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金三角”詳解

 南丹山人 2009-07-02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東南亞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邊境地區(qū)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qū)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老撾的瑯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瑯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zhèn)3000多個??偯娣e為19.4萬平方公里。


  

                罌粟地里警戒的泰國士兵

由于“金三角”地區(qū)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于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后,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yè),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游客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qū)罌粟種植的發(fā)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后到該區(qū)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并對鴉片采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qū)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區(qū)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qū),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fā)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qū)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yè),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zhàn)經驗。
  

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于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在“金三角”地區(qū)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qū)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fā)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qū)販運的海洛因占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qū)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qū)毒品生產并未停止,仍是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qū)。
  

罌粟并非金三角地區(qū)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區(qū)的毒品問題與這個地區(qū)的政治和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正是由內外政治勢力的影響,才導致鴉片經濟的不斷強化和發(fā)展,最終成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國之一。

金三角地區(qū)的毒品問題的日益嚴重。從歷史、地域、毒品數量和毒品質量的發(fā)展上看,我們可以交將金三角地區(qū)的毒品發(fā)展簡單地分為幾個階段:殖民時代(以1954年奠邊府戰(zhàn)役的結束為標志),國民黨殘部時代(大至為1950年代10年時間),越南戰(zhàn)爭時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時間)、坤沙時代(1980年代前后10多年時間)、坤沙后時代(坤沙投降到現在)。

從鴉片主產地域的變化看則是:老撾時代、泰緬邊境時代、緬北邊境時代;從數量上看是毒品的種植面積和鴉片的產量的跳躍式的增加;從質量上看則是毒品種類的不斷發(fā)展,經歷了由傳統(tǒng)的“鴉片王國”過渡到“海洛因王國”和“冰毒王國”的轉變。


勿忘南疆英烈 ――守土拒毒“藍旗軍”
  

“金三角”,世人皆知,與南美哥倫比亞并列,乃世界兩大毒巢之一。然而,鮮為世人所知的是,在這里播下第一棵毒種的是罪惡的英國人。而同樣鮮為人知的是,為抵御英夷的侵略、植毒,抗議割地投降的滿清當局,在棄職知府林洪烈的領導下,漢、傣兩族共組藍旗軍,在極其艱苦無助的形勢下與英賊展開了可歌可泣的斗爭。
  

1825年,一支全副武裝的英國考察隊到達今天所謂“金三角‘的地區(qū),而當時還沒有“金三角”這個名字。和在地球其它地區(qū)活動的英國人一樣,這支考察隊同樣抱著勘察地形、吞疆納土賊心。他們用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先進武器,很快驅逐了大部分原住民,并以金三角北部的果敢縣為大本營,安營扎寨。通過對這片地區(qū)的全面考察,英國人認為此地非常適于種植鴉片,歷經三年試種,非常成功,于是開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開始大面積種植。而收獲的鴉片則大部分銷往中國內陸,毒害國人。
  

當時,英賊所處的地區(qū)為中緬交界地帶,是今緬甸撣幫族(即中國傣族)的主要分布區(qū)。其中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另兩縣名字不詳、面積不詳)隸屬中國,為云南省管轄。因而,英賊的行動遭到了緬甸王朝的極

力反對,當地撣幫族紛紛起來與之斗爭,加之強大的清政府也出面干涉,于是很快將之驅逐。但是,以侵略擴張為基本國策的英夷,已充分了解到緬甸的經濟價值,及其作為未來進犯中華帝國的地理戰(zhàn)略價值。于是很快以英屬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開戰(zhàn),兩次武裝占領,滅亡了緬王朝,并將其并入印度,作為一個省份。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大清帝國慘敗。自此,五千年古老帝國的偉大尊嚴同其廣大領土一樣,被新興的西方列強迅速鯨吞蠶食。
  

1886年7月24日,清王朝在英夷的武力脅迫下,與之簽定屈辱的《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將云南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割讓給英夷。這樣,英夷全面控制了金三角地區(qū),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大肆播種罪惡的種子。
  

