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尚食蒸菜。正義路原來(lái)有一家。蒸雞、蒸骨、蒸肉,都放在直徑不到半尺的小蒸籠中蒸熟。小籠層層相疊,幾十籠為一摞,一口大蒸鍋上蒸著好幾摞。蒸菜都酥爛,蒸雞連骨頭都能嚼碎。蒸菜有襯底。別處蒸菜襯底多為紅薯、洋芋、白蘿卜,昆明蒸菜的襯底卻是皂角仁。皂角仁我是認(rèn)識(shí)的。我們那里的少女繡花,常用小瓷碟蒸十?dāng)?shù)個(gè)皂角仁,用來(lái)“光”絨,取其滑潤(rùn),并增光澤。我沒(méi)有想到這東西能吃,且好吃。樣子也好看,瑩潔如玉。這么多的蒸菜,得用多少皂角仁,得多少皂角才能剝出這樣多的仁呢?玉溪街里有一家也賣蒸菜。這家所賣蒸菜中有一色rɑng小瓜: 小南瓜,挖出瓤,塞入肉蒸熟,很別致。很多地方都有rɑng菜,rɑng冬瓜,rɑng茄子,都是塞肉蒸熟的菜。rɑng不知道怎么寫,一般字典查不到這個(gè)字?;?qū)懗?#8220;釀”,則音義都不對(duì)。我們到北京后曾做過(guò)rɑng小瓜,終不似玉溪街的味道。大概這家因?yàn)槭呛驮S多其他蒸菜擺在一起蒸的,雞、骨、肉的蒸氣透入蒸小瓜的籠,故小瓜里的肉有瓜香,而包肉的瓜則帶鮮味。單rɑng一瓜,不能腴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