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詞類:
根據(jù)詞的語法功能和語匯意義,詞可分為實詞、虛詞兩大類: 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shù)詞、量詞 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1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人和事物是多種多樣的,按照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不同情況可分為以下幾小類: (1)普通名詞:表示普通事物和某一類人,如: 機器、黑板、象棋、教室、工廠、學(xué)校、 牛、羊、馬、白菜、茄子、松樹 工人、農(nóng)民、戰(zhàn)士、團員、教師、學(xué)生 (2)專有名詞: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如: 馬克思、魯迅、雷鋒、楊得偉、中國、北京、 上海、長江、黃河、泰山、太湖 西藏、朝鮮、烏魯木齊、齊齊哈爾 (3)時間名詞:如 今天、上午、去年、星期一、國慶節(jié)、除夕、元旦、后天 (4)方位名詞:表示方向、位置,如; 上、下、 左、右、東、西、南、北、中、 以上、以下、前頭、后頭、東邊、西邊、旁邊 名詞的主要語法功能: 1,名詞前面可以用數(shù)量短語修飾(方位名詞不能)不同事物 的名詞用不同的量詞,如: 一枝鉛筆、三所學(xué)校、一列火車、一位老師、六斤白菜、一尾魚、一件衣服 2,表示人的普通名詞后邊可以加“們”表示 復(fù)數(shù),如:同學(xué)們、朋友們、姑娘們、戰(zhàn)士們。 加“們”以后不能再用確定數(shù)目的數(shù)量短語,如三位同學(xué)們,就錯了。 3,名詞主要做主語、賓語,如; 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 雷鋒”是主語 我讀書, 書__賓語 表示時間、處所的名詞常作狀語、定語如: 咱們上海見, 上海___狀語 春天的校園真美。 春天___定語 4,名詞有時可以獨立成句。如: 那是什么? “蛇!”“蛇”單獨成句。 方位名詞比較特殊,可分為單純方位 詞和合成的方位詞, 單純方位詞:上、下、前、后、東、西、南、北、左、右、里、 外、中、內(nèi)、間、旁、 合成方位詞:由單純方位詞加上以下詞組合而成: 以、之、邊、面、頭、方、部、如: 以東、之北、后邊、里面、前頭、后方、南部…… 合成的方位詞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狀語、(以后坐說到) 方位詞可構(gòu)成方位短語作定語、狀語等(以后寫) 2,動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的詞。 動詞的數(shù)量很多,用法比較復(fù)雜,根據(jù)不同的意義和用法,可分為八小類: (1)表示 動作、行為: 走、跑、看、跳、唱、飛 勞動、保護、團結(jié)、斗爭、調(diào)查、生產(chǎn) (2)表示發(fā)展變化: 縮小、增加、擴展、生長、減少、提高 (3)表示心理活動 想、愛、怕、恨、希望、喜歡、討厭 (4)表示存在、出現(xiàn)、消失、死亡、停、丟 (5)表示使令 命令、叫、讓、請、使、派、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簡稱能愿動詞。 能、能夠、會、可以、愿、愿意、肯、敢、要、應(yīng)當、應(yīng)該 (7)表示動作的趨向,簡稱趨向動詞 上、下、來、去、進、出、回、開、過、起 上來、下來、出來、進來、上去、下去、進去、開來、 開去、起來、回來、回去、過來、過去 (8)表示判斷,簡稱判斷詞:是 動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有: 1,大多數(shù)動詞能夠帶賓語如 聽(故事)、講(衛(wèi)生)、團結(jié)(同志)、有(一座山)、(括號內(nèi)是賓語) 少數(shù)動詞不帶賓語如 誕生、競賽、開幕、游泳、游行、鼓掌、前進 常帶賓語的動詞一般稱作及物動詞,不帶賓語的一般稱作不及物動詞。 2,動詞后邊帶上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即表示動態(tài)。動詞后邊加“著”表示尚未完成,正在進行;加“了、過”表示已經(jīng)完成。