林洪烈,原果敢縣知府。在果敢被割讓后,林公憤然辭去清廷另授予的車里(景洪)知府之職,率摹下一千多忠義官兵,
  

孤軍與英賊對抗。
  

羅之曼,當地撣幫民族首領,激烈反對英夷役使族人種植鴉片,揭桿而起反抗英賊。羅部很快遭到了英軍的血腥鎮(zhèn)壓,被迫率殘部退入深山,堅持抗爭。林洪烈起兵后,羅之曼便率部投奔,與林合兵組成了“抗英藍旗軍”。
  

藍旗軍組成后,林洪烈為大元帥,羅之曼被封為大將軍,廣納忠勇義士,擁兵兩萬余人,與英軍長期作戰(zhàn)。藍旗軍與英軍對峙長達五、六年之久。期間大量破壞鴉片田,消滅英軍有生力量,給其以有力的打擊。英夷

對這支軍隊毫無辦法,于是采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壓,要求出兵配合鎮(zhèn)壓藍旗軍。而腐敗無比的清政府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可嘆忠義而善戰(zhàn)的藍旗軍兩面受敵,又無援軍,雖誓死抵抗,卻怎奈寡不敵眾,開始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林洪烈與羅之曼帶領五千將士退到薩溫江邊,遭到英軍和清軍的合圍。五千精英終于彈盡糧絕,血染薩溫江,全部壯烈犧牲。
  

藍旗軍失敗后,英夷即暢通無阻的役使當地人民大力種植鴉片,最終使金三角地區(qū)成為今天的鴉片基地,成為包括當今英國政府在內的西方國家當局所強烈指責的毒品發(fā)源地。而本屬中國的果敢、班洪四縣至今一直

由緬甸控制。

總結有三:
  

1)由衷嘆服以林洪烈為首的藍旗軍將士,在南疆極盡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孤軍奮戰(zhàn)保衛(wèi)國土,最終捐軀,拳拳愛國之心不言自明。尤其是林洪烈大帥,在當時社會以作官為人生最大追求的人文環(huán)境下,在邊地知府即是說一不二的“土皇帝”的社會現實狀況下,同時也是在國土淪喪、邊民即將被奴役的屈辱時局下沒有茍且偷生,而選擇了毅然辭官,浴血抗爭的道路,雖最終失敗獻身,卻以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一篇中華民族傲然不屈、守土拒毒的偉大篇章,決不能為我們這些后世子孫所忘記!
  

2)百年屈辱史,古老帝國喪失了無盡疆土和尊嚴。然而在關注蒙古、庫頁、硫巰,欣喜于港、澳回歸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忘記遙遠南疆還有一塊領土為異國控制。如不能將這些失地收回,我輩如何面對為我們開疆拓土、浴血守邊的列族列宗?
  

3)在當今反毒事業(yè)上,英國是走在最前列的國家之一。表決心、撒鈔票,支援國際禁毒組織,自認受害最深,作“苦菜花”狀。但不知其是裝傻還是真傻,最早的大毒販子,比現在的“哥倫比亞販毒集團”或“金三角販毒集團”大不知多少的販毒組織,就是浪漫、溫柔、賢淑、富余愛心的戴安娜王妃她前婆婆的老祖宗!而從建軍性質、活動宗旨等方面來說,
  

中國的“抗英藍旗軍”是世界上最早的武裝禁毒組織!

一支沒有祖國的軍隊
  

第8軍在湖南戰(zhàn)敗之后,李彌退往臺灣,將手下的將士丟下不管,一個人跑了。其中,93師一路敗退南下,從廣西,逐漸退到了緬甸和泰國、老撾的交界處,才安頓下來。
  

在敗退途中,曾經有一個士兵因為實在是饑餓難忍,跑到旁邊的莊稼地里,偷摘了農民的紅薯,被連長當場槍斃?!l說國民黨軍隊都是沒有軍紀的?正規(guī)軍一樣也是很嚴格的。整整半年的時間里,第8軍93師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在50年的除夕之夜,終于逃出了共軍的追殺,進入了緬甸的領土。在逃跑中,93師和另外一個團、一個師的殘部,將不愿意投降共軍的7千名士兵和家屬帶到了異國的土地上。
  

但是,緬甸政府不想接納他們,于是戰(zhàn)爭開始了。雖然國軍將士在內戰(zhàn)中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但對付緬甸政府軍,還是綽綽有余的。三下五處二,將緬甸軍打的落花流水。終于在金三角站穩(wěn)了腳跟。緬甸政府于是

