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氏口傳心印,求之諸佛菩薩、諸天神王、歷代羅漢祖師,法象不一,各有得力,概難盡取。逐一習之過繁,擇一習之過簡。是集圖式,雖由歷代宗師增益而成,然皆有條不紊,步步加功。初學之,平易便行,引人入勝;深求之,該括無遺,殊途同歸。
佛門口傳心授的功夫,都是從諸佛菩薩、諸天神王、歷代羅漢祖師那里繼承下來的,雖然這些祖師修持方法不盡相同,但卻各有各的特點,很難完全學習和汲??;逐一學習又過于繁瑣,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法進行習練,又過于簡單;這部集成的圖式,雖然也是由歷代宗師不斷完善和補益而成,但卻都是有條不紊,其功夫也是一步一步按順序加深的;初學者會感覺到簡便易行,引人入勝;往深層次探究它,又覺著從功法到理法都概括的很詳盡而沒有遺漏,非常完善,雖然是從不同角度來闡述但最后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
是書得于少林空悟老師,有圖無說,編首只載《易筋》、《洗髓》二經(jīng),起功收功總散歌訣數(shù)十章,編末僅行功要語數(shù)則,義雖備而旨未暢。余因于每圖后注明體勢氣數(shù);又于首二卷中,匯輯釋典丹經(jīng)醫(yī)書等說,證明其旨;后列內(nèi)壯圖說,附分行外功與此教支流,以便求道采擇,眉目分明。
這本書是從少林空悟老師那里得到的,得到的時候只有圖譜而沒有解說,書的前面只載有《易筋》、《洗髓》二經(jīng)和起功和收功以及總說口訣和分散解說的口訣等數(shù)十個章節(jié),在書后面的部分僅有行功要語數(shù)條,雖然大概的內(nèi)容都有了,但具體的內(nèi)容還不夠細致和明了;我便于每個練功圖后面注明身體的動作要領(lǐng)和呼吸的氣數(shù),同時又在前面的兩卷中,匯輯了佛家經(jīng)典、道家丹經(jīng)以及中醫(yī)方面等各家學說,用來證明和印證此功的宗旨;后面又羅列了內(nèi)壯圖說,同時又附有分行外功與此教支流功法,以便于求道者采用和選擇參考時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清晰;
斯道得傳,萬不可任氣貽禍,恃強為非,致蹈害己害人之咎,天誅王法在所難逃。既入斯道,凡編中所載一切禁避,最宜懔之慎之,持戒終身。
希望得到這門功夫的人,千萬不可以任隨自己的性情到處惹禍,依仗自己的功夫為非做歹,否則就會導致害人害己的災(zāi)禍,、上天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都是躲不過的;既然準備潛心習練這個功夫,那么凡是本書中所載的一些需要禁止和回避的地方,一定要嚴格遵守慎重對待,并且要求自己終身都不要去違犯;
是書分十七卷,首二卷統(tǒng)言斯道綱領(lǐng),中十二卷詳列斯道條目,末三卷博采斯道支流,周規(guī)折矩,綱舉目張。得傳者,細心體察,虔心參悟,功行日久,神妙莫名。
這本書分為十七卷,開篇兩卷主要是概括論述此功的綱領(lǐng),中間十二卷詳細羅列該功夫的逐條內(nèi)容,最后三卷,主要是廣采博收這個功法的各個分支流派,可以從這些功夫的練法和準則中找出規(guī)律,既有綱領(lǐng)又有節(jié)目具體而詳盡;得傳者,要細心體會和洞察,懷著虔誠的心去參研和領(lǐng)悟,練功的時間久了,其中神奇微妙的感覺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出來的;
十二圖中工夫,無論男女俱可行持,惟女人受孕后,只宜多作定身圖以養(yǎng)胎,余圖俟產(chǎn)后四十日方可行。
這十二套圖說中的工夫,不論男女都可以習練,只是在女人懷孕后,只適宜多作定身圖用以養(yǎng)胎,其他的各圖等到產(chǎn)后四十天后才可以練習;
