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學(xué)名/拉丁語名:PaeoniaSuffruticosa 科學(xué)分類 域:真核域 Eukarya 根系肉質(zhì)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可達2m,老莖灰褐色,當(dāng)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fù)葉,互生?;▎紊o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fù)色,有單瓣、復(fù)瓣、重瓣和臺閣性花?;ㄝ嘤?片。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xí)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fù)色(實際上并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xí)性,春天開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臺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jù)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1990年被定為中國的國花。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zhì), 粗而長,中心木質(zhì)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shù)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干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shù)枝而成灌木狀,當(dāng)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fù)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cè)~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于當(dāng)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fù)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xiàn)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huán)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guān);正?;ǖ男廴锒鄶?shù),結(jié)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jié)籽少而不實或不結(jié)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shù)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jié)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后,因環(huán)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tài)、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fā)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o以內(nèi)。節(jié)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臥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jié)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云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shù)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數(shù)枝,構(gòu)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tài)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于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于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于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fā)達,具有多數(shù)深根形的肉質(zhì)主根和側(cè)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yōu)辄S色至褐色,肉質(zhì)白色,個別紅色,肉質(zhì)中心木質(zhì)化,俗稱“木心”。肉質(zhì)部儲有大量養(yǎng)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shù)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稱“丹皮”)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藥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cè)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shù)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chǎn)丹皮質(zhì)量、產(chǎn)量低于直根型,不適于藥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shù)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干枯回縮一段。著生在干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cè)生花芽”?;ㄑ恳话愣急容^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nèi)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shù)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fā)后發(fā)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fā),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后才能萌發(fā),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為萌蘗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fā)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dāng)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dāng)年可發(fā)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tài)百出,各有特征。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zhì)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jù)。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dāng)年生效枝上節(jié)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shù)及新枝萌發(fā)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xí)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大體上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單枝型 