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攝取充分的蛋白質,不僅是人體健康的日常“消費”,還是對未來的一種健康“存款”與“投資”??茖W研究分析證實,人除了正常吃飯外,每天補充30—40克大豆蛋白,就可以完全滿足人體動力需
由于一般食物營養(yǎng)含量低,人們往往不能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蛋白質供給身體所需。人們一般認為吃肉最有營養(yǎng),因為它含有較豐富的蛋白。但是,食用動物蛋白的最大弊端是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脂肪積壓,誘發(fā)如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經常吃肉雖能補充蛋白質,但也對人體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誘發(fā)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臟病、肝硬化等疾病。
那么,攝取什么樣的蛋白質,既能保障生命健康的需要又不至于造成傷害呢?那就是攝取植物蛋白質。而一般植物中蛋白質含量只有10%左右,像稻米、小麥、各種蔬菜等的蛋白質含量都很低,無法滿足人體的需要。大豆的蛋白含量一般在35%—42%,是豬瘦肉的、牛肉、雞、魚、蝦等蛋白質含量的2倍左右,是稻米蛋白含量的6倍左右。被冠以“蔬菜肉”美稱的大豆蛋白,其氨基酸等各種營養(yǎng)成份的平均分配狀況與肉、魚、蛋等食品不分上下,而且不存在因膽固醇高所引發(fā)的肥胖等現(xiàn)代疾患的威脅。所以,大豆蛋白被稱認為是人類所需最理想的蛋白質。
大豆不但本身不含膽固醇,而且含有大豆磷脂、皂苯、異黃酮等具有抗膽固醇和抗血脂的物質,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大豆蛋白富含賴氨酸,這正是我國居民的主要食物—谷物類中所不足的。所以膳食中增加大豆制品,有利于優(yōu)化食物結構,促進人體健康。
1千克大豆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含量,約等于12千克豬肉、8千克牛肉、3千克雞蛋和15千克牛奶的含量,可產生17196KJ的熱能。獲得1千克動物蛋白的效率、能耗和勞動工本費用,要比獲得同量的大豆蛋白分別高出4倍和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