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我們曾經(jīng)的快樂
又回到了生活多年的學校,實屬無奈。有時還小開玩笑,說自己與學校有緣,畢業(yè)了還多次“造訪”。人生踏出的第一步就這樣有點迷失,未免心酸。身邊的朋友工作的工作,還有的繼續(xù)深造,但都相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聚。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操場邊上,回憶著這里帶給自己的苦苦樂樂,微笑和眼淚,努力找出一些熟悉的東西,但想啊想、看啊看,一切都顯得很陌生。于是乎,我想到了過去,遙遠的過去,那個睡在包谷殼上看星星月亮的過去。
我一邊回憶著,一邊記錄著我們同時代的朋友都經(jīng)歷過的歡笑、眼淚,游戲和搗蛋?,F(xiàn)在把他們羅例出來,共同品懷。 我們曾經(jīng)玩過的游戲: 1、“彈弓”。它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最值得回味的,比比誰的射程遠,誰的彈力強,誰的準心好,誰的制作得最好。我們用它來"消耗"最美的時光,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回味。 2、“弓箭”。我外婆家里有一大片竹林,每次去玩的時候,就是顯示自己高超制作水平的時候。我們挑選合適的竹竿,用麻繩做弦,然后小火錘煉一下,最后還要做一些箭桿,呵呵,之后就是去射那紅艷艷的山茶花,或者綠油油的山茶花,有時看見那里有只飛鳥,也是禁不住試試手氣。 3、“鐵環(huán)”。能帶給人快感和激情的莫過于鐵環(huán)了。每次都是長距離“旅途”,希望再很長時間內(nèi)一直發(fā)動它,不要“熄火”??梢哉f,因為它,我們跑步的速度更快。 4、“彈杏核”。每年杏子成熟的時候,就是我們最“繁忙”的時候。我們總會記得誰家的杏子結(jié)的最好,誰家的杏核最大。每天早晨,我們會找很多機會去撿拾落在地上的杏子,掏出它們大大的杏核??臻e時間,就與朋友們一起彈杏核,或者玩撲克看誰能贏得更多,或者在一個大的杏核里面裝上鐵等重物,用來應(yīng)付各種挑戰(zhàn)。因為它,我們逃學過,偷竊過,跟蹤吃杏子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過............. 5、“抓石子”。一種積分游戲,玩法多樣,別有趣味。我還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我人小,手也小,因此是被“欺負”的對象。 6、“紙三角”。說實話,發(fā)明這玩意的人一定不是個愛學習的朋友。在那個物質(zhì)嚴重缺乏的時代,誰有這么多書啊紙的折這東西來玩。為了玩樂,我們晚上偷偷地在被子里撕書,拆紙,做好后好好放好怕被跟父母看到,往往第二天回來后就輸完了。很多書本課程還沒上完,就已經(jīng)看不到了,成為了歷史,也沒少被父母打罵,老師體罰(提著你的耳朵轉(zhuǎn)幾圈)。 7、“訂土地”有意思吧,一種類似于二戰(zhàn)時候力強瓜分戰(zhàn)敗國的游戲。只要一下雨,或者哪里有一塊濕潤的地方,那我們隨身攜帶的小刀就“仍”向哪里。往往是整個學校操場“滿目瘡痍”,產(chǎn)不忍賭,可卻給無數(shù)人特別是山村的小朋友帶來無盡的歡笑。
8、“地菠蘿”。普通話忘記叫什么了。我們都是自己做的,有時會訂一顆釘子,或者箍一輪鐵圈,連附件都是上好的粽葉,這樣會使他轉(zhuǎn)得更久,與別人的對抗也顯得有實力。