當(dāng)年生新枝節(jié)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jié)部位或第1~3節(jié)部位上生芽,并且這些新芽中,當(dāng)年僅有一芽萌發(fā)成為當(dāng)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dāng)年生新枝節(jié)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fā)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dāng)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焰”、“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zhì)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厘米以上,寬25厘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cè)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zhì)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厘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中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guī)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fù)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后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 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里藏花”現(xiàn)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fā)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jù)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tǒng)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tài)特征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繡球型(傳統(tǒng)上把皇冠型和繡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tài)。 近幾年來,有關(guān)牡丹專家學(xué)者與產(chǎn)區(qū)的科研人員一起,結(jié)合傳統(tǒng)的分類方法,經(jīng)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gòu)成的演化規(guī)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臺閣型、托桂型、金環(huán)型、皇冠型、繡球型、樓子臺閣型。 1、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fā)育正常,結(jié)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賽珠盤”、“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荷花型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fā)育基本正常,結(jié)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xiàn)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云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菊花型 4、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nèi)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ò?,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jié)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花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5、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藥或花藥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guī)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jié)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金環(huán)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huán)狀,雌蕊正?;蛏杂邪昊Y(jié)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顏紅”品種為代表。 7、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guī)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曲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皇冠。內(nèi)花瓣排列不規(guī)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藥;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jié)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繡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nèi)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或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jié)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臺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臺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ò昊?a class="link_red" href="javascript:linkredwin('彩瓣');" target="">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shù)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臥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yīng)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準。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jié)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jié)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干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jié)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jié)果和籽。 一、品種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征集中于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1.從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臺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huán)型、皇冠型、繡球型、菊花臺閣型、薔薇臺閣型、皇冠臺閣型、繡球臺閣型。最后四型可以概括為臺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繡球疊”。如“火煉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2.從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煉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綠色的“豆綠”、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3.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鑒別 牡丹葉為3出2回復(fù)葉。因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xiàn)來的形狀、寬窄、厚薄、顏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zhì)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卷,葉多斜伸。如“豆綠”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fā)紫紅等。
