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吃完飯,打開電視看《CCTV-6》頻道,正在播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 我們從小就在稱贊中長大。我們的父母總是不斷地鼓勵我們,如果我們做對了或有比較好的表現是,都會聽到他們稱贊的話語。
當我們開始學走路時,父母總是鼓勵我們前進,如果我們成功地移出一步,就會得到一個愛的吻。即使跌倒也沒有關系,不會有一絲來自他們的抱怨,更不會遭到打罵。他們總是在旁邊鼓勵我們,要求我們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
我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不斷長大,幸福而愉快。但不知不覺中,不知什么時候,那贊賞的目光和言語已經不復存在,那扇鼓勵和贊賞的心靈之門已關閉,換之的是連續(xù)不斷的啰嗦,是永不滿的埋怨和說教。為什么他們會變成這樣呢?難道我們長大后就不需要鼓勵了嗎?贊賞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
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有兩個自我,好的自我和壞的自我。壞的自我,就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也就變成了垃圾?!缎『⒉槐俊分械闹魅斯刹牛赣H經常毆打他,雖然他的本意是好的,是為了教育孩子,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卻是錯誤的,他以為打罵孩子,孩子會因為害怕而改正,殊不知打罵只是皮肉之痛,過之而煙消云散,根本不起作用,反而給孩子留下陰影,產生怨恨。在學校,成才因為學習不好而遭到老師體罰和辱罵,漸漸地,他走向了歧途。電影中的學謙也一樣,在家唯一聽到的就是說教的話語,在學校看到的是老師的鄙視,他也是被一步一步推向歧途的。 稱贊別人真的有那么難嗎?不,一點也不難。只是我們太吝嗇了。學謙幫他的父親修好了電腦,不但沒有得到肯定,反而還遭到了一頓臭罵;他寫博客得獎,沒有得到母親的稱贊,反而還被批評,被認為不務正業(yè)。成才喜歡拳擊,但得不到父親的理解和支持。……
我們沒有習慣去稱贊別人,我們太習慣挑別人的刺了,而根本不知道這根刺刺人是多么的痛。
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會變成資源。這么辨正的一句臺詞,但真的很有道理。人無完人,一個人之所以區(qū)別另一個人,是因為有其不同的特質,或者是優(yōu)點或者是缺點。但是,社會給了多少位置和空間,讓垃圾找到對的地方?又有多少資源,被拍腦袋隨便放到了不合適的地方?
不管怎么樣,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不斷地調整,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來匹配我們自己。如果真的垃圾都能成為資源,世界會不會太平一點?
|
|
|
來自: 新客小草 > 《工作。生活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