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為什么要學習《黃帝內(nèi)經(jīng)》?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的生命活力從哪里來?或者問在座的各位領導,你們的領導力從哪里來?生命活力和領導力,是和魄力、精神、膽識有關系的。比如魄力、魂魄在我們看來是虛無縹渺的,可是在中醫(yī)里“魄”是和肺氣是密切相關的。“精”指的是腎經(jīng),神是心神。學習《黃帝內(nèi)經(jīng)》,可以認知自我,認知我們自身的一些問題。 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洞察力 1、中國人為什么買“東西”,不買“南北”? 后天八卦方位圖又稱文王八卦方方位圖(見下圖)。
有人說曲老師是否把圖畫錯了?一般都是上北下南,為什么圖上是上南下北?我把這個圖稍微解釋一下,我們的心是在上面的,“南方”代表的是我們的心臟,而腎是代表下面的。這個圖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圖,中國人為什么買“東西”不買“南北”?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東為木、西為金、南為火、北為水,南北是火和水,所以南北是不可介入買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在買賣的問題上,講的也是一種文化。 東方代表的是生發(fā),南方代表的是疏布,西方代表的是收斂,北方代表的是收藏,中央是土。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人不僅買賣東西這一點是在講究文化,實際上罵人都講究文化。有句罵人話“你不是個東西”,為什么不是罵“你不是南北”呢?南北是什么意思呢?南為火、北為水,形容一個人像南北一樣,就是像水火一樣,無情無義。那么熱情似火,柔情似水,是花錢都買不到的“東西”。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東方是肝,南方是心,西方是肺,北方是腎。大家都知道,做地產(chǎn)的人比較注重風水,而風水是大有講究的,住東邊的房子和住西邊的房子,對你的人生觀都有改變。經(jīng)常住在東邊的房子,會培養(yǎng)起一種朝氣蓬勃的心態(tài),你會對人生充滿了希望的感受;經(jīng)常住西邊的房子,就有可能會隨著夕陽西下的時候,易引發(fā)你對人生的感慨和消極,慢慢影響你的人生。 2、為什么北京城東有崇文門,西有宣武門? 大家都知道北京東邊是崇文門,西邊是宣武門,崇文門是文官走的門,宣武門是武官走的門,為什么會那么講究門?東邊的崇文門,只可以走一種車,就是酒車,大家都喝酒,都要應酬,實際上酒在中國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發(fā)的性質,而宣武門一方面是武官走的路,另外一方面只可以走一種車,就是刑車。所以為什么說殺人也講究文化,就是非常講究“秋后問斬”。因為當天地自然之氣都有殺氣的時候,才可以做一些相應的事情。這在傳統(tǒng)文化當中也意味著“天人合一”的概念。春天是不可以動一點點殺機的,看到花開了,不可以去采,盡管當時看不到采一朵花的任何影響,但是到秋天的時候,就會看到它會少結一個果實。 北邊開了兩個門,一個叫安定門,一個叫得勝門,這兩個門輕易是不開的。在兩種情況下才可以開北門,安定門是古代的戰(zhàn)士出征的時候開一次,就是出去要打仗的時候才可以開安定門。那么,怎樣才能使你安定呢?要想讓自己的心神定下來,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很多企業(yè)都在訓練自己的員工,訓練成什么樣子呢?就是泰山崩于前而不亂,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那么,心神的安定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實際上是由你腎經(jīng)收藏的足與不足來決定的,這是中醫(yī)里面談到的腎經(jīng)的問題。