向聯合國投訴,這是后話了。

李彌一看自己的殘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腳跟,并且打贏了緬甸政府軍,馬上跑出來說——我的軍隊在中國邊界取得了勝利,這里是反攻大陸的基礎,然后四處找外援??墒?,93師的弟兄們早已經不想再打了,長年的征戰(zhàn),使得國軍官兵只想早點回到臺灣,但是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里要資本,留駐云南的第8軍殘部正好證明自己的作用。

休整了一年之后,李彌要求93師反攻大陸。開始,國軍攻勢迅猛,連奪4個縣城。但后來在3個解放軍師的包圍下,終于落敗,再次退回緬甸。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xié)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xié)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zhàn),國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但也是慘勝。國民黨殘兵以不足萬余之力,硬是打敗了印緬聯軍。徹底在中緬邊界站住了,后來聯合國決議,國民黨余部撤往臺灣,李彌要求將老弱病殘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沒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陸了,他們想回大陸,但政府不答應。就這樣,在金三角有了一只沒有祖國的軍隊……

后來,為了生存,開始種植鴉片。這么多年來,他們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滇緬邊區(qū)的第一次反攻大陸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其影響力是很大的!李彌在臺北更是興奮不已,說——以自己殘兵不足3000余眾,在一周內連克4縣,說明了“云南反共復國軍”的戰(zhàn)力是強大的,云云。話也有道理,國軍打了共軍一個措手不及,后來緊急調派3個師數萬人,才擺平。此后在昆明成立軍區(qū)和建設軍校,也和當初的繳匪有很大關系。
  

50年代末,共軍和緬甸政府達成協(xié)議,暗地出兵滇緬邊區(qū),剿滅蔣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順利。1、國軍已經在滇緬邊區(qū)經營多年,又熟悉地形地況;2、共軍出國作戰(zhàn),氣候地理不明,補給不足因此,此次進剿成了追擊作戰(zhàn),共軍一撤,人家又回來了后來,李彌將老弱病殘的約3300名將士撤回臺灣,但還是留下了約2500名將士作為反攻大陸的主力基礎。基本是以兩個團的編制,師部人員撤離了。
  

60年代以后共產黨已經徹底在中國大陸站穩(wěn)了腳跟,但隨著1965年國民黨又一次的返攻大陸的狂潮的臨近,李彌再次要求滇緬邊區(qū)的國軍將士積極準備二次反攻大陸,但是留守滇緬邊區(qū)的國軍將士很清楚自己的實力,能老老實實呆著就不錯了,誰非要出去找死?于是,將士抗命,此事終于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國開始向周邊地區(qū)進行共產主義輸出,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都先后爆發(fā)了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緬共和政府軍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現在緬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親就是堅決反共的。

這時候,93師的國軍將士為了獲得緬甸政府的居留承認,又不得不再次和緬共進行戰(zhàn)爭。后來,緬共無法取得勝利,國軍將士也傷亡慘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沒有補給(自從李彌按照聯合國撤兵之后,93師經泰國的補給線也被凍結了。)所以,剩下的兵員越來越少了,在滇、泰、緬邊區(qū),形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武裝,緬甸政府是徹底的沒有辦法了,就想通過收編國軍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戰(zhàn)力,但是93師的將士不愿放棄自己的祖國,不想加入緬甸籍。
  

后來,連年的戰(zhàn)亂,沒有補給,國軍和緬共還有支緬分隊的共軍將士開始集體在金三角地區(qū)種植鴉片,形成了現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加工基地!種植鴉片籌集軍費的做法,在中國很流行。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

放之后,中美蜜月時期,留守滇緬邊區(qū)的93師的老兵大多已經成為花甲之年了。他們向祖國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國,畢竟50年前的那場戰(zhàn)爭,已經成為過去了……但是,不知道處于什么原因,大陸政府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只有再次轉而請求留居緬甸,但緬甸以上次拒絕為由拒絕了他們的申請。
  

終于,留守滇緬邊區(qū)近40年的93師官兵,成了一只沒有祖國的軍隊……


他們畢竟都是炎黃子孫,他們每年還在過著春節(jié)、端午、中秋,唱著中國的民歌,講著中國的語言……
  

在異國他鄉(xiāng),為了生存不得不和緬甸政府軍開戰(zhàn)、和印緬聯軍開戰(zhàn)、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陸、他們和黑幫開戰(zhàn)、他們和緬共開戰(zhàn)……
  

