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憲慈撰。全書共42卷,1405條。本書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已完稿,但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95年才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前有作者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的自序。本書用作者手稿直接影印出版,并且根據(jù)內文編制目錄,以便翻閱。除每條順次編號外,還給每字加注國際音標。注音盡量依據(jù)作者原意處理。本書目的在于考證廣州話口語本字,所以注音一律以口語音(以別于讀書音)為根據(jù)。廣州音拼寫方案大體依照黃錫凌《粵音韻匯》(重排本)所用的國際音標。
本書是考證廣州話口語詞的權威之作。作者有感于記錄廣州話往往難以下筆,便以字的意義去求本字。作者在為楊鐵夫《鐵城土語語原考》一書作序時指出,廣州話詞語有很多不知本字,主要原因有三種:第一是"多以音變而失其本字",如"飲勝"應為"飲罄";第二是"古已聲誤而今猶沿用之",如" "應作"無";第三是"因葉音而忘其本字",如量詞"舊"應作"具"。
作者每一論說,必根據(jù)訓詁及字書、韻書,例如《爾雅》、《釋名》、《廣雅》等字書爬梳古義,條理精密。此書是研究廣州話本字的楷模。
此外,由于書成于20世紀初,當中保留了不少當時通行的廣州詞語,資料實屬珍貴。如當初稱作"初不律",最后稱作"尾 ",剛才稱為"才遲"等。這些詞現(xiàn)在已用其他詞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