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池最早見于《靈樞·熱病》篇,“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颥后發(fā)際陷者中,手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風,指穴內(nèi)物質(zhì)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 穴內(nèi)物質(zhì)富含水濕。本穴是腦空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因受外部之熱,水濕之氣脹散并化為陽熱風氣輸散于頭頸各部,故名風池。風池是足少陽膽經(jīng)的穴位,位于頭項之交界處,是正好要進入頭部的地方。它的作用就像是一道護城河,把頭部護衛(wèi)起來,不讓風邪入侵,因為巔高之上,唯風可到。
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
按揉風池穴,具有祛風解表、平肝熄風、清熱明目、健腦通絡的功能。對感冒、頸項強痛、落枕、頭痛眩暈、失眠健忘、高血壓、眼睛疲勞、耳鳴、口眼歪斜的人都有療效。
預防感冒:雙手十指自然張開,緊貼枕后部,以兩手的大拇指按壓雙側風池穴,用力上下推壓,稍感酸脹。每次按壓不少于32下,多多益善,以自感穴位處發(fā)熱為度。無感冒先兆時,按壓酸脹感不明顯。酸脹感若很明顯,說明極易感冒,此時就要勤于按摩,且加大按摩力度。當出現(xiàn)感冒癥狀,如打噴嚏、流鼻涕時,按摩也有減緩病情的作用。
頸椎病、頸部酸痛: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兩指并攏,用力環(huán)行揉按風池穴,同時頭部盡力向后仰,以局部出現(xiàn)酸、沉、重、脹感為宜。每次按揉10分鐘,早晚各按揉一次,急性期時可增加按摩次數(shù)。急性發(fā)病時取同側風池穴,采用重揉重按,慢性發(fā)作及預防性治療取雙側風池穴,采用輕柔輕按刺激。
頭痛、眩暈:《勝玉歌》有“頭風頭痛灸風池”的記載,《資生經(jīng)》有:“風池療腦痛”的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