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研究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尋教育參與者的足跡,在傾聽教育參與者內心聲音的過程中,發(fā)掘教育個體或者群體行為中的隱性知識并揭示其蘊涵的價值和意義。教育敘事研究不只關注教育的“理”與“邏輯”,而且關注教育的“事”與“情節(jié)”,同時使教育的“理”與“邏輯”從具體的教育事件及其情節(jié)中生長出來。
教育敘事研究強調的不僅是客觀規(guī)律的發(fā)現,而且更加關注人們教育經驗的存在意義。在研究過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在充分尊重每個個體的生活現實基礎上,通過有關經驗的故事、口述、現場觀察、日記、訪談、自傳、傳記、書信以及文獻分析等,來逼近人們的教育經驗和實踐本身。具體而言,有如下特點:
教育敘事研究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
?。?)教育敘事研究所敘述的內容是已經過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對未來的展望。
(2)它所報告的內容是實際發(fā)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觀想象。
?。?)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
?。?)關注敘述者的親身經歷,不僅把作者自己擺進去,而且把寫作的對象從知識事件轉換為人的事件。
(5)內容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性”。敘事談論的是人的沖突、問題或使生活變得復雜的任何東西,所記述的不是記流水賬,而是有情節(jié)、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
5.教育敘事研究的作用
教育敘事研究的作用在于:教育敘事研究不僅是教師自身心路歷程的真實反映,同時也是其他教師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礎和對照學習的鏡子。一方面,老師們以講述的方式學會“自我反思”,并經由“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獲得某種“自我意識”,并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另一方面,閱讀者可以從敘事報告的故事情節(jié)中看到教學影像,清楚地把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用內省、比較的方法去解釋報告中的問題。這種故事情節(jié)提供給閱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對閱讀者的教學觀念與方法的改進影響更具體,更深入。
教育敘事研究可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其由單純的教學者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對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思路,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也能起到較強的推動作用。
6.教育敘事研究的內容
教師采用敘事研究必須基于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關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問題”和“教學沖突”。
教育敘事研究的內容包括教學敘事、生活敘事、自傳敘事。從內容來看,教育敘事研究僅是“教學”的研究,但任何有效的教學研究總會牽涉學生或教師的“生活”。于是,教育敘事研究大致可以分為教學敘事和生活敘事,又由于教學敘事與生活敘事總是敘事者“個人生活史”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實的教學敘事或生活敘事往往具有某種“自傳”的性質,因此敘事研究也可以用“自傳敘事”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教育經歷以及在教育經歷中發(fā)生的教學事件或生活事件。
(1)教學敘事
“教學敘事”即教師將自己的某節(jié)“課堂教學”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相對完整的案例(因此也可以稱之為“教學案例”)。
教師可以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以及對這一節(jié)課某個“教學事件”的感想和反思插入到相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將自己對整個教育或相關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關的課堂教學實錄中。可以用“當時我想……”、“現在想起來……”、“如果再有機會上這一節(jié)課,我會……”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教學改進”、“教學重建”的思考。
(2)生活敘事
教師的“敘事”還包括教師本人對課堂教學之外所發(fā)生的“生活事件”的敘述,涉及教師管理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可分別稱之為“德育敘事”、“管理敘事”,一起構成“生活敘事”。
(3)自傳敘事
自傳敘事相當于教師的“教育自傳”。除教育行為、教學事件以外,從教師的“教育自傳”中可以了解其教育觀念。老師們以這種說話的方式學會“自我反思”,并經由“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而獲得某種“自我意識”。
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方法
(1)思想方法
如前所述,教育敘事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為質的研究方法。所謂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并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思維方式
教育敘事研究獲得某種教育理論或教育信念的主要方式是歸納,即教育理論是從具體的教育事件及其情節(jié)中歸納出來的。
?。?)敘事方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從敘事的主體來看,一種是教師自身同時充當敘說者和記述者,而當敘述的內容屬于自己的教育實踐或解決某些教育問題的過程時,教師的敘事研究就成為“教師敘事的行動研究”。這種方式主要由教師自己實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導下進行。它追求以敘事的方式反思并改進教師的日常生活。另一種是教師只是敘說者,由教育研究者記述。這種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師為觀察和訪談的對象,包括以教師的“想法”或所提供的文本等為“解釋” 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