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草藥圖譜5

 瑞云惠南 2009-04-30

本頁共展示了26 味中草藥圖片辨別性能與藥用法;



· 吳茱萸 · 天冬 · 喜樹果 · 刺五加 · 金櫻子 · 空心蓮子草

· 延胡索 · 連錢草 · 錦燈籠 · 水菖蒲 · 地膚子 · 龍葵 · 水仙

· 淡豆鼓 · 留蘭香 · 仙茅 · 蓖麻子 · 含羞草 · 鳶尾 · 白扁豆

· 麻黃 · 知母 · 水飛薊 · 虎掌南星 · 榧子 · 大風(fēng)子 · 升麻


▇▇▇▇▇▇▇▇▇▇▇▇▇▇▇▇▇▇▇▇▇▇▇▇▇▇▇▇▇▇▇▇▇▇▇▇▇▇▇

01天冬

關(guān)鍵詞:天冬 中草藥圖譜





  天冬 Radix Asparagi

 ?。ㄓⅲ〤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別名:大當(dāng)門根。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H) Merr.的根。

  植物形態(tài):攀援狀多年生草本。莖細(xì),有縱槽紋。葉狀枝2~3枚簇生葉腋,線形,扁平,長1~3cm,寬1mm左右,葉退化為鱗片,主莖上的鱗狀葉常變?yōu)橄聫澋亩檀獭;?~3朵簇生葉腋,黃白色或白色;花被片6;雌蕊1,子房3室。漿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5月。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園。分布我國中部、西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采制:秋、冬季采挖,除去須根人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性狀:塊根長圓紡錘形,長6~20cm,中部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呈油潤半透明狀。干透者質(zhì)堅硬而脆,未干透者質(zhì)柔軟,有粘性,斷面蠟質(zhì)樣。味甘、微苦。

  化學(xué)成分:含多種螺旋甾甙類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酰胺、瓜氨酸、絲氨酸等近20種氨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并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性味: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白喉。

▇▇▇▇▇▇▇▇▇▇▇▇▇▇▇▇▇▇▇▇▇▇▇▇▇▇▇▇▇▇▇▇▇▇▇▇▇▇▇

02 喜樹果



關(guān)鍵詞:喜樹果 中草藥圖譜





  喜樹果

  Fructus Camptothecae Acuminatae

  (英)Common Camptotheca Fruit

  別名 千丈樹、水栗子、天梓樹。

  來源 為珙桐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實(shí)。

  植物形態(tài) 落葉大喬木。葉互生,卵狀長方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8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全緣,邊緣有纖毛,羽脈10~11對;葉柄紅色,有疏毛?;▎涡酝?,成球形頭狀花序;花萼5齒裂;花瓣5,綠色;雄花雄蕊10;雌花子房下位,1室,柱頭3裂,花盤明顯。果序球狀?;ㄆ?月,果期10~11月。

  生于海拔1000m以下較潮濕處;有種植。主產(chǎn)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

  采制 秋季果實(shí)成熟尚未脫落時采收,曬干。

  性狀 果實(shí)披針形,長2~2.5cm,寬5~7mm,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diǎn)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縐紋,有時可見數(shù)條角棱和黑色斑點(diǎn)。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nèi)有種子1粒,干縮成細(xì)條狀。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喜樹堿(camptothecine)、喜樹次堿(venoterpine)、10-羥基喜樹堿(10-hydroxycamptothecine)、10-甲氧基喜樹堿(10-methoxycamptothecine)、白樺脂酸(betulic acid)、長春甙內(nèi)酰胺(vincoside-lactam)等。

  性味 性寒,味苦、澀;有毒。

  功能主治 抗癌,散結(jié),破血化瘀。用于多種腫瘤,如胃癌、腸癌、絨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等。