從枝干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qū)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1.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向上,節(jié)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艷”等。 2.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dāng)年生枝間較長,著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fā)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dāng)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fā)枝力強。當(dāng)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與芽色也不盡相同?!奥尻柎骸钡难考舛鴪A;“朱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龍臥墨池”的芽尖而帶鉤,好似鷹嘴。至于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綠色;“脂紅”的芽為綠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一般結(jié)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似金蓮”、“鳳丹”等。結(jié)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朱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牡丹的根部也作為區(qū)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根系中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shù)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紅色花系:如“繡桃花”、“平頂紅”、“錦紅緞”、“木橫紅”、“群英會”、“展宏圖”等。 一、價值 牡丹根皮外層為木栓層,由多列木栓細胞組成細胞壁,呈淺紅色;內(nèi)層為皮層,由數(shù)列切向延長的薄皮細胞組成,皮層內(nèi)韌皮部,占根的絕大部分,中心為木質(zhì)部及髓。 牡丹根的韌皮部及皮層薄壁細胞和細胞間隙中,聚集有較多的草酸晶簇,并含有很多淀粉。鮮皮中含有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 H28 O12 )約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牡丹酚(C15 H20 O8 )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 C9 H10 O3 ),為帶有光澤的針狀結(jié)晶,可溶于水及一般溶劑,還含有芍藥甙(Paeonorin)、苯甲酸,揮發(fā)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牡丹酚為主要藥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體外試驗丹皮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白喉桿菌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水剪湯劑還有降血壓作用。丹皮呈圓筒狀、半圓筒狀或破碎的片狀,有縱向裂隙,兩面向內(nèi)卷曲,外皮粉白色或微紅,內(nèi)層棕色或土黃色,有細順紋,質(zhì)而脆,容易折斷,斷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異香氣為了便于運輸和貯藏,加工后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長的小段,裝在木箱或竹簍、條筐里,放在干燥通風(fēng)避雨的地方。
貯藏期間要注意防潮。受潮后其斷面由原來的粉白色奕馬紅色,如轉(zhuǎn)成黑色即已表明已變質(zhì)。如發(fā)現(xiàn)受潮應(yīng)立即放在陽光下攤曬,曬干后再輕輕裝起,緩緩加蓋,以免壓碎。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肝、腎經(jīng)。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jīng)閉,經(jīng)前發(fā)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發(fā)勢,無汗骨蒸。臨床上主要用于清肝火和涼血散瘀(消炎、降壓),如因肝郁火而致的發(fā)熱、盜汗、自汗、頭痛目澀、月經(jīng)不調(diào),常配梔子、柴胡等,方如“丹梔逍遙散”。 取其熱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闌尾炎常配大黃、金銀花等,方如“大黃牡丹湯”加減。因高血壓和動脈化而瘺有肝郁積熱癥者,可配野菊花、石決明等降壓。如陰虛發(fā)熱,可配“青蒿鱉甲煎湯”。熱癥出血,可助犀角、生地涼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傷后有瘀血作痛者,方劑中加丹皮、赤艾以涼血去瘀。 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煩熱,祛血瘀或瘕積聚的常用藥物。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藥物水煎湯劑用于治療一般急性疾病,還可制成吸收緩慢、藥力持久且服用、攜帶、貯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
現(xiàn)介紹一款香炸牡丹花片的方法:取初開的牡丹花瓣,清水中洗去塵土,晾干水分;1只雞蛋清和面粉,加少水,拌勻成糊,將牡丹花片入糊中拖過;炒鍋入豬油,燒至四五成熟,將牡丹花逐次下油鍋炸至結(jié)殼,即起鍋,用原油鍋留少油,下糖少水淀粉略炒勾芡,澆牡丹花片即成,亦可炸后裝盤,上撒白糖供食。 牡丹花瓣營養(yǎng)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淀粉和糖類,此外還含鈣、磷、鐵等礦物質(zhì)及維生素A、B、C、E。特別是所含的多種游離氨基酸,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牡丹:富貴,圓滿、濃情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tǒng)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1。河南洛陽,自古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有“牡丹之都”之美譽。
2。山東菏澤,素有“牡丹之鄉(xiāng)”之美稱。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陜西漢中,有牡丹園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yīng)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應(yīng)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fā)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蘗應(yīng)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yīng)根據(jù)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shù)量。在現(xiàn)蕾早期,選留一定數(shù)量發(fā)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yīng)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yǎng)促進植株的發(fā)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huán)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yǎng)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zhì)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xù)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后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于地栽,若要盆栽,則應(yīng)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盆栽技術(shù) (一)盆栽苗的培育
