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就已經(jīng)有些能人用了天干地支來做紀(jì)年紀(jì)日符號了。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相互配合,就能夠?qū)r間清清楚楚地表述出來。一天的時間,現(xiàn)在可以分成二十四個小時,但是古代就分成十二個時辰,剛好和十二個地支對應(yīng)。所以每個時辰就可以用一個地支去稱呼。例如子時就是晚上11點到第二天的1點這段時間,每兩個鐘頭就是一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樣順著數(shù)下來。全部對應(yīng)著就不會弄錯。為什么廣府人用“有牌”來說時間呢?這個“牌”和時辰有關(guān)。 我們現(xiàn)在看看手表,或者拿手機出來按一下,就看到時間,準(zhǔn)確到秒。古人沒有鐘,只能靠衙門統(tǒng)一報時。《宋史??律歷志三》有個這樣的記載,說政府里面有個職位叫做“挈壺”。這個官是專職負(fù)責(zé)天文歷法,計時報時諸事。在當(dāng)時這個工作是很神圣的。你看看政府下了重本,他們?yōu)榱藞髸r辰,特別制造一種報時辰的牙牌,牙牌是用象牙來做材料,所刻的字還填上了金。那位挈壺每個時辰報一次時,每次報時出一個牌,稱為衙牌,又叫報牌。上面寫著當(dāng)前的時辰名,所以時辰又叫做時牌。在古籍里面經(jīng)??吹焦湃擞脮r牌報時的情節(jié)。例如《十五貫》判斬里面,況鐘唱的“譙樓報子牌”,就是說夜半更樓上面出了張子時牌,是半夜。清末廣州的《羊城竹枝詞》,有這樣的詩句,“買得玉魚歸去也,雙門猶掛午時牌。”證明當(dāng)時廣州都是掛牌報時的。詩句里面那個“雙門”就是“雙門底”,在現(xiàn)在的北京路,老廣州都知道的。廣府人平時說的“一牌”,“有牌”的“牌”,就是來自古代的時牌。當(dāng)然,意思有一點變化。先是指報時的牌,現(xiàn)在的“牌”指的是一段時間。例如“前牌”、“早牌”,就是前一段時間。“嗰牌”就是那時候。“有牌”就是有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