40年了,他們?yōu)榱松?,進行著不懈的戰(zhàn)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堅忍……
  

緬甸金三角

早春是罌粟花開的時節(jié)。當金三角的罌粟花盛開的時候,小小的金三角卻在中南半島激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政治漩渦。為了安撫當地少數民族、鞏固邊境,緬甸在禁毒中一直采取極為謹慎的姿態(tài);泰國深受緬甸毒品之害,與緬甸還存在領土糾紛,在反毒過程中不得不權衡自己的得失;美國當然重視禁毒,不過對于美國而言,讓緬甸現政府倒臺或許更重要;中國在積極幫助緬甸禁毒,但對于影響邊境安寧的跡象,卻也不得不加以警覺。

嬌艷的罌粟花和毒品是“金三角”聞名于世的原因。

緬甸與美國反毒品合作開始于1974年。至1988年,美國共向緬甸提供了6800萬美元的援助。在1988年美國因緬甸軍政府“鎮(zhèn)壓民主運動”而對緬甸實施制裁以后,美國麻醉品管制局仍繼續(xù)著與緬甸緝毒官員的合作。


早春二三月是罌粟花開花的時節(jié)。按理說,經過這么多年的合作,對金三角毒品的治理應該有明顯的起色才對。然而,當游弋在太空的美國衛(wèi)星劃過金三角的時候,卻發(fā)現了依然漫山遍野盛開的罌粟花。遙測表明,緬甸北部金三角地區(qū)為主的佤邦地區(qū)的罌粟種植面積有增無減。這使得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佤邦。


緬甸:左右為難


緬甸政府對緝毒的態(tài)度和立場非常謹慎。如果國際組織和國外肅毒機構能夠提供援助,他們愿意進行合作,然而,如果要在短期內清除金三角地區(qū)的毒品,緬甸政府也的確面臨著實際的困難。


1989年12月3日,丹瑞大將在接見即將赴維也納參加國際麻醉品組織第11屆特別會議的緬甸代表團時說:“在緬甸山區(qū),罌粟不僅是一種容易種植的作物,而且歷來被當作傳統(tǒng)藥材種植。另一方面,罌粟運輸方便,能賣好價錢,生產周期短,因此,除罌粟外,他們不想種植其他作物。此外摧毀罌粟田會引起少數民族的憎恨,影響民族之間的團結。這樣等于把他們推向反政府武裝一邊。因此,幫助他們搞種植替代,建立新的生產秩序,扎扎實實地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比摧毀罌粟田更為重要。”


2002年3月上旬,泰國新泰國黨副主席布薩·楚蒂庫透露了來自美國的消息:“美國在泰緬邊境一線不排除采用軍事手段,對佤聯軍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摧毀罌粟田)?!?月18日,美國國務院負責毒品及執(zhí)法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蘭德·比爾和反恐特使弗朗西斯·泰勒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發(fā)言時也指責佤聯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與全世界毒品貿易有聯系的恐怖主義組織”。


鑒于2002年春對緬政府明顯不利的國際局勢,2002年3月22日,緬甸現任總理欽紐上將抵達緬北重鎮(zhèn)臘戍,專門召開了有緬北果敢、佤邦、克欽、撣東4個特區(qū)參加的禁毒會議。欽紐在會上說:“國際社會指責我國毒品泛濫,給緬甸帶來了很大危機。中緬將聯合對我各特區(qū)進行搜查,徹底禁毒。為了民族利益、國家的安危,我們必須禁毒。這是最后一次機會了?!?/p>


佤邦政府:虛與委蛇


2005這個數字猶如一把尖刀懸在緬甸佤邦聯軍的頭上。因為,距離佤邦政府自己承諾的,2005年佤邦轄區(qū)將成為“無毒區(qū)”,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了。但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農民仍然靠種植罌粟活命。


佤邦禁毒有三大難題:1.當地農民不認為鴉片是毒品,在他們頭腦里,沒有鴉片,就沒有飯碗。2.種植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要勞動,要投資,要技術,當地農民一樣都不具備。此外,無論收成好壞,鴉片最終能賣出去,而生產糧食或經濟作物卻要擔風險。3.當地信息閉塞,一些人思想十分僵化,政府一旦宣布禁種大煙,他們便跑到一些深山里種植。