用于盆裁的牡丹苗,以芍藥根作砧木的嫁接苗為好。分株苗因其根長而叢生.株型大小形狀一致,盆裁不但影響觀賞藝術(shù)價值,而且苗木繁殖系數(shù)低,發(fā)展速度較慢,遠遠不能適應(yīng)中國國內(nèi)外盆裁花卉快速發(fā)展的要求。但鑒于適宜其嫁接的砧木芍藥根較少,嫁接技術(shù)還沒有放大多效人所掌握,所以目前中國的盆栽牡丹仍大多用分株苗,只有少量用嫁接苗;為了適應(yīng)中國牡丹盆栽花并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跟上國際盆裁的潮流,以擴大外銷,多創(chuàng)外匯,應(yīng)大量發(fā)展適宜盆裁的嫁接牡丹苗。 首先要培養(yǎng)出大小規(guī)格基本一致的芍藥根作砧木,其次要選擇適宜盆裁的牡丹品種作接穗進行嫁接來繁殖苗木。其具體方法是:每年8月中旬將成熟的(果皮呈蟹黃色)芍藥果實采收后。放在陰涼處。待果皮開裂時將種子剝出,不使其于燥,更不可曝曬,以免種皮過干難于發(fā)芽出苗。 育苗播種前,先選擇疏松肥沃的地塊,施足底肥,深耕細耙整平備播。育苗時,如土干應(yīng)先除去一層地表干土,用濕土做成高5-7厘米、寬70厘米的畦面,畦間隔35厘米左右。在距畦邊6厘米的畦面內(nèi),按株行距3×10厘米條播,也可按株距3厘米左右在畦面內(nèi)撤播。播后復(fù)上3厘米厚。為保墑防旱,冬季保溫,畦面上可再復(fù)蓋一層地膜。如地干播種后要立即從畦溝間澆透水,使土壤保持濕潤,20天即可生根,但年前不出苗。如播種較晚或土壤濕度不夠,年前不生根,年后也不出苗。 越冬前要澆一次封凍水。第二年開春(雨水前后)即將畦面地膜揭去,并輕輕疏松一下畦面土,以利幼苗出土;‘驚蟄”前后,苗已出土,要經(jīng)常松土拔草,干旱時在畦溝內(nèi)澆水。麥收前要追一次速效餅肥或入糞,每畝可施芝麻渣100公斤。撤入畦間溝內(nèi),松土后馬上澆水。7—9月再追一次速效餅肥,方法用量同上。在整個育苗期,如天旱應(yīng)及時澆水。以保持土壤的濕度,促進小苗快速增長。 雨季應(yīng)及時排除地中積水,勿使水漬產(chǎn)生病害;管理好的苗當(dāng)年9月底10月初根可達20厘米長,粗達0.6—1厘米,即可移栽。將直根剪短到12厘米長,移栽到預(yù)先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15厘米、株距57厘米栽植。一年生苗如因底肥不足或管理較差而長勢較弱的也可二年移栽‘移栽地除栽前施足底肥外,栽后還要加強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促使生長。到裁后第三年秋,當(dāng)芍藥很長至2厘米粗,于9月初可作砧木進行嫁接。 嫁接前首先選好適宜盆裁的牡丹品種。盆栽牡丹;宜選用植株矮、適應(yīng)性強、根多而短、生長健壯而又容易開花的牡丹品種作接穗進行嫁接;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品種都適宜盆裁,但通常應(yīng)用的主要有大胡紅、小胡紅、大紅剪絨、紫二喬(洛陽紅)、二喬、趙粉、藍田玉、白玉(白雪塔)、殊砂壘、姻籠紫、狀元紅;青龍臥墨池、冰凌罩紅石、銀粉金麟、梨花雪等一些半重瓣或重辯花品種。 嫁接苗應(yīng)選用肥沃地塊栽植。行距20厘米、株距12-15厘米,每畝可育23000-25000棵苗木。成活的苗培養(yǎng)2-3年一般可孕出3—5朵花蕾,此時即可進行盆栽上市出售。這樣培植的苗木規(guī)格大小,形狀基本一致。 (二)盆裁與管理 1、盆栽前的準備工作 牡丹盆裁前主要做好培養(yǎng)土的配制和備齊花盆。牡丹為深根肉質(zhì)名貴花木,須根少個作為盆栽,盆的容積有,這就造成根部營養(yǎng)面積相對減少,容易使地下與地上部分營養(yǎng)失調(diào),從而影響盆栽牡丹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所以要使盆裁成活又能開出鮮絕的花朵,不僅栽培管理技術(shù)較為嚴格,而且對培養(yǎng)土要求科學(xué)的配制。培養(yǎng)土要在盆栽前一個月開始配制。待其腐熟后才可使用。根據(jù)牡丹的生長特性。培養(yǎng)土應(yīng)疏松、肥沃、腐殖質(zhì)含量高、肥效持久而又易于排水為宜。比較理想的培養(yǎng)土配方是把腐殖質(zhì)土、馬糞、園土、粗沙子或爐渣按2:1:2:1的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并用人糞尿封奸腐熟一舟后備用。初栽時花盆可選用小些的,口徑30厘米、深25厘米的瓦盆即可;開花時可再換成口徑35厘米;深30厘米的大瓦盆。
2、盆栽時間和方法 牡丹盆栽的適宜時間和大田分栽一致,菏澤、洛陽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過早栽植易于“秋發(fā)”;過晚根部生長緩慢,植株生長不旺,甚至來年花后容易枯死。牡丹盆栽之前,先將苗木挖出晾曬1-2天,使根失水變軟,便于修剪和栽植;栽植前,格花盆放在水池中吸足水分;栽植時,先在盆底排水孔墊一片瓦片,防止漏土;再鋪上2—5厘米厚的小石子或廢棕繩等物,易于排水。栽植前還要對牡丹苗木進行整形修剪,使地上地下部分均衡;造型美觀大方;又便于栽培管理。首先剪去枯枝敗葉和過長的根,并用1%的硫酸銅液將根部進行5-10分鐘的消毒,然后把苗木放在盆中央進行填土栽植,邊填土邊用手壓實、至距盆上沿3—5厘米時不再填土。 盆栽之后,盆面可配上太湖石、英石、筍石與牡丹株相依為伴,不僅增加盆栽牡丹的美觀,使盆面碧翠一片,生機盎然,還可起到保濕隔溫作用。 3、澆水 盆栽因其容量較小,裝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須及時澆水,方能保持社丹的正常需水量,裁好后應(yīng)馬上澆透水一次,以后挽土壤于濕每隔3—4天澆水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若澆水量。土壤過濕。易使枝葉徒長,長時間過濕或積水還會爛根。尤其夏秋季節(jié),更應(yīng)控制盆土的濕度.作到不干不澆。夏季干時,應(yīng)在清晨或夜間燒水,秋季只要不是太干就不必澆水。過濕芽旺秋發(fā),來春不開花。 4、施肥 盆中養(yǎng)分有限,只有適時追肥,才能保證牡丹正常生長發(fā)育。追肥可從第二年春季開始,用芝麻、花生、豆餅水泡經(jīng)發(fā)酵后使用。施用時要兌水,生長期每周施肥水1—2次;開花前和花期澆放水可每天一次;花謝后宜養(yǎng)花并略施輕肥或進行葉面噴肥,冬季休眠期可不追肥。 5、夏季與排水 牡丹忌久雨過濕和炎熱酷暑,遇到長時間的高溫多濕天氣.會使葉片桔焦、爛根。盛夏酷暑時期,可將盆裁牡丹移至苗棚下遮蔭,也可集中埋入土中防暑降溫,并保持排水通風(fēng)良好.無雨時每天進行枝葉及周圍噴水、增加空氣濕度,保征牡丹花芽分化時期的水分供應(yīng),雨季要注意排水,陰雨天要把花盆頓倒,防止盆中積水。開花后,每隔10—15天噴一次150倍波爾多液或800—l000倍托布津藥液防治時部病害。牡丹根甜,易遭螞蟻或其蠐螬危 害,可用1000倍敵敵畏溶液代水澆灌殺死。
6、修剪和越冬 為改善牡丹的通風(fēng)透光條件,使養(yǎng)分集中,秋、冬季落葉后,也要進行整形倍剪。剪去過密的枝條,如并生枝、交叉技、內(nèi)向技及病蟲害技等,使植株保持美麗的造型。秋末冬初,可將盆裁社丹埋入土中,枝條露在地上土外,上邊用草或壅土加以保護越冬。也有的將花盆直接放入地窖中越冬,第二年開春去掉覆蓋物,搬出窯外,放置透風(fēng)向陽處,加強肥水管理;令其自然開花。也有的放在溫室或塑料大棚內(nèi)根據(jù)節(jié)日需要促使提前開花。為了在裝飾造型上使盆栽牡丹更為優(yōu)美、古樸高雅;可在花行將開放時,再將彩陶、瓷盆套在原瓦盆外邊;放在寬敞明亮的大廳或正堂中的精制盆架或案幾上,更能體現(xiàn)出牡丹的直容華貴。 另具有關(guān)資料介紹,在牡丹花開前,用1%濃度的硫代硫酸銀溶液噴射盆裁牡丹,可使脫蕾減少55%,花期還可延長1/5的天數(shù)。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愛花的民族,尤其鐘愛牡丹。我們的祖先愛牡丹、種牡丹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fā)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 牡丹,原為陜、川、魯、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帶山區(qū)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fā)現(xiàn)的醫(y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出種植的具體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保ā短接[》)近代生物學(xué)先驅(qū)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yǎng)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jīng)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時“辟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nèi)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边@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guī)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于長安。傳說當(dāng)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于種花,應(yīng)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钡热住扒迤秸{(diào)”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巴デ吧炙幯裏o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保?a class="innerlink" jquery1257216970015="175">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shù):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壹伊?xí)為俗,人人迷不悟?!