訣竅。
·找反應
身體有異常,穴位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
壓痛:用手一壓,會有痛感;
硬結:用手指觸摸,有硬結;
感覺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
色素沉淀:出現黑痣、斑;
溫度變化:和周圍皮膚有溫度差,比如發(fā)涼或者發(fā)燙。
在找穴位之前,先壓壓、捏捏皮膚看看,如果有以上反應,那就說明找對地兒了!
·記分寸
中醫(yī)里有“同身寸”一說,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間關節(jié)的寬度是“一寸”;食指和中指并列,從指尖算起的第二關節(jié)的寬度就是“兩寸”;把四指并攏,第二關節(jié)的寬度就是“三寸”。
另外,倘若知道身體中哪一部位有什么骨骼,找起穴位就更容易了。比如低頭時,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七頸椎,緊接著的凸骨是第一胸椎;兩邊肩胛骨的最下端跟第七胸椎骨的突起在一條線上;腰左右兩側突出的骨頭,也就是系腰帶的位置,跟第四腰椎的突起在一條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