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綜合練習 單項選擇題:1、一般認為,《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的依據(jù)是A、內容 B、地區(qū)C、音樂 D、作者2、《詩經》中用于宋國朝廷和宗廟的樂章是A、大雅 B、小雅C、周頌 D、商頌3、《詩經•君子于役》出自A、衛(wèi)風 B、王風C、魏風 D、秦風4、《詩經•蒹葭》出自A、衛(wèi)風 B、王風C、魏風 D、秦風5、《詩經•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中的“蘩”是A、桑葉 B、桑樹果C、蠶吃的草 D、沃蠶的白蒿6、《詩經•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的主語是A、斯螽 B、莎雞C、蟋蟀 D、狐貍7、《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篇是A、《碩鼠》 B、《蒹葭》C、《氓》 D、《七月》8、屈原《國殤》出自A、《九歌》 B、《九章》C、《天問》 D、《招魂》9、《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的楚軍主將是A、子玉 B、子上C、子犯 D、子西10、為孟嘗君市義并營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A、鄒忌 B、邵公C、馮諼 D、燭之武11、《孟子》“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章”中批駁的是諸子中的A、法家 B、墨家C、道家 D、農家12、《孟子》“齊桓晉文之章”中向孟子請教獨霸天下之術的是A、齊桓公 B、晉文公C、齊宣王 D、楚莊王13、先秦諸子中,主張兼愛、非攻、任賢的是A、孔子 B、孟子C、墨子 D、莊子14、先秦諸子中,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孔子 B、孟子C、荀子 D、韓非子15、先秦諸子中,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荀子 B、韓非子C、蘇秦 D、張儀16、先秦諸子著作中,體現(xiàn)雜家思想的代表作是A、天論 B、五蠹C、呂氏春秋 D、諫逐客書17、漢代散文名作《論貴粟疏》的作者是A、賈誼 B、晁錯C、桓寬 D、王符18、著名賦作《哀江南賦》的作者是A、鮑照 B、江淹C、向秀 D、庾信19、魏晉六朝時期的文學批評名著《文賦》的作者是A、曹丕 B、陸機C、鐘嶸 D、劉勰 20、魏晉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世說新語》的作者是A、劉義慶 B、干寶C、張華 D、陶淵明21、漢樂府民歌主要保存于A、《古詩十九首》B、《昭明文選》C、《樂府詩集》D、《玉臺新詠》22、代表漢代文人五言詩最高成就的是A、漢樂府民歌B、《古詩十九首》C、永明體詩歌D、山水田園詩23、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作家是A、屈原 B、曹操C、謝靈運 D、陶淵明24、魏晉南北朝時期集南北文學之大成的作家是A、曹操 B、鮑照C、謝靈運 D、庾信25、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典故出自A、《詩經》 B、《楚辭》C、《論語》 D、《莊子》26、曹植《贈白馬王彪》中暴死京城的“王”是A、曹丕 B、曹彰C、曹彪 D、王彪27、“建安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是A、王粲 B、陳琳C、孔融 D、劉楨28、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中的“霸陵”埋葬的是A、秦始皇 B、漢高祖C、漢文帝 D、漢武帝29、王粲《七哀詩》“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中“《下泉》”所用典故出自A、《詩經》 B、《楚辭》C、《論語》 D、《孟子》30、著名組詩《詠懷詩》八十二首的作者是A、阮籍 B、嵇康C、鮑照 D、庾信31、左思《詠史》“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描寫的是A、賈誼 B、楊雄C、自己 D、朋友32、陶淵明《詠荊軻》“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中的“豪主”是指A、燕丹子 B、荊軻C、秦始皇 D、漢高祖33、下列謝靈運《登池上樓》的詩句中,不對偶的一聯(lián)是A、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B、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C、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D、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34、謝月兆《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京邑”是指A、長安 B、洛陽C、北京 D、南京35、初唐時期標舉“風雅興寄”、“漢魏風骨”,在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表現(xiàn)了鮮明革新色彩的作家是A、王勃 B、駱賓王C、宋之問 D、陳子昂36、晚唐文人中,涌現(xiàn)出一批以填詞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作家,其最著名的代表是A、張志和 B、白居易C、溫庭筠 D、劉禹錫37、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作者是A、王勃 B、楊炯C、駱賓王 