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平靜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穩(wěn)定,病理就不發(fā)生,即使發(fā)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
研究表明: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全身抵抗力的調動、整合和增強有著超乎人們想象的巨大力量,它能使體力體能增強,能力大幅提高,疲勞焦慮消失,炎癥減輕,癌癥痊愈。
美國運動員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癥,手術化療后還獲得6次環(huán)法自行車賽世界
冠軍;還有許多抗癌明星近乎不可思議的故事都說明了這一點:一個好的心態(tài)就是大自然恩賜給你的最好的健康法寶。所以,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yī)生,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
健康不僅屬于你
中年男人最大的渴望是愛名愛利愛攀比,最大的不懂是不懂愛健康、不懂愛家人、不懂愛自己。
西方諺語“人生如航海”,民間俗話“平安就是福”,都是寓意人生坎坷,山高路險,要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樣地關愛自己。
漫漫人生路,處處危險多。在人生的棋盤上,只要有一點失誤,哪怕是小小的失誤,就可能使你滿盤皆輸,好像“泰坦尼克號”瞬間沉于海底,一切都化為烏有。
世界上第一例有病歷確診、有尸解證實的冠心病猝死病人是英國著名外科醫(yī)生亨特,只因一次學術爭論,一代名醫(yī),一怒之下,一命嗚呼。我們收治過一位23歲青年,好勝心切,在一次吸煙競賽中勇奪冠軍,30分鐘后突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幾乎喪命。一位42歲的副教授為趕論文發(fā)表,3天3夜未出實驗室,發(fā)現(xiàn)時已死在實驗桌上。有位加籍華裔教育專家,先后回國100余次,工作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結果不幸猝死在連續(xù)奔波的旅途中。
細想想,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事情是永遠沒有完美的,目標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因此凡事一定要有度,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腦拼勁兒不拼命。不然,一走極端,物極必反。
中年男人最大的渴望是愛名愛利愛攀比,最大的不懂是不懂愛健康、不懂愛家人、不懂愛自己,結果一不慎成千古恨,再悔恨已百年身。自己死了,倒是簡單,但是家庭破滅,配偶首當其沖;兒女喪父,心靈遭受重創(chuàng);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痛徹肺腑。人生三大悲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偶、晚年喪子竟集于一身,嗚呼!小失誤竟鑄成終身痛苦,何苦呢?
過去說:健康是你自己的,只說對了一半,準確地說應當是:健康是屬于你和愛你的人的。你的去世,個人損失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90%都在水下看不見,你的去世至少造成對10個最親近的人的直接傷害,對幾十個親友的間接傷害,還有無法估計的事業(yè)損失。越愛你的人受害越大,真正的“親者痛”啊。面對這種“痛中之痛”,人們豈能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