如 (1)他一邊穿衣服,一邊走。 (2)他穿了衣服 就走。 (3)他穿過這種棉制衣服。 3,動詞能夠重疊,形式是“AA”、“A了A”、“A一A”、“ABAB”如; 看____看看____看了看____看一看 想____想想____想了想____想一想 學(xué)習(xí)____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 討論____討論討論 動詞還能夠用肯定否定的方式表示疑問,如: 聽不聽?看不看?學(xué)習(xí)不學(xué)習(xí)? 4,動詞主要作謂語,如:部隊集合。“集合”:動詞作謂語。 動詞作主語或賓語,要有一定的條件:一是不再表示動作,而表示某種事情;二是謂語或謂語的中心詞一般是表示判斷、心理、始終、持續(xù)的動詞,如:愛、喜歡、開始、進行等如: 游泳是一項很好的活動。 這個句中“游泳”作主語,當作一項運動,謂語中心詞“是”表判斷。 動詞可以獨立成句,構(gòu)成動詞非主謂句。如: “打!……”、“走!” 判斷詞、趨向動詞、能愿動詞是比較特殊的動詞。這幾種動詞在講短語時還要講。 3,形容詞:表示人、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或者 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的狀態(tài)的詞如(1)表示 形態(tài) 大、小、高、低、直、曲、紅、黑、粗、細、圓、扁、 魁梧、平緩、平坦、崎嶇、筆直 (2)表示性質(zhì): 冷、熱、好、壞、真、善良、忠厚、樸素、勇敢、老實、正確、特殊 (3)表示狀態(tài): 快、慢、急、穩(wěn)、迅速、愉快、輕松、嚴肅、高興、熱情 形容詞的語法功能 : 1形容詞能夠重疊,可以表示喜愛、厭惡或程度加深,不過與動詞重疊的方式不同,試比較: 動詞:單音節(jié),AA式,第二個音節(jié)讀輕音,如,說說。雙音節(jié),ABAB式,如,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 形容詞:單音節(jié),AA(的),第二個音節(jié)讀陰平,如,高高的、好好的、深深的雙音節(jié),AABB式,如,恭恭敬敬、明明白白、整整齊齊、高高興興 少數(shù)形容詞也有ABAB式,如,雪白雪白、漆黑漆黑 有些單音節(jié)的形容詞和動詞一樣,重疊時中間也可以嵌入“了”或“一”如: 動詞:講一講、講了講,想一想、想了想, 形容詞:熱一熱、熱了熱,暖一暖,暖了暖 形容詞還有下列的重疊形式: 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后“兒化”,多含輕松意味: 如:高高兒、快快兒、滿滿兒、亮亮兒 ABB式,含 程度加深的意思,如,熱騰騰、沉甸甸、酸溜溜、金燦燦、樂陶陶 A里AB式,如,慌里慌張、嬌里嬌氣、馬里馬虎、糊里糊涂 形容詞重疊一般顯得生動,常常用來描寫事物。還能用肯定否定方式表示疑問,與動詞一樣,如: 動詞:去不去?講不講?喜歡不喜歡?出來不出來? 形容詞:大不大?妙不妙?,清楚不清楚?漂亮不漂亮? 2形容詞主要作定語、謂語:如 快六十歲了,(瘦弱)的身子,又是兩只(小)腳;但他從嚴也不叫苦叫屈。(形容詞作定語) 小屋干干凈凈的。(形容詞作謂語) 形容詞也可以作狀語、補語:如 這里[真]美極了。(形容詞作狀語) 隊伍[浩浩蕩蕩]向新華門走去。(形容詞作狀語) 你講得《好》。(形容詞作補語) 形容詞跟動詞一樣,可以作主語、賓語或主語、賓語的中心詞,所要的條件跟動詞差不多。如: 急是不行的。(“急”形容詞作主語) 誠實是一種美德。(“誠實”形容詞作主語) 哥白尼更相信地動學(xué)的正確。(“正確”,形容詞作賓語) 3形容詞可以獨立成句,構(gòu)成形容詞非主謂句,如: “好!”、“快!” 使用名詞、動詞、形容詞,一不要誤用詞類,二不要誤用詞義,如: 張師傅親切而又而耐性的教育他。(“耐性”是名詞,應(yīng)改為“耐心”) 只見烏云騰空,頃刻間雨點瓢潑似的倒下來。(“烏云”本來在天上,不須騰空,應(yīng)改為“滾滾”,“雨點”不能“瓢潑”應(yīng)改為“雨水” 區(qū)別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方法,除了上述所說語法功能,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最簡單的是: 名詞前面不能加程度副詞,形容詞可以。如:“聰明”可以寫成“很聰明”、是形容詞,而“智慧”,則不能寫成“很智慧”所以“智慧”是名詞。