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凡喜
鄭伯乃鄭莊公,鄭武公之妻武姜所生,生時難產(chǎn),差點(diǎn)要了她的命,因此武姜厭惡莊公,而偏愛次子共叔段。這為以后莊公與共叔段的交惡埋下了隱患。由于生育孩
子難產(chǎn),而把怨氣撒到無辜的孩子身上,甚至不顧骨肉至親,這已足見武姜的任性好氣。而欲立共叔段為太子,更是她不顧大局,人性好氣的表現(xiàn),這就進(jìn)一步激化
了莊公兄弟倆人的矛盾。
莊公即位后,已產(chǎn)生了除掉共叔段之心,怎奈出師無名,輕舉妄動不僅會壞了自己的名聲,恐怕弄不好,還會倒了自己的國君之位。他不動聲色,尋找機(jī)會,已足見莊公城府之深,用心險惡。武
姜不諳世事,欲占太子之位不成,又提出把最險峻的城邑分給共叔段的主張,莊公則以虢叔之死的例子,開導(dǎo)武姜:把我的兄弟放到那樣危險的地方,我不是在害他
嗎!武姜又提出把京邑分封給共叔段的主張,莊公欣然同意。為什么他這么快就答應(yīng)了?要知道京邑是地盤最大,條件最好的城邑,難道他不計(jì)前嫌,真的要讓這個
從小就是眼中釘肉中刺的兄弟過上好日子,非也。京邑大而不險,又在 果不其然,共叔段并未看出 等到共叔段與其母里應(yīng)外合,興兵謀反之時,莊公以共叔段不義于天下不義于祖上的罪名,果斷出兵,共叔段在鄢兵敗流亡共國。
共叔段產(chǎn)生不義的想法,是天理難容的。而他不義的念頭,剛一萌芽之時,作為兄長的莊公就能以手足之情,曉之以理,甚至是嚴(yán)加管教,恐怕共叔段最壞落得個被
打發(fā)到邊遠(yuǎn)山區(qū),養(yǎng)老送終,頤養(yǎng)天年,他的哥哥也不會太虧待了他。而莊公的成心放縱,是害了共叔段的主要原因,無論是有意的放縱還是無意的縱容,對被縱容
者都沒有好處。 今天家長對孩子的放縱,老師對學(xué)生的放縱,國家對政府官員的放縱,最終會把他們推上絕路,而誰才是真正的劊子手,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不該有點(diǎn)感悟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