▇▇▇▇▇▇▇▇▇▇▇▇▇▇▇▇▇▇▇▇▇▇▇▇▇▇▇▇▇▇▇▇▇▇▇▇▇▇▇

03 刺五加



關(guān)鍵詞:刺五加 中草藥圖譜





  刺五加 Radix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

 ?。ㄓⅲanyprickle Acathopanax Root

  別名 五加皮、 刺拐棒。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 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 l~6m。莖密生細(xì)長倒刺。掌狀復(fù)葉互生,小葉5,稀4或3,邊緣具尖銳重鋸齒或鋸齒。傘形花序頂生,單一或2~4個聚生,花多而密;花萼具5齒;藥瓣5,卵形;雄蕊5,子房5室。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或卵形,后具5棱,有宿存花柱?;ㄆ?~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下及林緣。主產(chǎn)東北。采制 春、秋季采挖,去泥土,曬曬干。

  性狀 根莖結(jié)節(jié)狀不規(guī)則圓柱形,直徑 1.4~4.2cm;表面灰褐色,有皺紋;上端有不定芽發(fā)育的細(xì)技。根圓柱形,多分枝,常扭曲,長3.5~12cm,直徑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皮薄,剝落處顯灰黃色。質(zhì)硬,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有特異香氣,味微辛、稍苦、澀。

  化學(xué)成分 含刺五加甙(eleutherosideA,B,c,D,E,F(xiàn),G)和多糖等。

  性味 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益氣健脾,補(bǔ)腎安神。用于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

▇▇▇▇▇▇▇▇▇▇▇▇▇▇▇▇▇▇▇▇▇▇▇▇▇▇▇▇▇▇▇▇▇▇▇▇▇▇▇

04 升麻



關(guān)鍵詞:升麻 中草藥圖譜





  升麻 Rhizoma Cimicifugae Foetidae

  (英) Shunk Bugbane Rhizome

  別名 綠升麻、西升麻、川升麻。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goetida L. 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2m,上部分枝。下部莖生葉具有長柄,葉片三角形或菱形,2~3回三出羽狀全裂,葉下表面沿脈疏被白茸毛或全部被白色綿毛;莖上部的葉較小,具短柄或近無柄,常1~2回三出或羽狀全裂。圓錐花序,具分枝3~20條,花序軸和花梗密被灰色或銹色的腺毛或短毛;花兩面性,萼片5,花瓣?duì)睿恍刍ǘ鄶?shù);皮2~5。骨突果長圓形,被貼伏的柔毛,頂端有短喙。種子具膜質(zhì)鱗翅?;ㄆ?~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地林緣、林中或路旁草叢中。主產(chǎn)陜西、四川、青海。

  采制 秋季采挖,曬干,除去須根。

  性狀 根莖為不規(guī)則塊狀,多分枝,呈結(jié)節(jié)狀。表面黑褐色,有堅硬的須根殘留,上面有數(shù)個莖痕呈圓空洞狀。體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裂隙,黃綠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化學(xué)成分 含升麻素(cimifugin)、阿魏酸、咖啡酸及有機(jī)酸等。

  味性 微寒,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 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fēng)熱頭痛、咽喉腫痛、麻疹不透、脫肛、子宮脫垂。

▇▇▇▇▇▇▇▇▇▇▇▇▇▇▇▇▇▇▇▇▇▇▇▇▇▇▇▇▇▇▇▇▇▇▇▇▇▇▇

05 金櫻子



關(guān)鍵詞:金櫻子 中草藥圖譜





  金櫻子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英)Cherokee Rose Fruit

  別名 糖罐子、野石榴、糖缽、刺梨。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果實(shí)。

  植物形態(tài) 常綠攀援狀灌木。枝密生倒鉤狀皮刺和刺毛。三出復(fù)葉互生;小葉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7cm,寬1~5cm,先端尖,邊緣有細(xì)銳鋸齒,下面沿中脈有刺;托葉線狀披針形。花單生于側(cè)枝頂端;萼片5,卵狀披針形,被腺毛,宿存;花瓣5,白色,倒廣卵形;雄蕊多數(shù);雌蕊多數(shù),被絨毛,包于花托內(nèi)。薔薇果熟時紅色,梨形,外有剛毛,內(nèi)有多數(shù)瘦果?;ㄆ?~6月,果期9~10月。

  生于向陽多石山坡灌叢中。主產(chǎn)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涌南、廣東、廣西。