D、盧照鄰38、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是指A、南方的帽子 B、男性的帽子C、南方的發(fā)型 D、囚犯39、王維《山居秋暝》“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中所用典故出自A、《詩經》 B、《楚辭》C、《莊子》 D、《史記》40、王勃《滕王閣序》“奉宣室以何年”中所用典故是指A、屈原 B、孟子C、賈誼 D、晁錯41、王維《渭川田家》“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中“式微”典故出自A、《詩經》 B、《楚辭》C、《論語》 D、《莊子》42、有“七絕圣手”、“詩家夫子”之稱的作家是A、王維 B、孟浩然C、王昌齡 D、王之渙43、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中所用修辭手法為A、比喻 B、互文C、夸張 D、諧音44、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龍城飛將”是指A、地點 B、官職C、人物 D、武器45、下列出自高適《燕歌行》中的詩句中,反映軍中苦樂不均的一句是A、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B、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C、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D、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46、高適《燕歌行》“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離別后”中,“玉箸”是指A、玉做的筷子B、白色的筷子C、比喻思婦的眼淚D、人名47、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中的“謝公”是指A、謝安 B、謝靈運C、謝月兆 D、謝莊48、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中的“故人”是A、杜甫 B、賀知章C、孟浩然 D、汪倫49、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中的“岱宗”是指A、泰山 B、華山C、恒山 D、衡山50、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所用典故出自A、《詩經》 B、《楚辭》C、《論語》 D、《孟子》51、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韻》“,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中的“尤”是指A、人名 B、地名C、動物 D、大霧52、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于A、襄陽 B、洛陽C、夔州 D、梓州53、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是A、《望岳》 B、《麗人行》C、《聞官軍收河南河北》D、《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韻》54、唐代詩人中,自號為“煙波釣徒”的是A、劉長卿 B、韋應物C、張志和 D、李益55、韓愈《祭十二郎文》是祭祀他的A、兒子 B、侄子C、侄孫 D、朋友56、韓愈《張中丞傳后敘》一文主要描寫的人物是A、張巡 B、許遠C、南霽云 D、于嵩57、韓愈《張中丞傳后敘》中斷指乞師、抽矢射塔的是A、張巡 B、許遠C、南霽云 D、于嵩58、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王氵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中所描寫的被滅亡的政權是A、秦 B、東漢C、東吳 D、東晉59、劉禹錫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沉舟”是比喻A、沉在河里的船 B、朋友C、自己 D、生病的人60、白居易《輕肥》“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所描寫的是A、大夫 B、將軍C、宦官 D、外戚61、李賀《雁門太守行》“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中的“玉龍”是指A、人名 B、玉做的龍C、玉色的龍 D、寶劍62、李商隱《安定城樓》“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中的“賈生”其生活時代是A、戰(zhàn)國 B、秦C、西漢 D、東漢63、宋代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是A、江西詩派 B、江湖詩派C、西昆體 D、理學詩64、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人是A、王禹 B、歐陽修C、王安石 D、蘇軾65、北宋格律派詞人代表是A、柳永 B、晏殊C、蘇軾 D、周邦彥66、柳永《望海潮》“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描寫的是A、南京 B、杭州C、蘇州 D、南昌67、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描寫的是A、南京 B、杭州C、長安 D、洛陽68、李清照《永遇樂》“落日融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這首詞寫于A、春節(jié) B、元宵節(jié)C、中秋節(jié) D、重陽節(jié)69、張孝祥《六州歌頭》“隔水氈鄉(xiāng),落日牛羊下,區(qū)脫縱橫”中的“區(qū)脫”是指A、騎兵 B、溝渠C、土堡 