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件申訴復審復查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案件審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紀檢監(jiān)察案件檢查、案件審理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在當前加大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式下,如何更好地促進和保護黨員干部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為社會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推波助瀾,這就要求案件審理人員在工作中必須做到,慎重、嚴肅、認真、細致地處理好每一個案件。超前考慮案件可能出現的申訴,盡量把案件申訴的萌芽處理在案件檢查和案件審理過程,減少案件申訴,這是案件審理人員對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維護黨政紀律嚴肅性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做好案件取證、案件審理過程的基礎性工作,把可能出現申訴的問題處理在下處分決定之前?從案件審理角度來說:
一、認真查閱證據:為把案件辦成鐵案奠定基礎
把時間穿插錯落,情節(jié)順序顛倒的案件材料,按時間、情節(jié)、依次排列好,認真查閱案件所有材料,一看證據材料是否充分,如證據欠缺,及時提出要求補充完整;二是看所涉及到的證據是否全部收集,并且具有說服力,對邏輯性不強,沒有說服力的材料,及時于以排除;三是看整個案件手續(xù)是否完備,手續(xù)不完備的要求完備手續(xù);四是看違紀金額數據是否準確無誤;把因手續(xù)不完備、調查取證不全面、所涉及的違紀金額數出多門,而造成的案件事實不清的問題解決在案件移送審理之中。
二、把案件審理工作當成產品質量把關檢驗車間
案件是證據的綜合,證據是組成案件的細胞,證據材料是否確鑿,是確定案件事實是否清楚的依據,證據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和影響受處分人員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待遇,如證據真實可靠,處理后能起到教育犯錯誤的人和廣大黨員干部,若誤用假證偽證,不但冤枉一個好同志,同時有損紀律的嚴肅性。要保證“產品”合格,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
(一)、認真細致地審核案件所有的證據材料,避免“假劣”產品,反復翻閱案件材料。
一把每一個證據,特別是認定主要錯誤事實性質的的證據,放到錯誤事實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進行全面分析,看其邏輯性強不強;二了解證人與被處分人員之間有否利害沖突關系,證言是否真實可信;三分析被處分人員的辯解,是否符合事實和經得起推敲,對經不起推敲的的證據予以合理排除;四重大的案件,為避免出現假證和片面性證據,提前界入,將證據存在的的問題,解決在案件取證環(huán)節(jié),五堅持認定錯誤事實必須具備兩個以上可靠證據,且所證實的結論一致,使用間接證據定案,看間接證據與直接證據是否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六看證據與證據之間是否矛盾,若認定主要錯誤事實所依據的證據之間存在茅盾,馬上合理排除,確實不能排除的堅決不予定案。
(二)、嚴格按照有關紀律條規(guī)定性量紀,維護紀律的嚴肅性。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是案件定性的條件和依據,定性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量紀的輕重尺度,影響到違紀人員的政治、經濟待遇和執(zhí)行黨政紀律的嚴肅性問題。所以,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充分聽取辦案人員的意見,對復雜案件,不要主觀意斷,堅持提交紀委常委擴大會議集體討論研究。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政策、法律、法規(guī)、黨政紀條規(guī)為準繩,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屬哪一類性質的問題,就定哪一類,遇到沒有明確政策規(guī)定,錯誤性質難以確定的,就采用寫實的辦法,不要感情用事,無限上綱。對問題比較復雜,錯誤性質的確實難以認定的案件,積極向縣紀委常委提出,要求召開常務會議,由相關部門負責人集體研究,反復對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guī),盡可能準確地認定其錯誤性質。對難以定性的案件,主動向上級機關請示解決。
(三)全面分析案情,為把握好量紀的尺度打基礎,
在案件符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案件的各種因素,依據違紀性質、情節(jié)、原因、手段、涉及金額、造成的后果、行為人目的與動機、侵害對象受害程度,以及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等情況,看是否有法定、酌定從重從輕、減輕處分的情節(jié),盡可能準確恰當量紀。對需要給予從重處分,涉及到受處分人及家屬切身利益的案件,在量紀檔次上作重抓好:①主動找主管部門和其它業(yè)務部門共同商討,形成共識;②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反復對照紀律條規(guī)進行研討;③認真綜合討論意見,提交常委會或政紀案件審理委員會討論達成共識方作決定,要有勇氣看準了的的問題敢干堅持原則。做到認真細致,層層把關,使案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三、量紀慎重適度,是減少申訴案件的關口
案件定性準確,處理量紀適度,避免案件出現反復,是案件審理人員在案件審理操作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嚴格按照案件審理“二十四字”方針原則認真審閱每一份案件材料,在復雜的經濟違紀案審理中,必須堅持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標準,認真分析案情,根據事實的發(fā)生發(fā)展,客觀公正地對案件定性定檔次。切忌主觀意斷,片面地認定事實和看待問題,在案件的定性定檔上,小心慎重,換位思考,嚴格把好量紀關;在嚴格執(zhí)行黨政紀律和有關規(guī)定的同時,堅持“懲前必后,治病救人”“教育從嚴,處理從寬”的原則,比照錯誤性質和案件情節(jié)輕重,量紀慎重適度,在嚴格執(zhí)紀的同時,盡量使受處分的人員無怨言,減少申訴案件的發(fā)生。
四、與違紀人員溝通到位,認真做好下文前的談話工作
做好下文前的談話工作,與違紀人員擺談交心,消除違紀人員心里上的顧慮。當案件合符“二十四字”方針原則以后,將違紀人員的錯誤事實和比照對應處理的黨、政紀律條規(guī)依據,與被處分人員再一次見面,溝通,耐心聽取對方的陳述,做好談話記錄和細致的思想疏導工作,與之共同學習有關的紀律條規(guī),消除其思想上的某些顧慮和錯覺,放下思想袍袱,努力搞好工作。避免心存疑慮,報冤申訴。這是案件審理工作的不斷自我完善,為避免案件出現申訴,下文前與違紀人員再一次談話,審理人員要有平靜的心態(tài),有較高的思想境界,有誠實謙遜的態(tài)度,讓受處分人員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喧泄自己心中的不平。再心平氣和地講事實、講政策,以至達到化解矛盾,心悅誠服。
五、實事求是,正確對待申訴案件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案件審理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對審理工作提出了許多新任務、新要求。當案件出現申訴以后,案件審理人員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心里狀態(tài),實事求是,正確對待申訴案件。一是要不要就事論事,要用辯證、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二是要用客觀、全面地對申訴案件進行分析,把申訴案件看成是“辦錯了的案子”來進行復查。三是案審人員要樹立否定“自己,推倒從來”的思想。一名話就是不要怕丟“面子”。四是復審復查人員要樹立紀檢監(jiān)察保護、懲處并重的思想,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部分錯部分糾、全錯全糾的原則。認真履行紀檢監(jiān)察保護、懲處、監(jiān)督、教育四項職能。
榕江縣紀委案件審理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