保?a class="innerlink" jquery1257216970015="176">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dāng)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xiàn)象?!芭d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jīng)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zhuǎn)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shù)更加系統(tǒng)、完善。并出現(xiàn)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jié)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jīng)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zhàn)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云:“洛陽牡丹之品見于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p>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陽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并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陽花事衰微,杭州卻得到發(fā)展,出現(xiàn)一些新奇品種,如‘重臺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fā)展的低潮時期,長安、洛陽等地能見到的好品種已屈指可數(shù),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杰,尤世紀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轉(zhuǎn)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后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庇衷疲骸安萏脭?shù)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并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shù)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fā)展。 曹州與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于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庇钟小叭虧t”“萍實紅”兩種,也產(chǎn)于曹州。《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nèi)?!辈苤菀皇咳思?,牡丹有種至四十畝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數(shù)百株?!保ā?a class="innerlink" jquery1257216970015="192">五雜俎》)。由此可以看出,現(xiàn)今牡丹的主要產(chǎn)地菏澤,在明代就已開始繁盛了。 北京自遼、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圣宗(公元982-1031)在統(tǒng)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nèi)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家園、清華園和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產(chǎn)牡丹,據(jù)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a class="link_red" href="javascript:linkredwin('曹縣志');" target="">曹縣志》云:“牡丹非土產(chǎn)也,初盛于雒下(今陜西省雒南縣),再盛于亳州,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蓋連畦接畛也?!保ā?a class="link_red" href="javascript:linkredwin('曹州牡丹譜');" target="">曹州牡丹譜》)。蒲松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yǎng)花為業(yè)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yǎng)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h園”。著有《?;h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nèi)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薄?a class="innerlink" jquery1257216970015="198">菏澤為郡為里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范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觀,見姹紫嫣紅,含蕊皆放,交錯如錦,奪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競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碑?dāng)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余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收益亦大。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yǎng)花木還是牡丹、芍藥?!痹偌由仙鐣系膼酆?,菏澤人善于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常期發(fā)展,歷久不衰。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qū)也有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延安萬花山,位于杜甫川內(nèi)花源頭村對面,這里盛產(chǎn)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產(chǎn)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备浇罕娪性谵r(nóng)歷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xí)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和銅陵牡丹。據(jù)1936年編《寧國縣志》載,“寧國、蟠龍素產(chǎn)牡丹,以白、黃為貴,……?!标P(guān)于銅陵牡丹,據(jù)《銅陵縣志》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艷絕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牡丹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余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中國牡丹栽培、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牡丹栽培的歷史,形成以黃河中、下游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區(qū)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隨著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隨之變換,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其轉(zhuǎn)移過程為:洛陽(隋)—長安(唐)—洛陽(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這是中國牡丹品種群形成和發(fā)展的主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發(fā)展中心:一是長江三角洲、太湖周圍及皖東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肅的蘭州、臨夏;四是廣西的灌陽??闪斜砣缦隆?