  采制 10~11月果實(shí)成熟變紅時采摘,干燥,除去毛刺。

  性狀 藥材為花托和雌蕊發(fā)育而成的假果,倒卵形,長2~3.5cm,直徑1~2cm。表面紅黃色或紅棕色,有突起的棕色點(diǎn)狀毛刺殘基。頂端有盤狀花萼殘基,中間有黃色柱基,下部漸尖。質(zhì)硬,切開后內(nèi)表面密生淡黃色有光澤的絨毛,內(nèi)含小瘦果30~50粒,瘦果扁紡錘形,無臭,味甘、微澀。

  化學(xué)成分 含皂甙、糖類、逆沒食子酸(ellagic acid)、B-谷甾醇等。

  性味 性平,味酸、甘、澀。

  功能主治 固精縮尿,澀腸止瀉。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久瀉久痢。

▇▇▇▇▇▇▇▇▇▇▇▇▇▇▇▇▇▇▇▇▇▇▇▇▇▇▇▇▇▇▇▇▇▇▇▇▇▇▇

06 空心蓮子草



關(guān)鍵詞:空心蓮子草 中草藥圖譜





  空心蓮子草

  Herba Alternantherae

  (英)Alligator Alternanthera Herb

  別名 水花生、喜旱蓮子草、空心莧。

  來源 植物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宿根草本。莖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節(jié)腋處疏生細(xì)柔毛。葉對生,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圓鈍,有芒尖,基部漸狹,表面有貼生毛,邊緣有睫毛。頭狀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花梗長1~6cm;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質(zhì),宿存;花被片5,白色,不等大;雄蕊5,基部合生成杯狀,退化雄蕊頂端分裂成3~4窄條;子房倒卵形,柱頭頭狀?;ㄆ?~11月。

  生于池沼、水溝。原產(chǎn)巴西;北京、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引種,后逸為野生。

  采制 10~11月采收,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或鮮用。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甙、三萜皂甙、有機(jī)酸、酚性成分、香豆素、糖、脂肪、蛋白質(zhì)、6-甲氧基木犀草素、7-a-L-鼠李糖甙(7-a-L -rhamnosy 1-6-methoxyluteolin)及藤菊黃素(patuletin)。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早期、流行性出血熱初期、麻疹。

▇▇▇▇▇▇▇▇▇▇▇▇▇▇▇▇▇▇▇▇▇▇▇▇▇▇▇▇▇▇▇▇▇▇▇▇▇▇▇

07 延胡索



關(guān)鍵詞: 延胡索 中草藥圖譜





  延胡索 RhizomaCorydalisYanhusuo

  (英) Yanhusuo

  別名 玄胡索、元胡。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的塊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基生葉與莖生葉同形,有柄;基生葉互生,二回三出復(fù)葉,第二回常呈深裂狀,小葉片長橢圓形、長卵形或線形,長約2cm,先端鈍或銳尖,全緣??偁罨ㄐ蝽斏蚺c葉對生;苞片闊披針形;萼片小,早落;花瓣4,外輪2片稍大,邊緣粉紅色,中央青紫色,上部l片尾部延伸成距,內(nèi)輪2片稍小;雄蕊6,花絲連合成兩束;子房扁柱形。蒴果條形?;ㄆ?月,果期5~6月。

  生于丘陵草地。主產(chǎn)浙江,江蘇、山東、河北亦有栽培。

  采制 5~6月植株枯萎5~7天后來挖塊莖,除去須根及浮皮,沸水煮后曬干。

  性狀 塊莖不規(guī)則扁球形或倒圓錐形,直徑0.5~1.5cm。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網(wǎng)狀細(xì)皺紋,上端有略凹的莖痕,底部中央略凹呈臍狀,有圓錐狀小凸起。質(zhì)堅硬,角質(zhì)樣,有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20多種生物堿,主要有延胡索甲素(d-coryda line)、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丙素(protopine)、丁素(l- te trahydrocoptisine)、戊素(dl-tetrahydrocoptisine)、己素(l- tetrahydro- columbamine)等。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院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

