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為好酒者,當(dāng)知酒也,亦當(dāng)知健康飲酒之法也。興起,今天專門整理了一文:《說酒》。
古人云:酒,天之美祿! 
我愛酒!我曾認為,酒之于世,是上天賜給男人至好之禮物,飲者為顯男人之志氣豪。然女人若好酒,不可欺也。
酒,取于自然之精華醞釀而成。比如,茅臺酒獨具漿香芬芳,正是“酒聞十里春無價,醉買三杯夢亦香”。然而唯茅臺村可釀出奇特的漿香,曾易地試產(chǎn)茅臺酒卻無法釀出那奇特的漿香酒氣。何也?源頭因茅臺村自然環(huán)境之水、之氣已孕育著茅臺酒之精華,得天獨厚與人杰地靈的結(jié)合,方能得其釀,別處則不能成釀。神乎?
酒,乃人世間之至愛。禮天地,司鬼神,敬人物,無分人之高低、富貧、尊卑、貴賤,亦不計勞心勞力者,天地人一體同愛之,皆不可以缺此物也!君不見,朋從遠方來,款款厚意,無酒不足以暢其快;友到遠方去,依依之情,無酒不足以踐其行;良辰、美景、佳節(jié),無酒不足以盡其歡;悲歡離合、困頓蹉跎,無酒不足以解其懷;無論是閑居無事,還是發(fā)狂蕩之思,無論以慶江山之興,還是助美人之歡,無不是斗酒空樽,豪氣沖天!若無酒,何以成樂事?何以成歡宴?酒遇知心者,每每飲至酣然,不醉無歸!
有云,酒,乃中醫(yī)之魂。中醫(yī)認為,白酒,味甘辛,性大熱,屬火。肺屬金性涼,畏火、五行正受火克。其位高體脆、為氣之主,腎之母,木之夫。在識酒人的眼里,酒既是清香美味的享受,又有行氣活血之能效。金元四大名醫(yī)之一朱丹溪曰:“若是醇酒者,理宜冷飲,酒過于肺入于胃,然后漸溫肺,先得溫中之寒以補氣,此一益也;次得寒中之溫可以養(yǎng)胃,二益也;冷酒行遲不可恣飲,三益也。古人終日百拜,不過三爵,既無酒病,亦免酒禍。”朱丹溪亦勸飲者要謹慎:“酒性喜升,氣必隨之,以至痰郁于上,溺澀于下;肺受賊邪,金體必燥,嗜飲則熱內(nèi)郁。肺氣因熱,必大傷耗。其始病淺者,或嘔吐、或自汗、或瘡痍、或自泄,此者尚可發(fā)散而去之;若其久,為病深也,為消、為渴;為內(nèi)疸,為肺痿,為內(nèi)痔,或哮喘,為勞嗽,為癲癇,非具眼(慧眼)未易處治,可不謹乎?”《中藥大辭典》有言,“《本經(jīng)逢原》曰,新者有毒,陳者無毒。”《養(yǎng)生集要》亦言:“酒者,能益人,亦能損人。” 中國藥王孫思邈有戒言:〝空腹飲酒醉必患嘔吐。〞本草綱目戒言:〝痛飲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禮經(jīng)》則要人們:“飲齊視冬時”。齊者,酒也。飲齊者,飲酒也,即,飲酒當(dāng)在冬天之意。
按上述中醫(yī)觀點,酒益在度也。我以為,飲酒,宜慎飲,宜冷飲,宜陳飲,不宜熱飲,不宜空腹飲,不可痛飲,無失節(jié)度為益。若飲之失度,則傷身損氣,侵昏精神,反使人智變亂,體質(zhì)轉(zhuǎn)灄弱,慎之。
特書此,以明了處事要講〝度〞。酒可養(yǎng)生,可助興,飲之益與損,亦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