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衣相法》前后,還出現(xiàn)了另一部較有影響的相術著作《太清神鑒》。傳說此書是五代后周大臣王樸所撰。該書的作者以為:“人生天地之中,雖察五行之英,為萬物之秀者,其形未兆,其體未分,即夙具其美惡,蘊其吉兇。故其生也,天地豈容巧于其間哉?莫非順其事、循其理、輔其自然而已。故夙積其善,則賦其形美而福祿也;素積其惡,則流其質(zhì)兇而處夭賤。此其灼然可知,其確然不易也。是以古之圣賢察其人則觀其形,觀其形則知其性,知其性則盡知其心,盡知其心則知其道。觀形則善惡分明,識性則吉兇顯著。”基于這種認識,該書的作者認為,人的吉兇、福禍、貴賤、壽夭、窮達、休咎,都可以通過對人的相貌、面相、氣色、形體、聲音、姿態(tài)等來預測。這部書共分六卷,第一卷談論的是相術的基本理論,第二卷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相術基本語意符號的解說,第三卷主要論述心術.、精神與氣色的關系,第四卷主要論述各種形體的吉兇,第五卷主要論述面相、四肢、手紋等吉兇,第六卷論述各種相格。此書內(nèi)容比《麻衣相法》豐富得多,在術士中影響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