朝代年代栽培中心 隋581-618洛陽 唐618-907長安 五代907-960洛陽 北宋960-1127洛陽 南宋1127-1279天彭 明1368-1644亳州 清1644-1911曹州(菏澤古稱) 可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 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杭州、吳縣、成都、杭州江陰、北京、成都、南京、灌陽、北京、上海、嘉興、寧國、成都、洛陽、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fù)瓣、重瓣乃至臺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向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yōu)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由之,新品種大量涌現(xiàn)。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于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實際上已經(jīng)賦予牡丹以國花的地位。盡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tǒng)領(lǐng)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地位,從未動搖!牡丹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影響之深遠,聲望之顯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由于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一、采集鮮花 牡丹的自然花期是每年春末夏初,花期較短,采集應(yīng)抓緊時間。一般選用初開或中開的牡丹花為佳,因她生機勃勃,儀態(tài)萬千。而盛開未衰的牡丹花瓣易脫落,制作時比較困難。采剪花的時間,應(yīng)在清晨進行。最好待露水散盡時進行較為理想。
三、硅膠干燥法 將鮮花埋在硅膠中,待硅膠吸去花卉中的水分后,具有鮮花本色的干燥花就產(chǎn)生了。 先在選好的容器里鋪上2—3厘米厚的硅膠粒,將牡丹放入,花朵或水平,或朝上,在花的四周,加入硅膠,直到埋住整個花朵,再用塑料袋密閉,時間約一個星期。 四、甘油干燥法 在防銹的容器中,倒人1份甘油和2倍的熱水,充分混合,直到澄清混合物為止。然后將花或枝葉放入熱混合劑中,時間以花枝的厚薄而定。待取出后,放在于燥通風(fēng)、溫暖、無直射光的地方,一般4—6天就可以干燥。 五、著色與定形 牡丹花在于燥的過程中,顏色在不同程度上,出現(xiàn)變化,或退色、或變色。這時,要在花瓣或枝葉上進行著色,色料以油彩為好,其著色后的效果,應(yīng)保持原花型、花色的特點和鮮度(艷度)。著色后的干花,可單插或簇插于各類器皿中,也可用熨斗燙平(注意溫度)后,裝入鏡框,制成裝飾畫、裝飾匾。有條件的話,可將干花進行消毒處理,這樣可以長時不會出現(xiàn)霉變。然后,用家庭中常用的“發(fā)膠”進行定形。
牡丹花會一般從4月1日起延續(xù)到“五一”長假結(jié)束,其間洛陽市會在各大花園、各大公園以及廣場公共綠地上點綴牡丹花。洛陽牡丹花會,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在全國起步較早、規(guī)模較大、堅持較好的品牌節(jié)會,是全國著名的地方節(jié)會之一。
洛陽市舉辦牡丹花會,是以花為媒,發(fā)揮歷史文化、牡丹文化、旅游資源、工業(yè)、科技等綜合優(yōu)勢,促進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一項創(chuàng)新性舉措;是充分發(fā)揮洛陽歷史文化優(yōu)勢、區(qū)位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并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經(jīng)濟優(yōu)勢和旅游經(jīng)濟優(yōu)勢的成功實踐。
洛陽牡丹花會已經(jīng)成為洛陽乃至河南人民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經(jīng)成為全省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節(jié)日,已經(jīng)成為洛陽發(fā)展經(jīng)濟的平臺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陽走向世界的橋梁和世界了解洛陽的名片;同時,業(yè)已成為企業(yè)展示實力、樹立形象、宣傳揚名的極佳平臺和廣闊舞臺。 作為全國四大名會之一,至2008年洛陽牡丹花會成功舉辦了26屆。 第01屆(1983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來自7個國家、地區(qū)和全國22個省、 市、自治區(qū)的游客250萬人次。 第02屆(1984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來自28個省、市、自治區(qū)以及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中外游人300余萬。 第03屆(1985年4月15日-4月28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及16個國家、地區(qū)的250萬中外游客?;〞陂g,首次舉辦了中外經(jīng)濟技術(shù)洽談會,簽訂協(xié)議書和合同書86項。
第04屆(1986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300萬人次。和日本、法國、瑞士等8個國家和地區(qū),以及全國十幾個省、市代表團就引進技術(shù)、資金,經(jīng)濟技術(shù)合作,補償貿(mào)易,輸出技術(shù),承包國外工程等200多個項目進行了洽談,簽訂了七十多份合同書、協(xié)議書。 牡丹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十大名花評選中一舉奪魁。 第05屆(1987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前來賞花的中外游客達300多萬人次,經(jīng)濟貿(mào)易成交額達2.5億元,外匯286萬美元。 第06屆(1988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賞花觀燈游客達300多萬人,經(jīng)濟活動成交額逾12億元。 第07屆(1989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300余萬人,經(jīng)濟貿(mào)易成交額5.3億元。 第08屆(1990年4月15日-4月25日4月1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200余萬人次。經(jīng)貿(mào)活動成交額6.6億多元。 第09屆(1991年4月15日-4月28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60萬。經(jīng)貿(mào)成交額8.7億元。 第10屆(1992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60萬人次。經(jīng)濟技術(shù)貿(mào)易成交額14.3億元,其中我外資金額8126萬美元。 第11屆(1993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50萬人次。
