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攝影師150年前的影像首次回國
“我們”晚清時的面孔 ◎文/本報記者 曲慧 這150幅晚清時期的照片,出自蘇格蘭著名旅行攝影師約翰·湯姆遜之手。 照片里有滿族的新嫁娘、有上學(xué)的書童、有香港的畫家,也有難得一見的恭親王奕18211;……這些150年前實實在在的影像,讓我們毫無障礙地面對面看到當時的中國人,當時的“我們”。 約翰·湯姆遜并不是第一個到中國來的旅行攝影家,但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他都堪稱十九世紀描繪中國的攝影師中最為重要的一位。 1868年至1872年,湯姆遜有一次長達四年的中國之行,他從香港出發(fā),游歷廣東、福建、北京,以及華北地區(qū),然后南下長江,行程近8000公里。此次展出的作品就是他在旅途中拍攝的。 中國著名的影像收藏家仝冰雪先生在談到湯姆遜的作品時說:“西方攝影師早期在中國拍攝的照片,大部分人是抱有一種獵奇的心態(tài),對中國人充滿了敵意和曲解,而當我審視湯姆遜拍攝的中國照片時,我看到的則是更多的中國人的笑臉,看到了更多的放松的中國人。” ◎準備出嫁的滿族新娘 ◎恭親王奕18211; 而湯姆遜自己則說,“如果當年偉大的馬可·波羅能用幾張照片來說明他漫游古老中國的經(jīng)歷,那么他的美麗傳說會更加動人。” 約翰·湯姆遜在北京時光很短暫,他在總理衙門拍攝下了幾幅重要的人物肖像,其中包括當時滿清的重要官員成林、寶鋆、文祥、董恂、毛昶煕、沈桂芬,他還在這里遇見了當時權(quán)頃朝野的恭親王奕18211;,之后在恭親王府拍攝下了一幅日后被廣為引征的恭親王的肖像。 這幅肖像是如此地讓人熟悉,很多人在歷史課本上見到過的就是這幅照片。湯姆遜在他的著作中回憶這幅照片:“恭親王親切地與我交談了幾分鐘……他中等身材,體態(tài)清瘦;說實話,他的相貌并沒有像其他在場的內(nèi)閣官員那樣深深地打動我。不過,他的腦袋按照顱相學(xué)的說法可以稱得上絕佳。他的目光能明察秋毫,靜坐時臉上常露出一種陰沉而堅定的表情……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能意識到他和他周圍的這些大臣們肩負著支配數(shù)百萬人民命運的沉重擔(dān)子,或者他們是否能夠心安理得地注視著大清帝國和她的人民的現(xiàn)狀。” 回到英國后,湯姆遜積極地舉辦講座和發(fā)表文章向公眾介紹中國的情況,但湯姆遜并沒有把憐憫之心都留在中國,他回到倫敦依然關(guān)注當?shù)匕傩占部?,因而贏得“街頭攝影家”的贊譽,他還在1881年被邀請到皇室為英女王伊麗莎白拍攝人像。 20世紀20年代,藥劑師維爾康姆從湯姆遜的繼承人手中購買了這些底版,連同照片一起保存在維爾康姆圖書館中,這是這些照片第一次回到中國。 ◎廈門的一對夫婦 ◎湯姆遜(左一)和清朝士兵 ◎香港畫師在自己的畫室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