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法常識(2009-02-07 11:14:41)
什么是歷法: 公歷: 公歷是現(xiàn)在世界各國通用的歷法,又稱格里歷,實質(zhì)上是一種陽歷,它的前身是儒略歷。它以回歸年為歷法的基本單位,歷年中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一閏,閏年三百六十六天。一年十二月,分四個季度,每季度的第一個月為三十一天,后兩個月均為三十天,每季度共九十一天,正好可被七整除,都為十三個星期。每個季度第一天固定為星期日,季末為星期六。 農(nóng)歷: “皇歷”的由來: 據(jù)傳:宋代有個學政,有一年主持科舉考試,批閱試卷時,發(fā)現(xiàn)不少秀才把日期寫錯了。問其原因,秀才們回答:“書生晝夜讀書,只能夜觀星月,計算日期,哪有不差一兩天的”。于是,學政奏明皇上,請翰林院來年修撰歷書,以便秀才們掌握光明。由于是皇帝授命編篡的,所以把歷書稱為“皇歷”。后來,皇歷流傳到民間,成為勞動人民計月算日的工具書。 北京時間的來歷: 原來,地球上不同地點的人,看到太陽通過天體子午線的時刻(即正午12時)是不一樣的。為了統(tǒng)一,天文學家規(guī)定東西兩地相距15度。時間就差1小時。地球自轉一周為360度,一度分成24小時。所以地球一小時就等于自轉15度。國際上把全球分為24個“時區(qū)”,我國使用的是東京120度的標準時間,屬于東八區(qū)。“北京時間”就是東八區(qū)時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