第12屆(1994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40萬人次,經(jīng)貿(mào)洽談活動總計簽約項目312項,成交總金額15.17億元。 第13屆(1995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30余萬人,各類經(jīng)貿(mào)洽談活動成交總金超10億元。 第14屆(1996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90多萬人次,各類經(jīng)貿(mào)洽談活動成交額達21.612億元,其中外資金額 5834.5萬美元。 第15屆(1997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70多萬人次。各項經(jīng)貿(mào)成交額7.7億元。 第16屆(1998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各類經(jīng)貿(mào)活動成交額39億元,是1997年的5倍多。 第17屆(1999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開幕式暨慶典晚會首次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直播。本屆花會共接待中外游客近200萬人次,各類經(jīng)貿(mào)活動成交額達21.54億元。 第18屆(2000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共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其中外賓6492人。花會期間經(jīng)濟貿(mào)易成交額17.6億元(含外資5.46億元)。 第19屆(2001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共接待游客180萬人次,其中外賓和港澳臺來賓4000多人,花會期間經(jīng)濟貿(mào)易成交額達20.5億元(含外資4.08億美元)。 第20屆(2002年4月10日-25日)本屆花會共接待游客219萬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7449人花會期間,共簽訂各類合同38個,投資總額64億元(含外資4.2億美元)。
第21屆(2003年4月10日-25日)本屆花會各主要旅游景點共接待游客77.3 萬人次,花會期間共簽訂各類合同160個,投資總額127億元(含外資6.5億美元)。 第22屆(2004年4月10日-4月25日)本屆牡丹花會共接待國內(nèi)游客241.3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36億元;境外游客5615人次?;〞陂g,招商引資共簽訂合同176個,投資總額196億元,引進市外資金155億元。176個合同項目的平均投資額為1.1億元,上億元的項目有50個,投資總額170.8億元,占總投資的87.3%。 第23屆(2005年4月8日-5月8日)本屆花會共簽訂各類對外經(jīng)濟技術(shù)合作合同184個,投資總額205億元;花會期間全市共接待境內(nèi)外游客688.4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5.19億元。 第24屆(2006年4月10日-5月10日)本屆花會期間共簽訂各類對外經(jīng)濟技術(shù)合作合同項目214個,投資總額352.7億元,其中外資項目28個,投資總額5.6億美元?;〞陂g,全市共接待境內(nèi)外旅游者938.8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6.38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6.37%和44.48%。 第25屆(2007年4月1日-5月10日)本屆花會共接待國內(nèi)旅游1281萬人次,國內(nèi)旅游總收入49.08億元,較上屆花會增長37.15%、39.83%。接待入境游客8.76萬人次,旅游創(chuàng)匯2253萬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81.74%和81.76%。 第26屆(2008年4月1日-5月10日) 詩歌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直阃讔{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yīng)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fēng)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賞牡丹一首 劉禹錫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清平調(diào) 李白(唐)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白牡丹 韋莊(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栽牡丹 陸游(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劉師閣”的傳說: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zhèn)東,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這里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于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后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后,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里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后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武則天與牡丹的傳說:至武則天當(dāng)了皇帝,與一年冬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后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知 ?;氝B夜放, 莫待曉風(fēng)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后,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出牡丹外,其余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眾牡丹花燒為焦灰。并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仍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凄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絕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
“萬卷書”的傳說: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云,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后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終日抄書習(xí)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后院散心。只見后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于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nèi),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云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后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軍前屋后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shù)下。因此,當(dāng)?shù)仡B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xiāng)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dāng)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后,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jīng)》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牡丹已進入藥物學(xué)。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shù)領(lǐng)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xué)。