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貴在適意,是我多年來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和一種感受,也是我的座右銘。此句話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書中講到西晉時,客居帝都洛陽的江南蘇州人張翰在朝做官,一日見秋風起,忽然憶起故鄉(xiāng)蘇州的莼魚羹和鱸魚膾,故發(fā)感嘆:人生貴在適意,何能羈宦教千里以要名爵。嘆罷,庚即辭官駕車回鄉(xiāng)。古人的確超脫率性,丟棄大好前程,舍棄榮華富貴而不顧,難道只是為了大快朵頤家鄉(xiāng)的美味嗎? 西晉時的士大夫,所推崇的是功成名就后,遠離朝野,歸隱林泉,寄情山水為隱士,他們所在意的是想過一種無拘無束,毫無羈絆的生活,如“竹林七賢”等。的確,白日放歌飲酒,縱情山水,吟詩作賦,采菊東籬,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是一種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古之先賢們,飽讀詩書,滿腹經論,雄心萬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們一生的追求,但身入宦海,政治黑暗,官場腐敗,仕途險惡,又使他們看破紅塵,憤而退歸林泉,寄情于山水。 事過境遷,歲月已過千年,古之士大夫們的豪情逸事,已成歷史?,F實中的人們沒有幾人敢于放棄自己所擁有的東東,主動去追求那種恬淡適意的生活?,F在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誘惑人的東西太多了,人們很現實,大多數人所追求的是名利,而名利總帶著太多的誘惑把我們引入一種難以自控的境地?,F在的人大都是為他人活,為物所活,為物所累,逐漸喪失自己,最終成為生活的奴隸。 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百年,其實你那能活到百年,在有限的生命里,并不是非得要我們乘生活的直班車直達終點,生活中還有許多風景值得我們去觀賞。我們除了要為自己活以外,還需為自己尋找心靈的伊甸園,精神的寄托地;還需舍去一些東西,放下一些東西;逐漸學會擺脫名的羈絆,利的誘惑,情的世故,用自然恬淡、平和寧靜的心態(tài)來處事待人。有這樣的心態(tài),有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召喚,又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積極思考,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適意了。 人生短暫,我們要善待生命。想到人生短暫,也許你會有所省悟,會有新的認識,也會有新的人生。正因為人生短暫,余始終認為,人生貴在適意,不在虛名利祿,在有限的生命里,能適意的活著,無憂無慮、無怨無悔地活著,不就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的生活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