D、樹林70、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胡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所描寫的季節(jié)是A、春天 B、夏天C、秋天 D、冬天71、陸游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寫的是A、桃花 B、梨花C、菊花 D、梅花72、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作于A、鎮(zhèn)江 B、南京C、杭州 D、湖南73、下列詞作中,辛棄疾自稱為“壯詞”的是A、《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B、《永遇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C、《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D、《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74、姜夔《揚州慢》小序中說“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其中“《黍離》”所用典故出自A、《詩經》 B、《楚辭》C、《論語》 D、《莊子》75、姜夔《揚州慢》“杜郎俊賞,算而今,從到須驚”中的“杜郎”是指A、杜甫 B、杜牧C、杜荀鶴 D、杜審言三、多項選擇題:1、下列成語出自《詩經•氓》的有A、夙興夜寐 B、禍起蕭墻C、門庭若市 D、信誓旦旦E、狡兔三窟2、下列人物屬于戰(zhàn)國時代的有A、曹劌 B、燭之武C、鄒忌 D、馮諼E、觸龍3、下列出自《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的將領,屬于楚國的有A、子玉 B、原軫C、子西 D、狐偃E、子上4、下列出自《詩經》的詩歌作品中,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生活的有A、《伐檀》 B、《碩鼠》C、《蒹葭》 D、《七月》E、《氓》5、下列成語中,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的有A、沐猴而冠 B、不學無術C、口是心非 D、作壁上觀E、披堅執(zhí)銳6、下列作家,屬于“建安七子”的有A、曹操 B、曹植C、王粲 D、孔融 E、劉楨7、曹植《贈白馬王彪》中提到與他一起“俱朝京師”的“王”有A、曹操 B、曹丕C、曹彰 D、曹彪 E、曹孟德8、下列人物中,出現(xiàn)于陶淵明《詠荊軻》的有A、高漸離 B、宋意C、秦始皇 D、平原君E、信陵君9、酈道元《三峽》“清榮峻茂”一語中,寫到的景物有A、山 B、水 C、石D、樹 E、草10、南朝民歌《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中,用到的修辭手法有A、比喻 B、對偶C、諧音 D、頂針 E、夸張11、下列作家中,屬于盛唐邊塞詩派的有A、王維 B、高適C、岑參 D、孟浩然E、陳子昂12、下列詩歌中,運用樂府舊題的有A、李白《蜀道難》B、張若虛《春江花月夜》C、高適《燕歌行》D、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E、孟浩然《過故人莊》13、下列作家中,積極參加唐代新樂府運動的有A、白居易 B、李賀C、元稹 D、李商隱 E、杜牧14、下列人物中,出現(xiàn)于韓愈《張中丞傳后序》中且為正面形象的有A、張巡 B、許遠C、南霽云 D、賀蘭進明E、焦令諶15、下列作品中,屬于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有A、《待漏院記》B、《始得西山宴游記》C、《小石潭記》D、《岳陽樓記》E、《鈷钅母潭西小丘記》16、下列詞作中,屬于豪放詞的有A、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B、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C、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D、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E、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17、下列作家中,屬于“南宋四大家”的有A、陸游 B、辛棄疾C、李清照 D、尤袤E、范成大18、下列作家中,屬于明代的有A、元好問 B、何景明C、虞集 D、袁宏道E、陳子龍
簡答題:1、《詩經•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兩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有何含義?2、《詩經•蒹葭》在結構上有何特色?3、《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中提出的仁政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什么?4、屈原《哀郢》“憎……,好……,眾……,美……”幾句表現(xiàn)了楚國怎樣的現(xiàn)實和作者怎樣的感情?5、《觸龍說趙太后》中塑造了怎樣的觸龍形象?6、《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說諸侯子孫不能相繼的原因是什么?7、試析《陌上?!分星亓_敷形象的特征。8、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等四句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有何含義?9、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塑造的理想社會有何積極意義?10、陶淵明《歸園天居》“池魚”、“羈鳥”等象征什么,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11、左思《詠史》“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比喻什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2、試析花木蘭的形象特點。