名詞前面可以加“有”,如,有智慧、有能力、(大城市)有北京…… 動詞和形容詞的區(qū)別,最簡單的是:大部分動詞能夠帶賓語,而形容詞都不帶賓語(除非詞類活用)如“喜歡”可以說“喜歡(什么)”,所以它是動詞,“歡喜”不能說“歡喜(什么)”但可以說很歡喜、非常歡喜,所以它是形容詞。 數(shù)詞:表示數(shù)目的詞??煞譃橐韵聨最?; 基數(shù):表示數(shù)目多少的數(shù)詞,又分簡單數(shù)詞和復(fù)合數(shù)詞。簡單數(shù)詞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復(fù)合數(shù)是由簡單數(shù)詞加上“十、百、千、萬、億”等構(gòu)成的。如:十一、二十、一百二十、三千六百五十三、九萬七千三百六十二等等,此外,基數(shù)還包括“零” 一個數(shù)中間有空位的時候,,如果最高位是“億、萬”要讀出不能空過,如: 1200000021————十二億零二十一 98045———九萬八千零四十五 空位就讀作“零”,不管空幾位。 如果 空位在后,不管空幾位,都 可略去不說。如: 450——四百五 9800——九千八 500600000——五億零六十萬 序數(shù) 表示次序的數(shù)詞,由基數(shù)前加:“第”構(gòu)成。如:“第一、第一千零五” 在表示組織機構(gòu)、樓房層數(shù)、親戚排行、日期等時,可不用序數(shù),而用基數(shù),如: 一車間、二車間、一班、三班、 一樓、五樓、 一層、二層、 大哥、 二哥、長子、次子 一月、六月、一九九七年、二00八年 分數(shù),用“幾分之幾”表示,(同數(shù)學(xué)讀法,略) 百分數(shù),是指分母是一百的分數(shù)(同數(shù)學(xué),略) 小數(shù),(同數(shù)學(xué),略) 倍數(shù),在數(shù)詞 后邊加“倍”構(gòu)成。如:一倍、五倍 兩個數(shù)目相比,“大于”或“增加”用倍數(shù),如一百是五十的兩倍。 兩個數(shù)目相比“小于”或“減少”不能用倍數(shù),只能用分數(shù),如:減少十分之五、減少一半 概數(shù):表示大概的數(shù)目,有多種方法。 基數(shù)后面加上表示概數(shù)的詞語“來、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等,如: 十來斤、百把人、二百左右、一萬上下、五十以下、三十多人、 兩個鄰近數(shù)詞連用:如,一兩天、三四個、七八年、 在數(shù)詞 “十、百、千、萬”前加上“成、上、小”如: 成千上萬、成百人、小一百、上千人 此外還可以用疑問代詞“幾、多少”表示:過幾天、有多少算多少 用“兩”表概數(shù):過兩天去、才這么兩個人 數(shù)詞的語法功能: 數(shù)詞可以當主語和賓語,如:十是五的兩倍。(句中“十”是主語,“兩倍”是賓語) 又如:二二得四(“二二”是主語,“四”是賓語。 留心一些數(shù)目的特殊表示方法,如: 表示概數(shù)的詞如“把、上、成”只能用在“百”以上的位數(shù): 成百人 上千人 萬把人 表示數(shù)量增加,可以用倍數(shù)。 增加(了)、增長(了)、上升(了)、提高(了),這種說法不包括底數(shù),只指凈增數(shù),如,從五增加到十,可以說“增加了一倍”不能說“增加了兩倍” 增加到(為)、增長到(為)、上升到(為),這種說法,包括底數(shù),指增加后的總數(shù)。如從五增加到十,可以說“增加到兩倍”,不能說“增加到一倍” 表示數(shù)量減少用分數(shù)。 減少(了)、降低(了)、下降(了),這種說法只指差額。如,從十減少到一,應(yīng)該說“減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說“減少了九倍”。 減少到(為)、降低到(為)、下降到(為),這種說法指減少后的余數(shù)。如從十減少到一,應(yīng)該說“減少到十分之一”。 數(shù)詞常與量詞一起使用,組成數(shù)量短語如:一斤、一件、一張、一只、 有些情況下,基數(shù)詞不表示確實數(shù)目,而表示有關(guān)的其他意思: 表示多:十全十美、百思不解、千方百計 表示少:一知半解、一鱗半爪、千慮一得 表示雜亂:七手八腳、亂七八糟、雜七雜八 表示貶義:丟三拉四、朝三暮四、低三下四 5 量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單位,或動作、行為的單位的詞,前者是物量詞,后者是動量詞。 (1)物量詞,可分以下幾類: 個體量詞,表示個體事物的單位: 只、條、張、朵、間、粒、架、頭、位、個、尾 集合量詞,表示兩個以上個體 事物組成的事物單位: 雙、群、副、套、伙、班、類、幫、批、串、打、 度量衡量詞,表示度量衡的計算單位: 丈、尺、寸、斤、兩、里、畝、升 臨時量詞,借用一些名詞或動詞作量詞: 一(手)泥、一(臉)汗、一(屋子)人、 一(肚子)氣、一(挑)水、一(捆)書、一(封)信(括號內(nèi)都是借用的量詞) (2)動量詞: 次、回、趟、遍、下、陣、遭、頓、場、番、 有時也借用一些名詞: 看一(眼)、踢一(腳)、打一(拳)、吃一(棍子)、切一(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復(fù)合量詞,如 架次__計算飛機出動架數(shù)次數(shù)的總和,如一架飛機飛五次,叫五架次,五架飛機飛一次也叫一架次。 人次計算人數(shù)和次數(shù)的總和。 噸公里____陸運的噸數(shù)、公里數(shù)的計算單位。如一噸貨物運行一百公里,叫一百噸公里。 秒立方米___表示一秒鐘內(nèi),水在河床里一立方米的量。 量詞不能單獨使用,,但可以重疊,表示“每一個都包括在內(nèi)”的意思,重疊后的量詞可以作主語,如: 個個都是英雄漢。(“個個”當主語) 場場客滿,(“場場”量詞重疊不主語) 量詞常常與數(shù)詞組合成數(shù)量短語,通常稱為數(shù)量詞。 使用數(shù)量詞應(yīng)該注意: 不同的事物要求用不同的物量詞,不同的動作、行為要求用不同的動量詞,量詞與名詞、動詞的配搭要符合語言習(xí)慣。如 一枝步槍、一挺機槍、一門大炮、其中的題詞不能互換。 下了一陣雨、吃了一頓飯、去了一趟公園,其中的量詞也不能互換。 代詞 人稱代詞:指代人或事物: 我、你(您)、他、她、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它們 自己、自個兒、別人、人家、大家、旁人 疑問代詞:誰、什么、哪(些)、哪兒、哪里幾時、多會兒、怎么、怎樣、怎么樣、多少、幾多、多么 指示代詞:這(些)那(些)、這兒、那兒、這里、那里、這時、那時、這會兒、那會兒、這么、那么、這樣、那樣、這么樣、那么樣、這(么)些、那(么)些、這么、那么、每、各、某、另、別 代詞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詞,分類如上表。 代詞的語法功能相當于它所替代的詞,如表示 人和事物 名稱的代詞,基語法功能相當于名詞,。 使用人稱代詞的注意事項: 1 指稱要明確,防止濫用,如:小芳和小玲賽跑,她跑得慢,她跑得快,結(jié)果她超過了她。(指代不明) 2 可以用來表示虛指,并不實指哪個人。如“我、你、他”在句中并用,常常是虛指: 同學(xué)們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先發(fā)言。 區(qū)分幾個人稱代詞的用法: 我們和咱們 “我們”指第一人稱復(fù)數(shù),可以單指說話人,也可以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看語言環(huán)境而定。 “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比較: 老師,你等一等,咱們一塊走。(包括雙方) 老師,你等一等,我們一塊兒去。(雙方) 老師,你等一等,我們?nèi)?,你不用去。(單指說話人) 用“咱們”顯得比較親近,口語化。 他、她、它、他們 、她們、它們,分別表示第三人稱的單數(shù)和復(fù)數(shù),這個相信你知道,,不詳說。 “她”指女性,也可以指稱“祖國”、“黨”等敬愛、親愛的對象。 指稱的人中有男有女時,用“他們”不必寫成“他(她)們” “您”為第二人稱的敬稱。只適用于單數(shù),不能寫成“您們” “自己”可組成“你自己、我自己、他自己、他們自己”表示強調(diào),如:“他自己要去,沒人強迫他。” 有時也表示虛指:“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人家”: “人家都急死了,你們還開玩笑!”(指第一人稱) “人家小玲多聰明”(與名詞組合,第三人稱) 疑問代詞:用來提出疑問的代詞,使用時要注意: 針對性,如: “誰”問人:你是誰? “什么”問事:這是什么東西? “哪兒、哪里”問處所:你從哪里來? “幾時、多會兒”問時間:咱們幾時去? “怎么、怎樣”問性狀:我們怎么去? “多少、幾”問數(shù)量:多少錢一斤? “多、多么”問程度:這條河有多深? 疑問代詞可以用來表示任指和虛指,表示 無疑而問(反問)表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有時用“也、都、全”呼應(yīng): 誰知道?