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解之七十五 石呆子:且看下一曲:[第二支•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v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這完全是賈寶玉自己的口吻。是不是真有神話中的[金玉良姻]、是不是真有神話中的[木石前盟]?這一點連如今的某些學(xué)者專家都弄不清了。劉心武就認為第六回以后正文中的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都是仙界[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延續(xù),林黛玉和賈寶玉是絳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化身,他倆未下凡前在仙界早就訂下了[木石前盟]了,寶釵和寶玉也早就被一僧一道用通靈玉和黃金鎖系好了[金玉良姻]了,這是一僧一道和警幻仙姑在天上早就布置好了的情劫,是命中注定的、無法更改的神話故事在凡間的延續(xù)。實際上所有有關(guān)神話都是作者杜撰的假話,是作者為掩蓋現(xiàn)實悲劇的事體情理而作的巧妙偽裝??蛇@偽裝太巧妙了,以至于人們漸漸把這偽裝當(dāng)了真、反把其中隱寓的事體情理漸漸忽略了,這也是作者沒有想到的吧。黛玉和寶玉在長期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共同擁有的童年生活少年生活中結(jié)下了木石前盟,他倆不管有沒有這木石前盟的仙界奇遇,都會真心相愛。而寶釵和寶玉也是其家庭一富一貴的背景決定其良緣的,不管有沒有通靈玉和黃金鎖,他倆都會為共同的利益結(jié)合到一起的。這些道理在八十回中的賈寶玉不可能完全明白,他此時只是個正邪兩賦的任性青少年,所以對這件事發(fā)出這樣一番感慨。[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誰不顧金玉良姻、只念木石前盟?不是作者,更不是仙姑,而是書中八十回中的賈寶玉。于是他在黛死釵嫁時[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感慨道:[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v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請看這任性胡為的寶玉居然與寶釵這樣的好女兒空對著,念念不忘他世外寂寞的林妹妹,[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可見即使這樣他也不認為有什么大不了的,不過是[美中不足]罷了,俗話說[知足常樂],他不過因為[美中不足]悶悶不樂而已,決不會學(xué)梁山伯那只呆頭鵝去尋死的,這樣一來結(jié)果可知,大家盡管放心好了,他[不會怎么樣的!]至多是[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最后他還是無可奈何地與寶釵齊眉舉案了,只是[意難平]而已。你們別信了劉心武的大膽發(fā)揮,他居然認為寶玉是[從一而終]的呆頭鵝,身上連男人的本能欲望都沒有,居然會用守活寡來懲罰寶釵這好姑娘,寶釵有什么錯?值得你劉心武如此憎惡?賈寶玉決不會因為林妹妹而開罪寶姐姐的,他不過是[終不忘]罷了,這就叫[悼玉]。 石呆子:再看下一曲:[第三支•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這支仙曲還是詠嘆寶釵黛玉的,上一支曲子只詠嘆了賈府抄家前的黛死釵嫁悲劇,還沒有提到抄家后寶釵的結(jié)局,只詠嘆了寶釵黛玉和寶玉之間的情感糾葛,還沒有總結(jié)寶釵黛玉悲劇的事體情理,因此還需再細彈一曲、再嘆一次。實際上她二人都是全書女主人公,雖然畫和判詞可以合在一頁上就行了,但只以[終身誤]一支曲子詠嘆內(nèi)容這么豐富的兩個女主人公顯然是不夠的,尤其[終身誤]一曲僅交代她們的婚事、沒交代她們的終身,只把富貴中的賈寶玉對她倆的感嘆詠出來了,還沒有把作者對她倆的感慨全部詠完,因此才有這一支[枉凝眉]來深入懷悼這兩個最可愛的女兒。[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前半句指寶釵,后半句指黛玉。[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指寶釵,[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指黛玉。這里的[奇緣]不能作[金玉良緣]解,[金玉良緣]只能說是社會上極為普遍的俗緣,算不得[奇緣],而黛玉和寶玉完全是情感上的心有靈犀,這在世間是極少見的、年青人最珍惜的、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可算得上是[奇緣]。但黛玉和寶玉[雖說是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因為這奇緣不合社會現(xiàn)實不合家庭利益;而寶釵和寶玉[雖說是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這是共同的利害關(guān)系把這兩個沒有感情緣份的人聯(lián)系到一起,寶玉即使并不想與她締結(jié)良緣,但[今生偏又遇著他,]這真是擺不脫的俗緣??![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人們只看到八十回以內(nèi)黛玉為寶玉[枉自嗟呀],卻沒能看到八十回以后寶釵為寶玉[空勞牽掛],這就是如今的人們不容易理解寶釵好處的原因之一。寶釵在八十回以后如何為寶玉[空勞牽掛],一般人想象不出來,因為他們不知道寶釵在八十回以后的具體遭遇,尤其不知道寶釵在抄家后如何為貧窮潦倒的賈寶玉[空勞牽掛]、如何為出家后的賈寶玉[空勞牽掛]。