如果腎經(jīng)藏得非常足的話,才有安定的可能性。所以打仗首先要看你能否安定,實際上就要看你腎經(jīng)足不足。 得勝門是打仗回來以后才可以開的門,開北門要有核心的一點,要有出就要有進,是要同時開兩個門的,你要知道把它散出去了,還要把它藏回來。昨天我去看了一個樓盤“金域名都”,這個樓盤開的是東門和西門,沒有開北門,從樓盤里面來說是非常好的。 大家養(yǎng)生的時候特別愿意去吃一點鹿茸這樣的東西,吃鹿茸是很講究的。現(xiàn)在都是鹿茸切片,已經(jīng)很不講究了,古代要想取其生發(fā)之機,就要用鹿茸的血,把鹿茸鉆一個洞,然后從上面把血一點點滲下來,就那幾滴血是生機最旺的。在古代吃藥也都是很講究的,不是說可以隨隨便便拿來吃。 1、地位獨特 《黃帝內(nèi)經(jīng)》就是四個字“順其自然”。天地自然永遠是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這是一個固定的順序。人體也應該按照這個順序去生長、生發(fā)、收斂、收藏,這樣你的身體才是健康的。這是《黃帝內(nèi)經(jīng)》告訴我們的一個很原則的問題——順其自然?!饵S帝內(nèi)經(jīng)》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書,首先它傳達給我們一個信息,生命之學是帝王之業(yè),是大功德,大慈悲。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講究養(yǎng)生之道的,而現(xiàn)在我們是把身體當作可以不斷去消耗和損害的東西。在古代是養(yǎng)它,很認真、很愛惜的對待自己的身體,而現(xiàn)在的人對身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常的不愛惜,真正好的理論是很難聽到的,所以要學懂《黃帝內(nèi)經(jīng)》是非常不容易的。圣王為什么重視醫(yī)學和生命學方面的書?實際上所謂圣王就是順從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生發(fā)、生長、收斂、收藏的這種人。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圣王通常是能夠掌控自己的人,不僅能夠掌控自己的身體,還可以掌控自己的欲望的人。要想真正做一代圣王,不僅要掌控自己的欲望,同時對自己的身體要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知。 2、最為寂寞 大家都在學各式各樣古代的經(jīng)典,《論語》、《老子》等等,可是恰恰《黃帝內(nèi)經(jīng)》很少有人提及。那些經(jīng)典都是從生活當中或者是向外看的東西,而黃帝內(nèi)經(jīng)是向內(nèi)看的,實際要求人有很高的悟性。過去涉及到一個概念,就是在人體中有一個東西“膂”,我們在小說里面經(jīng)常會看到“膂力過人”,這是指什么呢?腰圓就涉及到膂力過人,這個“膂”是在我們的腰上,《黃帝內(nèi)經(jīng)》里面說是從腎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交接點的一個東西,在看殺豬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就是腎腰子外面包著一層厚厚的油和經(jīng)膜。這個東西不是說買就可以買到的,在人體中想把這個東西補起來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鍛煉,它是通過鍛煉而生成的,是經(jīng)過積累起來的。古代的大力士腰圓,后腰有兩個大包似的,所以才有力氣。在《史記》里的一些人他們就經(jīng)常的鍛煉,他們吃完晚飯干什么呢?玩門口的石獅子,天天練,所以才能生出那個“膂”,現(xiàn)在的人鍛煉程度是遠遠不夠的。 3、何謂仁義禮智信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說做事要有“度”,其實就是看你身體的五臟六腑均衡的程度。