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菜有“扒原殼鮑魚”、“蔥燒海參”、“奶湯蒲菜”等。菜的風(fēng)格大方高雅,適應(yīng)性強(qiáng)。煙臺90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盛產(chǎn)名貴的海參、扇貝、鮑魚、海螺、大對蝦、加吉魚等,這就決定了煙臺烹飪以海味原料為主的特點?! ?/p>
    煙臺菜以清鮮、脆嫩、原湯原味見長,烹調(diào)技法以炸、溜、爆、炒、蒸、煎、扒為主。上菜順序要求先冷后熱,先咸后甜,每席必有魚,沒有海參不算大席。主要名菜有蔥燒海參、扒原殼鮑魚、芙蓉干貝、炸蠣黃、白扒魷魚、苜蓿蟶子、削麗大蝦、芫爆烏魚花、韭菜炒海腸子等。  
    以小海物制名菜佳肴,是煙臺風(fēng)味的一大特色。煙臺的名師高手對這些稀有的小海物之烹調(diào),多具絕招,烹調(diào)出的海味不僅清鮮脆嫩,湯清味爽,而且菜形也千姿百態(tài),使食者不僅飽享口福,也得到美的愉悅。
 

   煙臺菜慣以小海鮮為特色
 
    關(guān)于蓬萊這個名稱的來歷,據(jù)說與漢武帝有關(guān),相傳漢元光二年,為了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聽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所以就來到這里站在海邊的小山頭上眺望,結(jié)果并沒有看到仙山,但為求長生不老,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為蓬萊,所以蓬萊一名由此而來。其實蓬萊之所以被稱為仙境,我想主要是因為海市蜃樓和八仙過海的原因吧。
 
    關(guān)于八仙過海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聽說過。
    其實八仙過海最早指的是八人逃難。據(jù)說當(dāng)年在丹崖山上的那座房子是用來關(guān)押犯人的,但是它有一個很奇怪的規(guī)定,那就是每天關(guān)押的犯人不得超過一百個,有一天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多出來八個人,于是看守的獄長就下令把多出來這八個人扔到大海里,任他們自生自滅,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本領(lǐng),這八個人用盡自己所有的力氣拼命游到了對面的小島上生存了下來,這八個人中只有一個是女的,后來被藝術(shù)化了就變成了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蓬萊閣的正門,上面“人間蓬萊”四個字是蘇軾的手跡,過了“丹崖仙境坊”,看到的這個門叫做“顯靈門”,“顯靈”兩個字指的是后邊的天后娘娘顯靈。
 
    轉(zhuǎn)過圍墻,突然看到墻上這個字,好奇怪,這字竟然不認(rèn)識!
    親愛的博友,你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
    不知道,好,別急,待會再分解。
 

一個古里古怪的字
 
    唐貞觀年間山頂建有龍王廟,宋嘉佑六年移于現(xiàn)在這個地方,進(jìn)入龍王宮的前殿,這倆位是龍王的左右護(hù)法,這個是定海神,那個是靖海神。我們一起去看龍王宮,正中這位就是東海龍王敖廣,敖廣是四海龍王之首,幾乎所有的龍王宮工供奉的都是東海龍王敖廣,為什么呢?
 

龍王與左右護(hù)法
 
    龍王兩邊的這八位站將,分別是:雷公、電母、千里眼和巡海夜叉;這邊呢分別是:雨神、風(fēng)婆、順風(fēng)耳和趕魚郎。
 
      
       
                              一眾神靈都在廟里接受凡間煙火供奉
 
    后面就是龍王的后寢宮,正中供奉的是龍王和他的兩個妃子,龍王的手中有一個火種,我們都知道龍王雖然可以興風(fēng)作浪,但最怕的就是火,所以他所擁有的這個火種就成了他成為四海龍王之首的原因。
   
     這個龍王的臉為什么是黑的呢?
    人們都知道祭拜龍王主要是為了求雨,但當(dāng)人們屢求不靈的時候,就會抬著龍王的坐像到大街上游行,周圍觀看的人就把水潑在龍王的身上,如果這樣還是不靈驗的話,他們就把龍王的坐像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據(jù)說龍王自己曬的都受不了才會下雨,所以時間久了,龍王的臉就被曬成黑色的了。
 
     終于到了主題建筑“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遠(yuǎn)望大海,浩瀚無垠。
    李泉科長說,遇到煩心事,你到這里看大海,保證10分鐘,就會忘記。
 

蓬萊閣遠(yuǎn)眺,一切似在畫中游
 
    剛才的字你想起來是什么嗎?
    還是我來揭穿謎底啦!
    這是個“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壽”字五代末北宋初道家老祖陳摶題寫。“壽”字分別由富、弗、林三個字組成。
   “弗”字古語中解釋為“不”,也就是說不種不能富,只有以樹木為根基,植好林木,才能夠富足長壽,主要是提倡后人多搞綠化,植樹造林,而且古人寫“壽”字一般都愿意寫得瘦瘦長長,意為長壽。
 
    景區(qū)的故事還很多,讓我們慢慢行走,一起來感受美麗的蓬萊水城吧!
 
           
      
          廟前的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愿望            比之江南三大樓一點都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