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的韓愈,古文辭類篡選文775篇,其中韓愈獨占130余篇,約1/6強)
韓愈第一段分析現(xiàn)在看來實在立不住腳,因為他舉了傳說中的黃帝等人長壽的例子,用來說明,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皇帝們的壽命都很長;后面的闡述,把佛指舍利子看作“兇穢之余”,實在是不敬到了極點,韓愈早衰,在《祭十二郎文》中就有“齒牙動搖,念諸父兄皆康強早逝,...豈能久乎?”(寫這篇文章時也就是剛四張吧),結(jié)果韓愈活到了65,亂世之中,算長壽了。這種情況也發(fā)生在中唐詩人白居易身上,白居易年輕時就有詩“年少已多病,此身豈堪老”,結(jié)果壽至75(洪邁.容齋隨筆)
(白居易,作的是言官,兄弟白敏中因他的原因官至宰相)
翻譯一段《諫迎佛骨表》:佛本來是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中的人,也不通中國話,衣服與我們也不一致...不懂得君臣的道義和父子情義(佛不承擔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假如釋迦牟尼還活著,奉他們國家命令來中國(大使?),來京師朝拜,陛下您能接納他,也不過是接見一下,送件衣服給他,護送出境,而不會讓他蠱惑百姓,何況他已經(jīng)死了那么久,只是一把枯骨,“兇惡而丑陋,大家都不要的東西”,豈能隨便進入皇宮這種禁地?孔子說“鬼神應該敬而遠之”...建議把這些骨頭送給負責這種事情的官員,丟到水里或火里,永遠根除(消極影響),讓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皇帝您,大圣人的干的事情,這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嗎?多痛快阿!佛如果真的有靈異,能夠降下災禍和鬼祟,凡有遭殃的事情,都加到我身上(韓愈真能大包大攬),上天在此,我決不后悔...。
結(jié)果此表上了不久,佛祖就通過唐憲宗降下了災禍,韓愈被貶到了潮州作刺史,州刺史如果在東漢,那是相當于省長一級的高級官員,但到了唐朝,首先州的概念大大變小,刺史也成了倒霉蛋們常掛的虛銜,比如“二王八司馬”中,劉禹錫和柳宗元們,分到的就是邊遠軍州的“刺史”。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對佛教的重大打擊,稱之為“三武滅佛”,分別發(fā)生在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時期,狂熱篤信佛教的皇帝也有,比如韓愈提到的梁武帝蕭衍。有些自己沒主意的皇帝如唐代宗,宰相元載,李縉都佞佛,李縉尤甚,至不食葷血。并告訴皇帝,所有的好事都是佛帶來的,比方安史之亂之所以能夠迅速平定,土蕃回紇的退兵,仆固懷恩叛亂的平定,都非人力能為,而是佛的意思,唐代宗于是改變了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也開始虔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