比如說一個人的肝火太盛的話,心火就盛,這樣自然做事比較急躁,就會出現(xiàn)問題。這個就是所謂的"度"的把握,其實和人的臟腑是密切相關的。有一句話“道以醫(yī)顯”,其實明白身體本身就已經(jīng)明白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我們講過“仁、義、禮、智、信”。“仁”代表人的一點點善念,它是生機,如果沒有這一點點“仁”,做人有問題;“義”就代表南方,什么叫義氣?義氣就是說不要求任何回報,白送的東西,所以就意味著是南方的火;“禮”代表什么呢?就是西方,就是人性的收斂和約束;“智”代表北方,北方就是你的所有智慧的產(chǎn)生,要看腎經(jīng)收藏的力度有多大。看一個人是否有志向,就看這個人的腎經(jīng)足不足。小孩子的腎經(jīng)是非常足的,小孩子經(jīng)常說將來要當宇航員,將來要當科學家,而在座的諸位有沒有一個說要當宇航員、要當科學家的。中年人頂多說要掙更多的錢,老年人就說“能活著就不錯了”,志向就越來越低了。當志向表達時,在某種意義上就決定著腎經(jīng)的一個顯現(xiàn),是腎經(jīng)足與不足的顯現(xiàn)。你沒有很高遠的志向的時候,實際上你的腎經(jīng)已經(jīng)很虛了;“信”是什么?“信”代表中間土,為什么用“土”來表示呢?“信”是由“人”和“言”這兩個字組成的,人說的話要真實可信才可以。什么是最真實可信的呢?就是土地。土地從來不騙人,你撒下種子就可以長出苗來,你說的話要像土地一樣真實可信。 道以醫(yī)顯——醫(yī)道是中國文化最集中的體現(xiàn),還有一句話“從醫(yī)入道”,如果理解了醫(yī)道就可以掌握我們中國文化里面很精粹的東西。三、中醫(yī)與日常生活 1、為什么秦皇漢武要封禪“泰山”? 古代的帝王為什么對泰山如此重視?這也和剛才所說的東西南北是密切相關。因為“五岳之中”泰山為東岳,代表著生機,一個國家、一個企業(yè)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生機是否活潑,是否向上,所以古代的帝王是非常重視修泰山的。 2、為什么中國人說“左右”,不說“右左” 東邊是代表生發(fā)的,而肝氣是向上行的,所以它把肝放在左邊。肺本來在上面,在心臟的上面,你既然把肺說成右邊,這是為什么呢?它是從氣的角度來說。所以在中國看寺廟的話,經(jīng)常會看到二郎戲珠圖,這個都是在講人體的契機,左邊是往上升的,右邊是往下降的,為什么說左右呢?左邊是肝,肝是血,右邊是氣,肺是主氣的,所以血比氣運行得慢,所以先動左腳。我們一般都先說左,后說右,先把生機這邊啟動然后再說右邊。在拳法和練身的技巧里有一個動作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把腿微微分開,與肩同寬,先邁右腿還是先邁左腿是不同的,從中醫(yī)來說是非常有差異性。我們先講左邊的東西,所以你一定是先把左腳慢慢打開才是對的,中醫(yī)的概念來說就是先動血后動氣,這樣就不會對你造成很大的人體傷害。 3、為什么“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 為什么冬天很冷要吃蘿卜,夏天很熱還要吃姜?因為冬天的時候,人體氣機慢慢的開始外散,到夏天的時候,所有的陽氣慢慢的外散到了末梢,夏天就一定會出汗。夏天由于陽氣到了末梢,在人體的內(nèi)部形成了一個寒的格局,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里面是寒虛的,是陰的格局,用中醫(yī)來講,陽氣都散在末梢了,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恰恰吃點熱的東西,比如要吃姜這樣的東西。所以夏天吃冷飲是一個絕對的錯誤。人為什么喝涼水?實際上是胃里有胃寒,熱就會出來攻這個寒,所以就會形成一種燥熱,而這個時候越喝涼水人越渴,反而喝一點溫水還更好。因為人體的內(nèi)部是恒溫的,它是不會變的,這個時候你喝一些溫水的話把體內(nèi)的溫度平衡掉。所以在古代夏天養(yǎng)生的時候會非常講究一點,夏天不主張吃肉,在春夏秋冬養(yǎng)生是非常講究的,胃是需要熱量來扶疏的。在夏天即使是吃肉也要剁得特別的碎。