13、岑參《白雪歌》的結尾有何含義?14、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聯(lián)中寫了哪些令人悲哀的內容?15、列舉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體現(xiàn)季節(jié)特點的詞語。16、柳宗元《捕蛇者說》中為什么要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這段話?17、李商隱《馬嵬》一詩主題上有何新意?18、黃庭堅《登快閣》“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一聯(lián)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9、黃庭堅《登快閣》“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用了什么典故,表達了作家怎樣的思想感情?20、歐陽修《醉翁亭記》“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的“其”指誰,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1、辛棄疾詞中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用了什么典故,表示什么含義?22、辛棄疾詞中說“元嘉草草”等幾句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3、文天祥《過零丁洋》概括了他一生哪些主要經歷?24、試以《竇娥冤》第三折為例,說明竇娥的形象特征。25、《竇娥冤》中,哪些地方反映了她的反抗性格?26、試析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所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27、姚鼐《登泰山記》中寫了泰山哪些景物特點?28、龔自珍“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一聯(lián)有何含義,用了什么典故? 論述題1、《詩經•七月》主要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請具體分析其特色。2、《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是怎樣說服趙太后的?3、賈誼《過秦論》中主要運用了哪些對比手法,有何作用?4、《漢書•蘇武傳》中是怎樣通過人際關系與自然環(huán)境來塑造人物形象的?5、《孔雀東南飛》中塑造的劉蘭芝與焦仲卿形象有何異同?6、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主要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7、結合“苦宮市也”說明白居易《賣炭翁》一詩的主題思想。8、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是怎樣駁斥司馬光的?9、陸游《書憤》一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10、姜夔《揚州慢》一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黍離之悲”,是怎樣表現(xiàn)的?11、《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套曲“制作新奇”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12、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何新意?13、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寫了哪些與項脊軒有關的細節(ji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4、從席方平與冥王的斗爭中分析其反抗性格。15、龔自珍《病梅館記》中用了哪些象征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單項選擇題:1、C 2、D 3、B 4、D5、D 6、C 7、D 8、A9、A 10、C 11、D 12、C13、C 14、C 15、B 16、C17、B 18、D 19、B 20、A21、C 22、B 23、C 24、D25、A 26、B 27、A 28、C29、A 30、A 31、C 32、C33、C 34、D 35、D 36、C37、A 38、D 39、B 40、C41、A 42、C 43、B 44、C45、C 46、C 47、B 48、C49、A 50、D 51、D 52、D53、C 54、C 55、B 56、B57、C 58、C 59、C 60、C61、D 62、C 63、A 64、B65、D 66、B 67、A 68、B69、C 70、A 71、D 72、A73、C 74、A 75、B多項選擇題1、AD 2、CDE 3、ACE4、ABD 5、ADE 6、CDE7、CD 8、ABC 9、ABDE10、BCD 11、BC 12、ABC13、AC 14、ABC 15、BCE16、AD 17、ADE 18、BDE簡答題1、運用比興手法,分別比喻女子年青美貌和年長色衰。2、重章疊句。詩人感情豐富,非反復詠嘆不能盡其意志;由于在重復中變換個別字詞,顯示了時間的推移;在時間推移之中,詩人的感情也在不斷加深。3、富民,教民。4、君王昏庸,小人得志,賢臣日益被疏遠。5、富有政治經驗,態(tài)度沉著,善于勸諫,有膽有識,愛國。