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公開課諸如觀摩課、示范課、匯報課等名目繁多,層出不窮,而每次開課后一般都要進行評課。在評課時,教師們大都能暢所欲言。評課時教師的意見,往往有不同的觀點,有些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爭論時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而爭議卻常常沒有結果。屢屢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家對一堂課評價標準不一樣,即怎樣的一堂課才是好課,每個人的尺度都不相同。那么怎樣的一堂課才是好課呢? 對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我贊同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的觀點,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有意義。在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fā)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fā)展一步,是他越來越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她說,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如果課堂一切都很順利,課堂氣氛也相當活躍,看似很熱鬧,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節(jié)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jié)扎實的課. 二有效率。有效率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從面上而言,這節(jié)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學習困難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shù)學生有效率,那么這節(jié)課就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在這個意義上,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三生成性。一節(jié)課不應該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在課堂中應有教師和學生情感、智慧、思維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tài)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四常態(tài)性。不少教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是準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準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xiàn)。當然,課前的準備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教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并強調(diào),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準備才能上的課. 五有待完善。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公開課、觀摩課要上得沒有一點點問題,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后做大量的準備,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 扎實、充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追求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開闊起來,同時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總而言之,我認為的一堂好課必須是平實的扎實的真實的課,不要太過于花哨,要體現(xiàn)它的實用價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