9、“紙飛鏢”。有意思吧,用一張小紙折疊而成,射程遠,嫩重復使用。 10、“斗雞”。電影看過吧,不過不是兩只公雞在那里叫嚷,而是兩個或者多個人單腿而立,另一只腿用雙手抱著,進攻對方。玩這游戲的要點有人要高,進攻速度要快,還要有力。那時候老師和父母的嚴厲禁止玩這游戲的,因為有很多朋友因為它斷腿少胳膊的,很恐怖。 當然,還有很多游戲,比如制作竹笛、紙風箏、竹制飛輪、紙制小船、小麥嚼泡泡糖、筷子加針制作飛鏢、稻草繩等。
我們曾經(jīng)的搗蛋: 1、偷。呵呵,不要笑,也不要認為我們很壞。其實那個時候,它可以作為我們成長的標志之一。我們總是很清楚的記得誰家有水果,有些什么水果,或者誰家地里有黃瓜,等到成熟的時候也希望自己第一個出現(xiàn),否則也成為了別人的美餐。說實在的,也就當成物質(zhì)缺乏下的一種滿足欲,至于犯法的事情還是不敢涉及。畢竟我們都受到了父母們“良好”的教育。 2、煙熏老鼠。這不是欺負小動物,而是老鼠太多了,多的你走過去它們都無動于衷。每當放牛的時候,就拿著鋤頭,鐮刀,火柴(很少有打火機),隨便在哪里報一堆稻草,找一個老鼠洞就下手,呵呵,幾位小朋友共同分工分管每一個可能逃跑的區(qū)域,等老鼠受不了逃出來的時候,要么毛也燒光,要么被我們用石頭砸,鋤頭挖,總之,殘忍至極。 3、換零食。可別說,那時候不像現(xiàn)在,家長很少給零花錢,或者壓根兒就沒給過,家里能作零食吃的東西也沒有。不知誰開的先例,背著父母把家里的玉米?;蛘叽竺椎蛢r賣給商販,或者在商販那里直接換取零食(都是泡桐、餅干之類的小玩意)。量不是很大,但很頻繁,次數(shù)多了難免被父母發(fā)現(xiàn),那時候你就得準備“體能訓練”吧,很好笑的是,村里有幾位朋友因為這樣還“遠近聞名”,成了家長教育孩子的模板。記得我干第一次就被父母發(fā)現(xiàn),耳朵都給揪紅了。 4、搗鳥窩。這個話題不想深入,現(xiàn)在我們都很愛大自然。 5、逃、躲。這可不是有人來追殺你,你保命的方式。那個時候,家長一般顧家務(wù)因此很少管教孩子,久而久之,我們就養(yǎng)了很多陋習。比如我一位表弟,因為做錯事,她母親氣得用繩子把他吊起來,然而事后他一個人溜走了幾天,住在離家很遠懸崖邊的一個山洞里面,每天靠拔人家地里的蠶豆度日。他父母那個急啊,拉動全村有生力量尋找了幾天,直到他自己出現(xiàn)。后來他說,那里有很多墳墓,但自己從沒有怕過。不知你干過沒,反正我是不敢。 6、打水仗、雪仗。給你說,這不像現(xiàn)在的小朋友玩家家,意思意思一下就認為自己體驗很深了。我們分組,一般分為兩組,見對方的進攻,有時幾個人圍著一個人,要么一桶水就向他潑去,要么拿著很大一團雪,使勁砸去,那可是要命的,直到對方喊爹罵娘了才肯放手。 7、群毆。一種農(nóng)村孩子喜歡玩的游戲,也是分組,見誰就的拳打腳踢,只是不能抓著對方打。特別是放牛的時候,這游戲一般都少不了。記得有有一次,我一腳就把村里一孩子下巴踢到,險些牙齒都掉了幾顆。我著急后跑了,聽說連著哭了將近兩小時。作孽啊。 還有很多,像捉蜻蜓喂螞蟻,捉知了、偷人家雞蛋、哄別人家小孩零食吃、仍石子比賽等等。 我們曾經(jīng)的快樂: 1、跳繩。大部分是稻草做的,但很有氣氛,老師同學一起加入,快樂無窮。 2、捉迷藏。為了一個承諾,曾經(jīng)幾天不出現(xiàn),可愛吧。 3、放鞭炮。危險但伴隨著快樂,都成了我們成長的一個標志。
還有很多很多,它們曾經(jīng)屬于我們,卻正在消失。每次回家里看到那些農(nóng)村小孩還在玩這些游戲的時候,心里總是酸酸的,他們還沒有走進新的時代,相反,我們遺留下來的東西卻也屬于他們,屬于買不起新玩具卻童心不減的人群。但愿這些能帶給們快樂,而不是回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