(單用) 誰知道誰回答。(對舉) 哪兒他都想去玩。 表示不知道或無須說明的人或事: 咱們哪天去北京玩玩。 多會兒有空多會兒來玩。 表示反問、無疑而問,不需回答,語氣較重: 你急什么? 我哪兒不高興啦? 指示代詞,用來指別人或事物的代詞。最基本的是表示近指的“這”和表示遠指的“那”。其他的指示代詞均由“這”、“那”派生出來。 使用指示供房要注意: 有時起稱代作用,有時起指別作用: 這是我的筆,那是他的筆。(稱代) 這枝筆是我的,那枝筆是他的。(指別) 這樣行不行?(稱代) 他這樣認真負責?。ㄖ竸e) “這”、“那”用來區(qū)別事物時,“這”表示近指、“那”表示遠指,遠近是相對而言的: 那兒可不比這兒,可熱鬧啦! 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 也有虛指的用法: 你問這問那,有完沒完? 一個人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人無完人嘛! 7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表示程度、時間、范圍、否定、語氣等。 副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有: 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作狀語,如: [早]去---[立即]去----[剛剛]去----[常常]去 [很]好---[更]好----[最]好----[十分]好 副詞一般不能修飾名詞或數(shù)量名短語,,只有在名詞或數(shù)量名短語作謂語時,才可以受表示時間、范圍的副詞修飾,如: 今天[才]星期五。(“才”時間 副詞) 他們?nèi)硕啵覀僛只]幾個人。(“只”范圍副詞) 少數(shù)幾個副詞可以作補語,如:“很、極、”:好得很。妙極了。 少數(shù)副詞可以單獨回答問題,獨立成句;如:“馬上、、也許、一定、不”等。 你什么時候去?-------馬上。 你同意嗎?-------不! 副詞與其他虛詞配合或前后呼應(yīng),可以起關(guān)聯(lián)作用,把兩個語言單位組合起來,表示一定的語法關(guān)系。 副詞與連詞呼應(yīng):不管你去不去,我都去。(不管------都) 副詞與介詞呼應(yīng):連我的話都不聽。(連--------都) 副詞同副詞呼應(yīng):越來越好。(越---越---)、再說也沒用。(再------也) 單個副詞也能起關(guān)聯(lián)作用,如:說干就干。、哭也沒用。(就、也) 副詞按意義可分為以下八小類: 表示程度: 最、極、極端、盡、頂、太、非常、十分、萬分、特別、分外、何等、越、越發(fā)、越加、相當、很、挺、更、較、比較、稍、略、至少、起碼 表示時間: 早、遲早、已經(jīng)、曾、曾經(jīng)、預(yù)先、初、當即、正、便、立即、馬上、立刻、頓時、暫且、快要、方才、剛、剎那、趁早、趕快、一向、時時、常常、往往、老是、平日、平時、從來、歷來、終于、將要、始終、永久、幾時、永遠、隨時、偶而、間或 表示范圍: 總共、凈、都、全、統(tǒng)統(tǒng)、凡是、通共、只、大半、一共、 各自、獨自、惟獨、僅僅、單單、一概 表示重復(fù)、連續(xù): 一連、連續(xù)、不斷、繼而、屢次、還、又、再、再三、反復(fù)、隨后、重新 表示情貌: 剛巧、果然、自然、仍然、忽然、突然、猛然、原來、特意、仿佛、漸漸、 不禁、無妨、悄悄、默默、擅自、欣然、順便、 表示 肯定、否定、估量: 就是、楞、準、準保、一定、確定、誠然、必然、務(wù)必、不、非、沒、沒有、未、 別、可能、大概、大約、約、似乎、也許、想必、恐怕、幾乎、大致 表示語氣: 難道、豈、幸虧、到底、究竟、反正、橫豎、簡直、可、卻、才、終歸、寧愿 寧可、偏偏、甚、也許、、無非、竟然、一旦、索性、何嘗、多虧、果真、敢情 表示處所: 到處、處處、滿處、滿地、 有些副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如:他還在這里,沒走。(“還”表示時間) 你比他還健壯,(“還”表示程度) 你還要把這本書看一遍。(“還”表示重復(fù)) 8,介詞 介詞用在名詞、代詞或短語前邊,同它們合起來、表示 方向、時間、處所、對象等 介詞 主要的語法功能是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必須同其他詞或短語組合成介賓短語,由介賓短語充當句子成分。如: 我[在北京]住了三個月。