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羽與劉邦》 司馬遼太郎(日) 趙德遠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06.年9月版
很精彩。
并不像小說的樣子。
未貫注時不像讀故事那樣有趣,不像讀評論般激動。貫注入神時,史實本身的精彩讓人顫抖,加入作者的觀點,產(chǎn)生了共鳴,不禁點點頭很有道理。
生活遠比故事深刻。真實總比編造有邏輯。讀了大量的網(wǎng)絡穿越架空小說,還是看歷史更精彩。
是本好書。
2010.3.31
wei(寢)
《漢朝開國六十年》 孟祥才 齊魯書社
不同于《項羽與劉邦》,本書立眼于五千年歷史的高度,評價漢朝開國六十年來的三代英主一代高后。分析當時歷史潮流下劉氏王朝于賢臣輔佐下的順應之勢,亦有談及作為帝王的性格缺陷,失策失誤。
未翻至幾頁,對本書其實抱有反感的態(tài)度,與歷史課本有相似之處,大話有些多。主要是立眼太高,用既定的歷史觀觀歷史。如對劉邦的評價比司馬遼高許多。似乎在我的印象中劉邦本是無賴,當上皇帝是亂世的造就。但畢竟是劉邦結(jié)束了亂世,能維持漢朝的統(tǒng)治絕不是一個無賴做得到的。
越往下翻,心中的排斥倒少了。作者有自己的觀點,或者說我學到了我曾模糊的一段歷史。行文流暢,說辭亦有理可言,不失中肯。至于有多少的觀點重復,我不可妄加菲薄。但對韓信的評價在我看來過嚴了。
讀完全書,有舒暢之感,是本可看之書。
2010.4.7(pm)
wei(寢)
摘自《項羽與劉邦》后記 司馬遼太郎
我始終認為,所謂文明,本就是一種光源,四面八方都可以利用。反過來,不能為四面八方利用的東西,肯定不能稱之為文明。
……
這部小說起先是在《小說新潮》雜志上以《漢風楚雨》為題連載的。(1977年1月號——1979年5月號)。在決定出版單行本是,又作了若干增補,標題也改得醒目了。
關(guān)于原來的《漢風楚雨》這一標題,風字取自《大風歌》那首詩。進而又聯(lián)想到作為漢地的中原黃土地帶經(jīng)常刮起的干燥的沙風。至于雨,基本的出發(fā)點是表現(xiàn)楚地多雨潮濕的地方風情。
……
《漢朝開國六十年》 后記 孟祥才
依照中國傳統(tǒng)的歷法,六十年一甲子。古代中國人的壽命較短,一個人活過甲子之年已經(jīng)算是高壽了,值得自己和親友們慶賀一番了。中國自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開始,到1911年清朝壽終正寢,在四千年左右的古代歷史上,依次更替了三十多個王朝。其中存在六十年以上者只有十六個,它們是夏商周西漢東漢魏晉宋唐北魏宋遼金元明清,占一半左右。存在百年以上者十個,二百年以上者只有五個,即西漢唐宋明清。記述一個存在較長時期的王朝六十年由起步到興旺發(fā)達的歷史,探索其運行的規(guī)律,總結(jié)其經(jīng)驗教訓,應該是學者和讀者饒感興味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