實際上,要兌現佤邦聯軍禁毒諾言是很困難的,因為對于擁有2萬人軍隊的佤邦政府而言,“以毒養(yǎng)軍”的任務繁重。而且在沒有外援和政府撥款的情況下,任何基本建設的資金投入也只有從毒資中來。據有關部門的預測,在本世紀頭10年,佤聯軍轄區(qū)仍將是我國境外最大的毒源地。


然而,佤邦聯軍在禁毒上又不得不表現出積極的姿態(tài)。原因有四:一是來自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壓力。同時,他們重視同中國的關系,認為與中國保持友好和睦關系是其對外政策的基石。因此,中國禁毒的壓力,迫使佤聯軍作出了“毒品不走中國通道”、“絕不能因為毒品問題成為中國的敵人”的承諾。二是為了改善國際形象、爭取國際援助、發(fā)展壯大自己,也必須打禁毒牌。三是多年的毒品經營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資本,可依靠毒資進行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在禁毒改植方面作一些讓步無傷大局。四是1990年代末以來,佤邦“冰毒”生產規(guī)模迅速擴大,人工合成毒品的生產無需種植,而且利潤更高,因此即便是不種罌粟,照樣可以生產新的毒品。從目前的趨勢看,佤聯軍的毒品替代不是以正常的經濟活動來替代罌粟種植,而是根據國際毒品市場需求的變化以人工合成毒品生產替代鴉片和海洛因生產。


泰國:頗費思量


泰國是佤邦毒品的最大受害者。雖然泰國方面已積極防止緬甸的毒品流入泰國,但由于泰緬邊境很容易滲透,故阻截毒品流入難以立時見效,目前仍然至少有85%的緬甸毒品流入泰國。


然而,泰國與緬甸之間還有復雜的領土糾紛。泰國一方面要阻止毒品流入,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緬甸政府以禁毒為名改變邊界現狀的做法。


緬甸提出的禁毒措施中,與替代種植相配合的是煙民南遷。南遷顯然是戰(zhàn)略上的考慮。從90年代佤聯軍幫助緬甸政府軍打垮坤沙部隊后,這一帶就劃為佤聯軍的勢力范圍。對于緬甸政府而言,泰緬邊境一帶許多村寨的歸屬問題一直比較模糊,究竟是歸泰國還是緬甸所有,爭議不斷,由此也常引發(fā)泰緬邊境頻繁的戰(zhàn)事。大量移民是一種事實上對此地的占領。而對于佤邦而言,泰緬邊境是佤邦毒品南下通往全世界最主要的通道,在這個通道上遍布10萬佤族農民,其意義對佤邦自不待言。


毒品問題摻雜其中,使泰國的處境頗為微妙。名義上,泰國不能因為反對佤邦南遷而阻撓緬甸政府的禁毒工作,從而背負上阻撓禁毒的罪名。但實際上,泰國政府也可以利用佤邦至今仍在從事販毒活動的罪名,打擊佤邦與控制邊界并重。


2002年5月下旬,泰緬兩國因亞洲頭號大毒梟魏學剛而導致關系緊張就可見一斑。魏學剛是被美國懸賞200萬美元全球通緝的世界12大毒梟之一。泰方曾以代號“143”的軍事演習為名向邊境調兵,準備借機消滅對泰國構成威脅的魏學剛的武裝力量。緬方認為這種行為已威脅到了緬甸的國家安全,因此關閉了泰緬邊境的3個重要關卡。盡管泰國防部長差瓦立最終下令終止演習,但他信總理發(fā)誓:“不管是死是活,泰國都要把緬甸大毒梟魏學剛捉拿歸案。”


中國:恩威并重


1980年代以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傳統(tǒng)“中轉國”禁毒力度加大,而我國由于改革開放,對外交流和邊境貿易增多,販毒集團向我國進行毒品滲透于是有了可乘之機。近年來,“金三角”地區(qū)制販冰毒、“搖頭丸”等苯丙胺類毒品活動日益猖獗,在大量向我國傾銷該類毒品的同時,還利用我國作為化工大國和天然麻黃素生產國的便利條件,從我國走私易制毒化學品出境,作為生產海洛因、冰毒等毒品的原材料或重要配劑,增加了我國禁毒工作的壓力和難度。