這一方面你們可以參考第一回中甄士隱嫡妻封氏如何為貧病交攻的甄士隱[空勞牽掛]、如何為棄家求道的甄士隱[空勞牽掛],這封氏就是寶釵的縮影,在八十回以后、抄家以后,賈寶玉將比甄士隱的下場慘十倍,他如果也[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有積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jié)u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寶釵能不為他[空勞牽掛]嗎?他如果也象甄士隱這樣棄家為僧,寶釵能不為他[空勞牽掛]嗎?反過來說,既然已經(jīng)出家的甄士隱都知道為自己連累得封氏[空勞牽掛]而深自愧疚,那么已經(jīng)出家的賈寶玉為什么不知道為自己連累得寶釵[空勞牽掛]而深自愧疚呢?這就是作者之所以說[一個空勞牽掛]的原因。 石呆子:哪一個是[水中月]?黛玉嘛!黛玉[心事終虛化],對于寶玉當(dāng)然是[水中月];哪一個是[鏡中花]?寶釵嘛!寶釵被寶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當(dāng)然是[鏡中花]。但這最后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就不容易理解了,一般人都認為是指黛玉為寶玉[淚盡而逝],但這曲子是詠嘆寶釵和黛玉兩個人的,難道只有黛玉的眼淚[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寶釵的眼淚就沒有[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嗎? 紅瘋子插嘴道:你說錯了,是[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而不是[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 石呆子:我記得你在前面的瘋談中曾說過有一種抄本是[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的,你為此還專門論述了[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只代表[一年到頭],而[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則代表[年復(fù)一年],你認為后一句比前一句更形象更貼切,如今你反而忘了自己說過的話了。應(yīng)該說[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有道理,[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也有道理。對于黛玉而言是[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因為她總是一年到頭淚水不斷;但對于寶釵而言卻是[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因為她后來更是年復(fù)一年地淚水長流?。△煊竦臏I水僅僅是為惋惜自已的薄命而流,而寶釵的淚水是為擔(dān)憂寶玉的潦倒而流;黛玉只是因自己[心事終虛化]而[枉自嗟呀],而寶釵則是因?qū)氂駰壖覟樯鳾空勞牽掛];黛玉的淚水只是從秋天流到冬天、春天流到夏天,一年流到頭,而寶釵的淚水則是從春天流到冬盡,從秋天流到夏,是年復(fù)一年的淚水長流、永無盡頭?。】赡苣銈冎豢吹桨耸匾詢?nèi)黛玉為寶玉的哭哭啼啼,沒能看到八十回以后寶釵為寶玉的哭哭啼啼,那么請你們參考書中第一回封氏為甄士隱而[聞得此信,哭個死去活來]好了,這還只是第一回哭,后面的她肯定是[怎禁得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完],年復(fù)一年地淚水不斷?。≡僬埬銈儏⒖棘F(xiàn)實中的馬氏,當(dāng)年曹榮的病死對于馬氏.比甄士隱的出家對于封氏還要凄慘,她更是[怎禁得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完],年復(fù)一年地淚水不斷??!她當(dāng)年難道不是[聞得此信,哭個死去活來]嗎?這還不算,到后來曹家抄家后馬氏更是[怎禁得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完],年復(fù)一年地淚水不斷啊!因為不但曹家這冰山融化了、她自己這[人中鳳凰]淪落到不如雞的地步了,這些她都能想得開、挺得過,可是重要的是她的命根子、她的遺腹子經(jīng)不起這種致命打擊啊,一旦她的兒子淪落到[一事無成、半生潦倒]的地步,那她二十多年的吃苦受難就毫無意義了,她的人生就徹底絕望了,她不但要為丈夫[空勞牽掛]二十多年,還要為兒子繼續(xù)[空勞牽掛]下去,這不就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嗎?馬氏的悲劇其實是天下最凄慘的悲劇?。∵@樣你們就會推論到作為馬氏的藝術(shù)典型---寶釵也是全天下最凄慘的悲劇,這里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春流到冬盡,秋流到夏!]主要就是為她而詠嘆的。一個[禁]字,一個[盡]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寶釵悲劇的感人之深,她[禁不住]自己的淚水長流?。∵@淚水從春天一直流到冬天已盡、從秋天一直流到夏天已完,是年年如此,直到生命的終點?。∧銈冋f感人不感人?反觀這修改后的[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只是輕描淡寫地交代了黛玉悲情的特征而已,完全忽略了寶釵悲劇,這象是作者本人的由衷[肺腑之言]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