(“在”是介詞,與名詞“北京”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 他[對人]很誠懇。(“對”是介詞,與名詞“人”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 我們都來《自五湖四?!罚?#8220;自”是介詞,與名詞短語“五湖四海”組成介賓短語作補語。補語的符號應(yīng)該是尖括號,我用書名號代替,因為我不知道單尖括號怎么弄) 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介詞有許多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有些介詞 在這個場合是介詞,在另一個場合是動詞,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如; 我在學(xué)校學(xué)習(xí)。(“在”是介詞,因為在這個句子中,“我”是主語,“學(xué)習(xí)”是謂語,“在學(xué)校”是介賓短語作狀語) 如:我在學(xué)校。(這個句子中,“我”是主語,“在”是動詞作謂語。學(xué)校是賓語。所以只有在一個句子中沒有別的動詞或形容詞可作謂語時,介詞才當動詞作謂語。) 如;我在掃地。(這個句子中,“我”是主語,“掃”是謂語,“地”是賓語,“在”是副詞作狀語,因為介詞只有帶賓語才能充當句子成分,而這個“在”沒帶賓語,所以它只能作為表情貌的副詞。 如:我[比他]寫得快。(“比”是介詞。“比他”是介賓短語作狀語) 如:咱倆比一比。(沒有別的動詞作謂語,“比”是動詞 謂語) “在、比、給、跟等”作了動詞,就具有動詞 的語法功能,如能作句子成分,有的能重疊,有的能帶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試比較: 咱倆比一比。 咱倆比比。 咱倆比了一下。 介詞及其賓語可以表示 如下幾種意義: 表示 處所、方向: 從、自、往、朝、向、到、在、于、沿著、順著 表示時間: 從、自從、到、在、當、于、趁、乘、趕、臨、隨著 表示對象: 對、對于、關(guān)于、連、同、跟、和、把、被、叫(讓) 表示目的: 為、為了、為著 表示比較:比、同、跟、和、與 表示排除:除、除了、除開、除去 表示狀態(tài)、方式: 按、照、按照、依、依照、據(jù)、根據(jù)、遵照、本著、經(jīng)過、通過、憑、靠、 要掌握一些常用介詞 的具體用法 。 對、對于: “對于”介紹動作的對象,表示人、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對于 ”后面的名詞、名詞短語常常是動作的受動者。例如:對于壞人壞事,我們要敢于斗爭。因為介賓短語作狀語的時候,可以單獨把狀語提到主語的前面,比較醒目,還可以使句子結(jié)構(gòu)簡明。 “對”與“對于”的作用一樣,凡是能用“對于”的場合一般也能用“對”。但是,當介賓短語中的賓語指人并且是單個名詞或代詞時,只能用“對”如: 他對同志很熱情,(不能用“對于 ”) 對黨、對人民,他是一片忠心。(只能用“對”) 使用“對、對于 ”要分清誰對誰。比較: 游泳對我是很感興趣的。 我對游泳是很感興趣的。 “跟、同、和、與、”這四個介詞都用來介紹同主語的動作相關(guān)聯(lián) 的對象,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相對的說“跟”多用于口語,“與”多用于書面語,“和、同”都 可以用。如: 我跟同學(xué)們一起看電影。(相關(guān)聯(lián) 的對象是“同學(xué)”) 我和相處多年的老朋友分別了。(相關(guān)聯(lián) 的對象是“老朋友”) 你跟我的高度差不多。(表比較,與“差不多”呼應(yīng)) 我跟你不一樣。(表比較,與“不一樣”呼應(yīng)“) “跟”常常同動詞“比”、“比較”配合使用,如;: 我跟你比一比。 “給”介紹行為動作的對象。如:老師給我們講了劉胡蘭的故事。 又如:小李,給我打個電話。 “給”可以表示被動,相當于“被”:如: 我給他難住了。(相當“我被他難住了”) 孩子給嚇壞了。(相當于“被 嚇壞了”) “給”當動詞使用時,后面可以是一個賓語,也可以是兩個賓語,如: 你快給我?。?#8220;給”當動詞,帶一個賓語“我”’) 你給我一枝筆。(“給”當動詞,帶雙賓語,近賓語是“我”遠賓語是“一枝筆”) 那枝筆給我弄壞了。(“給”當介詞,組成介賓短語“給我”當狀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