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祝09fall申請大軍成功的不完全門派分析~
本帖最后由 soulframe 于 2009-3-21 09:57 編輯 ( l% ^% A" \1 C6 z4 f: }8 @ n* j9 C; M/ I5 b+ s- F 最近總部傳來許多振奮人心的消息,比如bt的al通殺,xx柳暗花明,10名以上的GSD隊伍又或是4字班的異軍突起之類的。: o1 @; u( n5 J7 {( m 在這兒讀的時候,我認為老美依然是對國人有點迷糊,他們看咱們估計就像咱們看阿三一樣,內心深處仍覺得“你不應該有那么nb才對啊”,雖然不會明說,不過有時候不經(jīng)意間的言語還是能夠察覺出來,直到最后你反復證明使得他們終于認可。因此極其期待本屆號稱最野最強悍的隊伍席卷美國各大門派,說不定若干年后,成為一種“黃金一代”般的現(xiàn)象也說不定呢。 6 G4 I: E* A9 j% Y o / ]7 s& \. y4 ~在美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覺得還是不如中國神奇……),如武林門派般分布星羅棋布地分布著數(shù)十個舉世聞名的建筑院校,如果我們以現(xiàn)代主義的崩潰,后現(xiàn)代和解構主義的混亂直到目前數(shù)字化意欲重新統(tǒng)一起所有學派的角度來看,此時正是武俠小說中那個朝代更迭,趨勢即將成為主流而未成,老一代的影響力逐漸消退,新一代又未確立起自己地位的年代,亦即——時常會發(fā)生故事的年代。3 F* H& E1 l! h% y, e% i c- g 以下資料分別來自與曾任教及就讀此間多個院校的老師的多次8卦談話,美國學生的切身信息,以及個人觀察,非官方渠道,不過也許比官方還有意思也不一定(比如USNEWS官方的資料是,Cincinatti多年排行第二,Yale和Princeton近年來一直并列第13……) ( L8 U9 X" y- \GSD:美國現(xiàn)代建筑學的傳播源頭(它其實是Gropius的Bauhau的延續(xù))。至今依然是這片大陸上最開放,最活躍,最霸道的建筑學院。其大學的名聲對國際學生的殺傷力極大,有匪夷所思的國際學生數(shù)量和分布范圍,整個studio里回蕩著各種口音的英語。與歐洲聯(lián)系很緊密,比如Herzog & De meuron, Koolhaas等在美國就只跟他們混,F(xiàn)OA夫婦也是畢業(yè)并曾任教于此。GSD是國際的GSD,不是美國的GSD。他們霸道到招生從來不給offer,把招生當作了一項盈利活動(其實正常來說,招生應該是一項有成本的活動……) ; a( |; j* R) e- W, R v5 CPrinceton:我們接觸Princeton都是從ETS開始的,然后又為它的建筑學院極少的錄取率和“一錄取便全獎”的慣例打動。但是,當跨過了申請這個階段,多數(shù)人都會發(fā)現(xiàn),這似乎是個有點詭異的院校,呈現(xiàn)出重理論而輕設計的傳統(tǒng),或者說,是個培養(yǎng)評論家和教師的基地。Princeton培養(yǎng)了大批建筑理論家,譬如Robert Venturi等,如果你去查看每個學校教授理論類科目的教師的簡歷,沒準有大半是他們的人。 6 W/ N& }9 {+ G yYale:毋庸置疑的美國建筑文化的代表學校,從Kahn時代,Rudolph時代,Richard Meier時代到Bob Stern時代,基本是一條美國本土建筑師發(fā)展的軌跡。被嚴格控制的國際學生數(shù)量使得整個studio中多數(shù)是美式英語。保持文化的保守和技術的開放,其結果就是那些跟文化沒有關系的部分——譬如說建造技術——發(fā)展得很快,比如培養(yǎng)出Norman Forster和Richard Rogers這類技術男,或者培養(yǎng)出Alexander Tzonis這類的反地域者(大家都知道他后來干了什么)。即使是在數(shù)字時代,Yale還是更愿意招進來Frank Ghery或者Greg Lynn這樣的美國本土+技術實踐者當教師,而教學的主題依然圍繞在建造而非思想的擴展上。! @. k+ s. T! U+ J% ]* h GSAPP+MIT:把這倆放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倆是眾所周知的近幾年墮落得最快的建筑學院。在90年代初期的時候,在那個新的數(shù)字化秘籍剛被發(fā)現(xiàn)的年代,哥大和MIT在世界建筑界上基本是神一般的位置。當時哥大在Tschumi的帶領下,網(wǎng)羅了幾乎所有與此有關的人物,在老師也不太會,學生甚至沒用過電腦的時代,為建筑學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紀元;而MIT利用其強大的計算機專業(yè),在建筑學院內建立了computation group把他們的media lab引入建筑學,初步完善了“如何用復雜的算法生成建筑形態(tài)”的問題,在歐洲的數(shù)字化領頭羊AA至今的教學體系,依然是延續(xù)了當年MIT的那一套。0 r, V8 _0 \' H- P, a* x% s 不過當時間進入到21世紀,等到其它門派都掌握了這套秘籍的時候,GSAPP和MIT就顯然不那么超前了。這個退化,對哥大來說是以2003年Tschumi不再擔任院長開始的,據(jù)說那之后,GSAPP就充滿了向往著華爾街的跳板學生;MIT來說是以2005年張永和擔任院長開始的,據(jù)說那之后,MIT的所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就再也沒有再發(fā)揮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