南方注重養(yǎng)生比如上海,他們在冬天的時候才吃滋補膏,因為冬天的話會讓人的陽氣匯到里面,形成一種內(nèi)熱的格局。所以冬天吃一點肉是沒有問題的,或者吃滋補膏也是可以化掉的。吃什么東西都是要化掉的,如果不化掉就會堆積起來,成為垃圾。所以冬天的時候我們要吃一些比如蘿卜之類的比較清涼通氣的東西,把內(nèi)熱的局面稍微的通調(diào)一下,這是中國養(yǎng)生里面的基本原則。 春天的時候,古代是特別講究吃東西,一定要吃糧食。因為春天的糧食基本上是前一年的種子,要想養(yǎng)春天的生發(fā)之機,一定要靠糧食種子的力量去養(yǎng)。所以《黃帝內(nèi)經(jīng)》告訴你一個特別簡單的道理,就是告訴你怎樣的吃好睡好,根本不用藥,里面總共就是13個方子,都是非常簡單的方子,就是告訴你只要吃好了、睡好了、順其自然了,身體就好了。現(xiàn)在的人為什么身體不好?就是有點反自然,該睡的時候不睡,然后就是白天的時候昏昏欲睡,一到晚上就特精神,都是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去做。記住冬天可以吃一些涼的東西,都沒有問題,但是到了夏天,如果要想養(yǎng)生不損害胃氣的話,一定要喝溫水。 4、“人中”有何意義 人體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就是人中,大家都知道,當一個人暈倒的時候,有一個急救的手段就是掐他的人中,為什么呢?我曾經(jīng)問過西醫(yī),他說掐人中實際上是通過一種強刺激,然后使人醒過來。我開玩笑,如果真的想強刺激的話,打他嘴巴子也是強刺激呀,可是為什么偏偏強調(diào)掐人中?你會覺得很奇怪,人中為什么長在臉上呢?這就是中國文化很妙的地方,它實際上關涉到我們兩個重要的經(jīng)脈,人體從前陰和后陰的中間叫匯陰穴,從匯陰穴的里面延伸出一條經(jīng)脈,這條經(jīng)脈至關重要,叫督脈。這是我們?nèi)梭w的一條大陽經(jīng),而且是最重要的陽經(jīng);從前胸正中線一直上來,到頭部這里也有人體的一條重要的陰經(jīng)的脈,實際上人中是人體兩條最重要的任督二脈的交匯處。在古代這個穴位叫“壽宮”,就是說長壽與否看人中;還有叫“子停”,就是將來后代的發(fā)育的情況如何也要看人中,為什么?就是說這個陰陽兩條經(jīng),實際上人中這個穴位是陰經(jīng)和陽經(jīng)的溝渠,就是看陰陽交合的能力如何。 古代的相面第一是看鼻子,因為中國人的臉長得是扁平的,是否發(fā)財和你的鼻子有關。其次看臉上的一條凹線,就是人中。這條凹線在古代的相面學是非常有講究的,要求長、寬、深。陰陽交匯的督脈和任脈在中醫(yī)學是七經(jīng)八脈,這一般是不用的,在緊急關頭會用。比如說當你生孩子時一定會調(diào)動七經(jīng)八脈,這相當于我們的老本都藏在任督二脈里面,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不育的問題,實際上就是這兩大脈的問題。所以人中一定要長、寬、深。 人的命是可以修的。如果你的人中又平、又短、又淺,有一個辦法可以改善,那就是你很好的去休息幾天,人中的溝渠會慢慢變深。人中的長短可能沒法改變,但深淺是可以修的。如果你特耗散自己,一個禮拜下來人中準平,不信你就去試。要人中平很簡單,只要拼命地糟蹋自己。如果要好好的養(yǎng)的話,人中的溝渠就會慢慢的聚集起來。人中很長的人,在過去相書里就是上嘴唇特長的人,就得當干部,就得當官。如果是女的話,全家都惹不起她,她把全家人管得板板的,她的性格和長相是有關系的。比如西醫(yī),它是通過看你的基因,你有沒有長壽基因??墒俏覀兊睦献孀诰吞貏e的聰明。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因為你活著就是陰陽氣血,那么從你的臉上就可以看出陰陽氣血的水平,就知道你能否長壽,就知道你的身體狀況。有很多人的人中是歪的,這說明你的通道出現(xiàn)了問題,這種人基本上會有腿痛或者是脊背痛的現(xiàn)象,這都是有證可查的,這就是中國古代的望診。 |
|
|
來自: 東東dd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