6、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7、美麗;堅貞,忠于愛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8、運用了比興手法,表現(xiàn)了當時天下大亂,賢人四處奔走,詩人惟恐賢人不來歸附的深深焦慮。9、表現(xiàn)了人民對理想社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和政治的尖銳批判,以及對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10、象征束縛人的封建官場。表現(xiàn)了作者對污濁的封建官場的厭惡和對純潔的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11、分別比喻才高位卑的寒門賢士和才拙位高的世族庸才。表現(xiàn)了作者對門閥制度壓抑人才的憤慨與不平。12、勤勞善良;機智勇敢;不慕功名富貴;熱愛和平生活。13、表現(xiàn)了作者與友人之間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的情感。14、國難家仇,貧病衰老。15、“水面初平”,“早鶯爭暖樹”,“新燕”,“亂花”,“淺草”。16、點明題旨。借圣人之言,深化主題,說明苛政擾民自古皆然;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增強文章的保護色。17、該詩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唐明皇,指斥他的荒淫誤國,虛偽自私。18、表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實絕望、決心歸隱的心情。19、前者運用了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后者用了阮籍善為青白眼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友朋分散、知音難覓只好借酒澆愁的痛苦心情。20、“其”指游人。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以民之樂為樂的崇高情懷。21、用了趙國廉頗雖老但仍有報國熱情卻不被重用的典故,說明自己老當益壯的雄心和不被重用的痛苦,也表達了對朝廷當權者的不滿。22、借南朝宋文帝沒有經過精心準備就倉促北伐,結果大敗而回的典故,提醒當時的統(tǒng)治者要慎重北伐,充分準備,不可好大喜功,倉促行事。23、考取狀元,走上仕途;起兵抗元;兵敗惶恐灘,被俘零丁洋;決心英勇就義。24、既具有強烈的反抗性,如咒天罵地的唱詞,臨死前發(fā)下的三樁誓愿;又具有善良的性格,如對婆婆的關心。25、第一是咒天罵地的那一段唱詞,第二是臨刑前發(fā)下的三樁誓愿。26、祖母對他是殷切期望;母親是問寒問暖,關懷備至;妻子是極其恩愛。27、描寫了泰山的日出、山石、路、松等極具特色的景物。28、用了漢代田橫等人寧死不屈、絕不投降的典故,借此表達作者對堅持氣節(jié)者的贊賞和對醉心于功名利祿者的諷勸,揭發(fā)了清王朝對文人入仕的利誘欺騙,抒發(fā)了義士難覓的深沉悲哀。論述題1、全面描述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的情況。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揭示了奴隸們的痛苦生活。主要運用了賦的藝術手法。2、先敘家常,融洽氣氛;再托幼子,引入話題;出奇制勝,借燕后故事說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久遠”的道理;最后借歷史事實證明應該讓子女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子女的統(tǒng)治地位才能長久。3、第一是秦與六國對比,第二是秦與陳勝對比,第三將六國與陳勝對比,通過對比,使結論顯得更為可信。4、人際關系:將蘇武與張勝對比,將衛(wèi)律的勸降與李陵的勸降進行對比,襯托了蘇武的形象;自然環(huán)境:將蘇武在北海所處的惡劣條件極力渲染,更加突出了蘇武的性格特點。5、同:忠于愛情,堅貞不屈;勤勞善良。不同:劉性格剛烈,焦柔中有剛;劉對形勢的認識比較清醒,焦則比較糊涂,有時過于樂觀。6、第一部分是對作者自己十年長安生活的總結;第二部分是回家途中所見所聞所感;第三部分是作者回到家中之后的所見所聞所感。全詩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7、本詩借賣炭翁的痛苦遭遇,揭露了唐代宮市對老百姓的荼毒,反映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8、先樹立辯論標準,說明名實關系;然后歸納對方論點,逐項批駁侵宮、生事、征利、拒諫;接著重點批駁所謂“怨誹之多”;最后再次表明自己為國為民堅決推行新政的決心。9、壯志未酬,年華老大,朝中無人,報國無門。10、喪國之痛,故國之思。通過今昔對比來表現(xiàn)。尤其是運用杜牧的詩句來體現(xiàn)。例略。11、采用代言體的形式;從一個鄉(xiāng)民的眼中來表現(xiàn);揭露了劉邦的本來面目。12、說明無論統(tǒng)治者如何強大,也逃脫不了必然滅亡的命運;無論統(tǒng)治者如何變換,老百姓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揭露了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實質。13、修屋,表現(xiàn)了作者志向遠大;分家,表達了作者對封建大家庭分崩離析的感傷之情;祖母賜笏板,表現(xiàn)了祖母對自己的殷切期望之情;母親問寒問暖,表現(xiàn)了母親對自己的疼愛;妻子時至亭中,手植枇杷樹,說明了夫妻恩愛之情。14、不怕嚴刑拷打,不受利誘。15、病梅,象征被扭曲的人才和壓抑人才的病態(tài)社會;療梅,象征解放人才,改革病態(tài)社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