是書為初學下手而設(shè),故文不加飾,詞不求工,上智下愚俱能了了,無一禪機隱語犯入其中,樸實說理淡而彌真,成功化境,亦不外斯。
這本書是為了初學入門的人著想,所以文字都不加修飾,詞語也不求對仗工整,文化水平高和文化水平底的人都能夠看的懂,沒有一個禪機隱語參雜其中,書中所論述的理論也都樸實無華,平淡而真實,從成功到化境,也不過就是書中的這些內(nèi)容而已
是書能按圖行之,固屬全功。亦或有重病牽纏,身力不濟,塵緣未了,無志求精,視病受何處,虧在何經(jīng),擇一圖或擇數(shù)圖授之,以起沉疴,亦方便之法門也。然有信心者,方與之。若入主出奴,明求暗攻,萬不可傳,漏泄天機,狎侮圣教,獲罪匪淺。
這本書能夠按照圖譜的順序去練習,固然是最完整的了;但如果有的人重病纏繞,體力不濟,或者是有的人塵緣未了,沒有把這個功夫求精的志向,可以看病在什么地方,虧在哪個經(jīng)絡(luò),選擇一個圖或者幾個圖來進行傳授,用這種方法來消除病痛,也是一種方便的學習方式;然而對于有毅力和信心的人,才可以把這個功夫傳授與對方;如果是那些沒有純正目的的人,或者明著求教暗中詆毀攻擊這個功法的人,則千萬不能傳授,泄露了天機,輕慢侮辱了最神圣的真理,罪過是很嚴重的;
是書雖明白顯然,一見即曉,而體勢運動,氣數(shù)緩急,導引道路,存想中和,究竟有難以言語形容者。得是書而未得其傳,宜多尋道友,拜求名師,方有益無損。不然勢像法疏,難保無虞。斯道玄妙微杳巳極,貴意會尤貴師傳。無口傳心授而鹵莽行之,恐有谷不化精,氣不過節(jié),神不守舍,以致瘡痍、痞塊、癆疾叢生。毋謂是書度人而反災(zāi)人也。
這本書里所講的內(nèi)容雖然明白易懂,一看就會,但身體姿勢的運動軌跡,呼吸的輕重緩急,導引的道路走向,意念存想怎樣達到中和,畢竟還是有很多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和講述的地方,得到這本書而沒有的師父的傳授,就應(yīng)該多和功友交流切磋,拜訪名師指點,這樣練習功才會有益無損;不然姿勢雖然很像但方法并不得當,難保不出偏差;這個功夫所包含的道理玄妙細微到了極點,貴在意會,更貴有名師傳授;沒有師傅口傳心授而莽撞的蠻練,只怕不能使使五谷的營養(yǎng)煉化為精,體內(nèi)的真氣也不能運用到各個關(guān)節(jié),以至于神不守舍,從而導致瘡痍、痞塊、癆疾等等疾病叢生,到那時就別說這個書是用來幫助人的而結(jié)果反害了人??;
編中所云一呼一吸,呼吸之間等語,是順世俗常語而言。其實圖中所謂呼吸者,皆先吸后呼,斷無先呼后吸之理。
本書中所說的一呼一吸,“呼吸之間”這些話,是順從人們平時的習慣用語而說的;其實圖說所說的呼吸,在實際練習中都是先吸后呼,絕沒有先呼后吸的道理;
首卷所載“易筋洗髓”,文義深邃,詞語古奧,非詳釋意義難明,非引證音讀莫辨,非參以釋典及儒道性理丹經(jīng)古醫(yī)經(jīng)等說不能得其真正實理。故末附翻譯音釋一卷,以證其旨。
首卷所載易筋洗髓”,其中的文字和所講的道理非常深邃,詞語也比較古奧難懂,不加以詳細解釋其中的道理很難讓人明白,不引證古音許多字的讀音很難讓人分的清,不參照佛家典籍、儒家學說、以及道家丹經(jīng)和古代醫(yī)經(jīng)等學說就不能得到其真正的實際道理,因此在末卷附有翻譯音釋一卷,用以參證本書的宗旨
《洗髓經(jīng)》文,慧可祖師譯六朝有韻之文體,類偈語,韻多古音,凡與今韻大相異者,亦于音釋內(nèi)注明古韻讀法數(shù)條,以備類推。
《洗髓經(jīng)》的原文,慧可祖師是用六朝時期有韻的文體來翻譯,類似佛門偈語,聲韻也多是古代發(fā)音;凡是和今天的發(fā)音有很大差別的,也都在音釋內(nèi)注明古韻發(fā)音的讀法多條,以做為逐條參考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