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談到了四個層次的閱讀方法。
基礎(chǔ)閱讀:相當(dāng)于識字階段的閱讀。
檢視閱讀:在一定時間內(nèi),快速掌握一本書大意的閱讀。
分析閱讀:深入了解作者的意圖,掌握全書的大綱,并懂得找出作者使用的關(guān)鍵詞與他進行溝通。
主題閱讀:針對一個主題,同時閱讀好幾本書,就不同作者之間的意見進行比對與辯證。
這些閱讀層次固然也可以和“觀其大略”、“熟讀精思”、“八面受敵”找到相似之處,但是說明的角度和方法仍然大有不同。以“分析閱讀”為例,就先說明了為什么需要“分析閱讀”──因為書的作者總會隱藏其寫作的意圖。至于為什么要隱藏?這一段回答得就有夠精彩:
讀者是要“發(fā)現(xiàn)”書中隱藏著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制造骨架為開始,但卻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他的目的是,用藝術(shù)的手法將骨架隱藏起來,或是說,在骨架上添加血肉。如果他是個好作者,就不會將一個發(fā)育不良的骨架埋藏在一堆肥肉里,同樣的,也不會瘦的皮包骨,讓人一眼就看穿。如果血肉勻稱,也沒有松弛的贅肉,那就可以看到關(guān)節(jié),可以從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中看出其中透露的言語。
由于作者和讀者要玩一個“隱藏”與“發(fā)現(xiàn)”的游戲,因此,“分析閱讀”建議:
一、盡快先知道自己手里拿到的到底是哪一類型的書(小說或非小說等),
二、以列出大綱的方式掌握住全書的內(nèi)容,
三、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也就是他的意圖,
四、找出作者使用的關(guān)鍵詞匯,以及他使用這些詞匯最精確的意義,和他達成共識(come to the terms),掃除他在有意或無意利用這些詞匯所造成的迷霧。
中國雖然也有許多人談讀書的方法,但是如同中西哲學(xué)論述的方法大相徑庭,中國人談讀書的方法,也是歸納綱要多,細部解說少。而《如何閱讀一本書》則是層層邏輯推演,不厭其煩地細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