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
古希臘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靜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的奠基人。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于西西里島的敘拉古(今天意大利的錫拉庫薩)。他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他11歲時被送到古希臘世界文化中心亞歷山大里亞城學習,期間對數(shù)學、天文和力學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學習天文學時,發(fā)明了用水力推動的星球儀,并用他模擬太陽、行星和月亮的運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現(xiàn)象。為解決用尼羅河水灌溉土地的難題,他發(fā)明了圓筒狀的螺旋揚水器。后人稱之為“阿基米德螺旋”。公元前240年,他回到敘拉古后,當了國王亥厄洛的顧問,幫助國王解決生產(chǎn)實踐、軍事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科學技術問題。傳說他晚年所發(fā)明的作戰(zhàn)機械把羅馬入侵者阻止于敘拉古城外長達數(shù)年。另一難以置信的傳說是,他曾讓許多人手執(zhí)凹面鏡會聚陽光,燒毀了羅馬軍隊的木制戰(zhàn)艦。公元前212年,敘拉古城失陷,正在聚精會神地研究科學問題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蠻橫的羅馬士兵殺害。 阿基米德的主要科學貢獻是: 1、系統(tǒng)總結并嚴格證明了杠桿原理,為靜力學奠定了基礎。在總結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系統(tǒng)地研究了物體的重心和杠桿原理,提出了精確地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指出物體在重心處支撐起來,就能保持平衡。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進一步確定了各種平面圖形的重心,并對杠桿平衡條件做了嚴格的數(shù)學證明,得出重物的重量和它們離支點的距離成反比的杠桿定律。運用這個定律,阿基米德設計過杠桿滑輪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了用小力把大船拉到水里的奇跡。為了說明杠桿原理的威力,他曾說過,“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推動地球”。 2、發(fā)現(xiàn)了浮力定律,從而奠定了流體靜力學的基礎。傳說亥厄洛王召見了阿基米德,讓他鑒定純金王冠是否摻假。他冥思苦想多日,也沒有想出好辦法。當他一天跨進澡盆洗澡時,看到了水面的上升和腳的減輕。他由此得到啟示,作出了關于浮體問題的重大發(fā)現(xiàn),并通過王冠排出的水量解決了國王的疑問,在著名的《論浮體》一書中,他詳細闡述了這個發(fā)現(xiàn),總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放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從而使人們對物體的沉浮有了科學的認識。 3、確定了各種幾何圖形的面積和物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創(chuàng)立了“窮竭法”。他精通幾何學,先后發(fā)現(xiàn)了幾十條定理。他提出了計算圓的周長、面積及扇形面積的準確公式,用圓內(nèi)接多邊形和外切多邊形邊數(shù)增多來逼進圓的周長,并算出π的值在3又10/71到3又1/7之間。在《論拋物線的求積法》、《論球和圓柱》等著作中,阿基米德計算了拋物線弓形面積和球、橢球、旋轉拋物體等的表面積和體積,進一步發(fā)展了“窮竭法”,這是現(xiàn)代微積分方法的先導。 和他的前輩及同時代的一些學者相比,阿基米德的學術活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既重視科學的嚴密性、準確性,要求對每一個問題都進行精確的、合乎邏輯的證明;又非常注意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親自設計制造過多種機械裝置和建筑物,開創(chuàng)了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密切結合的學風。 近代數(shù)學史家倍爾(Eric Temple Bell,1883——1960年)曾說過:"任何一張關于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的名單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另外兩個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豐功偉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對比,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后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 A·艾鮑博士在《早期數(shù)學史選篇》中所說的:如果說歐幾里德《幾何原本》是前人工作的匯編的話,那么,阿基米德的每一篇論文都為數(shù)學知識寶庫作出了嶄新的貢獻。 阿基米德用杠桿原理研究拋物線旋轉體的體積 現(xiàn)在有一個拋物線 x=y2,繞著 x 軸旋轉,如下圖:
阿基米德推測這個拋物線旋轉體體積的方法如下。他用一個垂直于 x 軸的平面和這個旋轉體相交,每一個橫截面都是一個圓;他把這些圓的面積通通湊起來,就得到了旋轉體的體積。
那么這個圓柱體的底部半徑是2,高是4。如圖取一個平面垂直于 x 軸,這個平面在這兩個旋轉體的橫截面都是圓。如果這個平面在 OU 線段之上變動。我們就得到所有可能的橫截面。
如果把原點想象成杠桿的支點,x 軸想象成杠桿,把圓柱體橫截面留在原來的位置。把拋物線旋轉體的橫截面搬到支點左側距離 4 的位置,根據(jù)杠桿原理,可以得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如果對于每一個橫截面都這么做,那么杠桿左邊相當于一個質量
杠桿右側則相當于在支點右側距離 2 的位置擺上一個質量 阿基米德用杠桿原理得到球的體積公式 上述對球體面積和體積公式中,一個令人非常疑惑的問題是,阿基米德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樣的公式的?因為并沒有任何直觀的證據(jù)可以表明這種公式的存在。球的面積是其大圓面積的4倍,為何是4,而不是4.01或其他?球的體積與其外接圓柱的體積之比為2:3,阿基米德是如何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數(shù)值的? 其實,秘密在于阿基米德同時也是杠桿原理的發(fā)現(xiàn)者,而且這個原理在阿基米德的頭腦中有著神奇的用途。阿基米德是利用杠桿原理“稱”出了球體積公式。
在離支點x處切一鉛直狹條,寬度記為Δx。旋轉后得到的是厚為Δx的圓盤。這些薄片體積的近似值分別是: 球部分:πx(2r-x) Δx, 圓柱部分:πr2Δx, 圓錐部分:πx2Δx。 阿基米德將從球和圓錐割出的兩個薄片吊在端點T,它們的合力矩(重力×重力臂)為 這正好是圓柱部分薄片吊在原處力矩x·πr2Δx的4倍。 把從N到T所有割出的薄片加在一起,將球和圓錐用繩子吊在S點,其力臂是2r,把圓柱的重心吊在O點,它的力臂是r。它們的力矩也應滿足4倍關系,即球和圓錐吊在S點與4個圓柱吊在O點杠桿平衡,于是 2r(球體積+圓錐體積)=4r(圓柱體積)。 已知 圓錐體積= 圓柱體積=2πr3, 代入后立得 球體積= 由此公式可得球體積是它的外切正圓柱體積的 這便是阿基米德對杠桿原理的妙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