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xiàn),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化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xiàn)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于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xiāng)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xiàn)象,屢見不鮮。 解放后,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fā)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xiàn)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xué),其構(gòu)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xué)、宗教、文學(xué)、藝術(shù)、教育、風(fēng)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lǐng)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xué)特點(二)較濃重的藥物學(xué)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xué)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xué)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xué)特點(六)較濃重的鄉(xiāng)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游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的相結(jié)合產(chǎn)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fā)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fā)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今天,中國牡丹心逢盛世,沐浴春暉,盛況空前,在許多生產(chǎn)牡丹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牡丹花會,弘揚牡丹文化。那時,花城中便萬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語歡歌,萬紫千紅的花光,如醉如癡的人流,匯成歡樂 的海洋?!皣\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有兩個傳統(tǒng)名種,一個開黃花的名姚黃,另一個開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傳到今天。“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洛陽市定為市花,并確定每年4月15日——25日為“洛陽牡丹花會”。每當(dāng)花會期間,中外游人群集,共賞花王。
★ 最紅的牡丹是“火煉金丹” ★ 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 ★ 最藍的牡丹是“藍田玉” ★ 最黃的牡丹是“野黃牡丹” ★ 最奇特的牡丹是“嬌容三變”(花色可變化) ★ 最佳的間色牡丹是“二喬”(一朵花上兩種顏色) ★ 現(xiàn)存最古老的牡丹品種是“枯枝牡丹”(宋代栽種至今) ★ 最大的商品牡丹基地是山東菏澤(面積、數(shù)量、銷售量均居中國首位) ★ 最大的觀賞牡丹勝地是河南洛陽 ★ 最大的山間牡丹觀賞地是四川彭縣丹景山 ★ 最大的牡丹銷售地是廣東 ★ 最早研究中國牡丹的外國人是達爾文(在他的著作中論述了中國牡丹) ★ 賦牡丹詩最多的古代詩人是韓琦(30余首) ★ 最早畫牡丹的人是楊子華(北齊人) ★ 中國最北的牡丹是哈爾濱牡丹 ★ 中國最南的牡丹是臺灣牡丹 ★ 中國最東的牡丹是牡丹江牡丹 ★ 中國最西的牡丹烏魯木齊牡丹 ★ 海拔最高的牡丹是西藏大花黃牡丹(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 海拔最低的牡丹是福建霞浦牡丹(平均海拔在100-200米) ★ 最耐澇的牡丹是寧國南極牡丹(在洪水中浸泡月余而安然無恙) ★ 產(chǎn)藥量最高的牡丹是“鳳丹” ★ 植株最高的牡丹是峨嵋山萬年寺內(nèi)的一株牡丹(高3.1米) ★ 冠幅最大的牡丹是隴西縣印刷廠的一株牡丹(冠幅4米有余) ★ 最大的牡丹籽是大花黃牡丹的籽(最大直徑達1厘米,比一般牡丹籽大3-5倍) ★ 葉最窄的牡丹是四川窄葉牡丹 ★ 最大的牡丹園是曹州牡丹園(占地千畝) ★ 中國牡丹外銷最多的國家是日本 ★ 中國牡丹外銷最遠的國家是英國 ★ 中國牡丹外傳的第一個國家是波斯
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
目前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朝鮮、荷蘭、擂、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國的牡丹園藝品種和栽培數(shù)量為最多。 其實,海外牡丹園藝品種,最初均來自我國。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國牡丹進入日本,據(jù)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1330年至1851年間法國對引進的中國牡丹進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1656年,荷蘭請注冊東鳊公司將請注冊請注冊牡丹引入革命歷史蘭,1789年英請注冊丘園引進請注冊請注冊牡丹,從而使中國牡丹在歐洲傳播開來,園藝品種達100多個。1880年,法國人把中國的野生黃牡丹進行育種,于1980年選育出一批黃色系品種,后來傳入日本等國。 美國于1820-1830年才從中國引進中國牡丹品種和野生種,后來培育一種黑色花牡丹品種。在美國,許多國家森林公園里均栽有牡丹和芍藥。 英國丘園是收集世界牡丹品種較多的專類園之一,包括中國的許多古老品種和當(dāng)今世界各國新育出的眾多園藝品種。 海外牡丹栽培面積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應(yīng)推薦近鄰日本了。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日本人對牡丹的珍愛僅次于中國人。所以,在日本眾多的城鎮(zhèn)廣植牡丹,如東京的阿部牡丹園,奈良的長谷寺、石光寺,須賀川牡丹園,岡山牡丹園,新西井大師牡丹園,千葉大學(xué)園藝學(xué)部牡丹園,島根中國牡丹園等20余處,當(dāng)?shù)貓@藝品種達300多個。有金閣、金帝、金幌、金陽、花王、太陽、初島、白玉獅子、花大臣、富士之峰、鐮田藤、八千代子、日暮等等。據(jù)染井孝熙著的《牡丹與芍藥》一書記載:日本現(xiàn)有品種312種,其中日本的改良種21 1種。尤以日本培育出冬季開花的“寒牡丹”驚動世界園藝界。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書中這樣寫道:“牡丹在外國也用于庭園栽植,植株高度可達2米,花徑達20-30厘米,每到暮春時節(jié),花朵盛開,碩大無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雖遠離故國,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氣派”。 牡丹是我國的國花,是繁榮昌盛、和平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富貴花”的美譽。在眾多的春節(jié)年宵花中,唯有牡丹被各族人民視為富貴吉祥之兆。春節(jié)來臨之際,如果您溫馨的家中擁有一盆雍容華貴、嬌姿艷容的牡丹花,不僅能烘托節(jié)日喜慶的氛圍,還能給您高雅美好的精神享受,大有富貴祥瑞,華堂生輝之意。要使牡丹在春節(jié)開放,北方可用溫室進行牡丹催花。
2。KEY社著名游戲《CLANNAD》也是京都制作的動畫《CLANNAD》中藤林杏的寵物。是一只被遺棄的小野豬。 |
|
|
來自: 營養(yǎng)快線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