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2008年7月9日 10:52:48來源: 廣州日報
“從近代華僑華人追隨孫中山出資出力為中國革命奔走呼號,到今天為四川地震捐款捐物支援災區(qū)人民重建,都可見華僑華人的拳拳赤子之心、報國之情。”廣州博物館館長程存潔說,華僑華人情系桑梓,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復興、為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5?12”汶川大地震后,各地華僑華人心系災區(qū),其愛國情懷無不令人感動,舉辦這一展覽,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深入了解華僑華人的奮斗歷史,銘記他們對祖國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 珍貴文物搶先睇 孫中山墨跡“志在沖天” ?。◤V州博物館藏) “志在沖天”墨跡由楊仙逸將軍的兒子楊添藹于1981年10月10日捐贈給廣州博物館。楊仙逸烈士,廣東香山縣(現(xiàn)中山市)人,1917年,應孫中山航空建國救國的號召,商請其父獻出家產(chǎn)購置飛機,本人又在美國物色有志華僑青年組織飛行訓練班。1922年,組成了我國第一支空軍隊伍,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空軍之父”。1923年,他在東征途中不幸犧牲,時年僅32歲,孫中山為表彰其功績此橫幅。 “豬仔錢” (華僑博物院藏) “賣豬仔”形象描述19世紀中后期華人被迫或被誘騙到海外做苦工的辛酸歷程。豬仔錢十分罕見,本次展出30枚豬仔錢均為瓷質(zhì),正面中間飾有小鳥、蜘蛛等圖案,或飾有公司、商鋪等文字字號。看似潔凈的“豬仔錢”蘊涵的卻是一段段鮮血淋淋的豬仔貿(mào)易史。專家介紹,“豬仔錢”是種植園主、礦場主支付契約華工工薪的代用幣。它只能在雇主的種植園或礦山企業(yè)中流通,以此強迫華工在公司的店鋪消費。據(jù)史料記載,雇主為引誘華工耗費積蓄,在種植園內(nèi)甚至開設賭局、煙館、妓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聯(lián)合反攻大戰(zhàn)圖》和《日本全部投降》彩色宣傳招貼畫 (華僑博物院藏) 新加坡華僑陳來華捐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后,華僑創(chuàng)作的流傳于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彩色宣傳招貼畫。 紅頭巾木雕像 (華僑博物院藏) 早期在南洋謀生的華僑女性依然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 (編輯: 陳綺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