中國重視禁毒工作,也給予了緬甸極大的幫助。佤邦目前58%的區(qū)域已完全或部分禁種罌粟,這首先就是中國的功勞。中國一直通過向“金三角”輸入各種糧食作物以替代罌粟種植。據云南省禁毒委員會的統(tǒng)計,1992年至2002年,云南省以3億元的投入和3000多人次的技術援助,幫助金三角地區(qū)發(fā)展了替代植物45萬畝。在佤邦地區(qū),在中國的幫助下,原來的大片罌粟地都變成了水稻田。聯合國禁毒署稱,這項“金三角”綠色禁毒工程是“全球禁毒史上的創(chuàng)舉”,是“造福全人類的宏大工程”。


在敦促緬甸禁毒的同時,中國也高度關注該地區(qū)穩(wěn)定。2003年10月6日溫家寶總理在印度尼西亞巴里島會見了緬甸總理欽紐,闡述了中國政府重視發(fā)展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政策和主張。溫家寶表示,我們希望緬甸保持穩(wěn)定,經濟得到發(fā)展,促進民族和解進程。中國愿加強與緬甸的互利合作,加強在農業(yè)、資源開發(fā)、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邊境管理和禁毒方面的合作,共同打擊跨境犯罪,維護邊境地區(qū)穩(wěn)定。


前一段時間,有關中緬邊界地區(qū)的一系列軍事調動曾引起了國際觀察家的種種猜測。2003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中緬邊境,與原先的武警邊防部隊換防。隨后不久,緬甸政府就把離泰國較近的彬文那(Pyinmana)定為緬甸的第三大城市,并把中央軍區(qū)遷移到彬文那。


境內外人士對中國邊防軍進駐中緬邊境一線的評價是:中國加強中緬邊境秩序管理,將加大打擊邊境走私販毒活動的力度,對緬境內靠近中國邊境一線的賭博活動將起到較大威懾作用。駐軍有利于維護邊疆穩(wěn)定,社會安定,并積極推動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美國:禁毒也是一種政治武器

美國對緬甸的政策是以壓促變,改變緬甸政權的性質。美國當然關心毒品問題,但是當緝毒與政治發(fā)生沖突時,緝毒必須讓位于政治。于是,在美國政府因為“不民主,侵犯人權”而譴責緬甸軍事當局的同時,美國派往緬甸協(xié)助緝毒的麻醉品管制局的政府人員卻在贊揚緬甸軍事當局“強有力的反毒政策”。但結果是,3名被派往緬甸的麻醉品管制局的官員受到了紀律處分。


1994年4月23日,前總統(tǒng)卡特時期的緝毒顧問伯恩在訪問坤沙MTA總部期間,親自發(fā)表一份聲明,聲稱:“我認為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有愿望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并以新視野去看待毒品問題。我亦認為撣邦這里發(fā)生的事情的確是一場合法的獨立運動,毒品問題只不過是一個枝節(jié)問題?!?/p>


據緬甸政府透露,1995年曾有美國人提出向坤沙MTA提供武器和財政援助的建議,作為回報,MTA必須同意在其管轄區(qū)內建立一個巡航導彈基地。但被坤沙拒絕??梢娒绹鴮υ摰貐^(qū)關注的是政治,而并非毒品問題。


近來,美國從人權到毒品問題對中國進行了攻擊。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近日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將中國和緬甸同時列入“主要毒品生產或販運國”名單。

據有關人士分析,美國既然可以攻擊中國西北方的鄰國阿富汗,可以威逼中國東北方的鄰國朝鮮,所以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威脅位于中國西南方與中國關系良好的鄰國緬甸也是可能的。


目前緬甸軍人政權內部不存在變數,國內局勢相對穩(wěn)定,反對派影響有限。而美國至今未能從阿富汗脫身,入侵伊拉克亦備受質疑問難,很難再有精力干涉緬甸問題。既然不能對朝鮮動武,那就更沒有理由對緬甸動武。

既然在朝鮮問題上美國有求中國,那么在緬甸問題上美國就更應該有求于中國。因此,小小金三角仍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牽動各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