▇▇▇▇▇▇▇▇▇▇▇▇▇▇▇▇▇▇▇▇▇▇▇▇▇▇▇▇▇▇▇▇▇▇▇▇▇▇▇

08 連錢草



關(guān)鍵詞: 連錢草 中草藥圖譜





  連錢草

  Herba Glechomae

  (英)Longtube Ground Ivy Herb

  別名 金錢草、大葉金錢草、透骨消。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e longituba (Nakai) Kupr.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細(xì),方形,被細(xì)柔毛,下部匍匐,上部直立。葉對生,腎形至圓心形,長1.5~3cm,寬1.5~5.5cm,邊緣有圓鋸齒,兩面有毛或近無毛,下面有腺點(diǎn);葉柄長為葉片的1~2倍。輪傘花序腋生,每輪2~6花;苞片刺芒狀;花萼鐘狀,長7~10mm,萼齒狹三角狀披針形,頂端芒狀,外面有毛和腺點(diǎn);花冠2唇形,淡藍(lán)色至紫色,長1.7~2.2cm,下唇具深色斑點(diǎn),中裂片腎形;雄蕊4,藥室叉開。小堅果長圓形,褐色?;ㄆ?~4月,果期4~6月。

  生于河邊、路邊、林間草地、山坡林下。除西北、內(nèi)蒙古外,全國各地均產(chǎn)。

  采制 春至秋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化學(xué)成分 莖、葉含揮發(fā)油,主成分為松樟酮(pinocamphone)、薄荷酮、異薄荷酮、番薄荷酮(pulegone) 等,尚含熊果酸、琥珀酸。

  性味 性微寒,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腫。用于尿路結(jié)石、肝膽結(jié)石、濕熱黃疸、跌打損傷。

▇▇▇▇▇▇▇▇▇▇▇▇▇▇▇▇▇▇▇▇▇▇▇▇▇▇▇▇▇▇▇▇▇▇▇▇▇▇▇

09 錦燈籠



關(guān)鍵詞: 錦燈籠 中草藥圖譜





  錦燈籠

  Calyx seu Fructus Physalis

  (英) Franchet Groundcherry Calyx or Eruit

  別名 掛金燈、燈籠果、紅燈籠。

  來源 為茄科植物酸漿Physalis alkekengi L.var. franchetii (Mast.)Makino的宿萼或帶果實(shí)的宿萼。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短柔毛,高25~60cm。莖多分枝。葉互生,卵形至卵狀心形,長4~8cm。寬2~6cm,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紊谌~腋;花萼鐘狀,5裂;花冠鐘狀,淡黃色,直徑6~10mm,5淺裂,裂片基部有紫色斑紋;雄蕊5,花藥黃色;子房2室。漿果球形,綠色,直徑約1.2cm,外包以膨大的綠色宿萼;宿萼卵形或闊卵形。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采制 秋季果實(shí)成熟、宿萼呈紅色或橙紅色時采收,干燥。

  性狀 宿萼略呈燈籠狀,多壓扁,長3~4.5cm,寬2.5~4cm。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5條明顯的縱棱,棱間有網(wǎng)狀的細(xì)脈紋。頂端漸尖,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體輕,質(zhì)柔韌,中空,或內(nèi)有棕紅色或橙紅色果實(shí)。果實(shí)球形,多壓扁,直徑1~5cm,果皮皺縮,內(nèi)含種子多數(shù)。宿萼味苦,果實(shí)味甘、微酸。

  化學(xué)成分 漿果含酸漿醇(physanol)A、B;種子中含禾本甾醇(gramisterol)、鈍葉醇(obtusifoliol)、環(huán)木菠蘿烷醇(cycloartanol)、環(huán)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咽,化痰,利尿。用于咽痛音啞、痰熱咳嗽、小便不利。

▇▇▇▇▇▇▇▇▇▇▇▇▇▇▇▇▇▇▇▇▇▇▇▇▇▇▇▇▇▇▇▇▇▇▇▇▇▇▇

10 水菖蒲



關(guān)鍵詞: 水菖蒲 中草藥圖譜





  水菖蒲 Rhizoma Acori Calami

 ?。ㄓⅲrug Sweetflag Rhizome

  別名 菖蒲、建菖蒲、大菖蒲、白菖蒲。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 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特殊香氣。葉劍狀線形,長50~150cm,寬1~3cm,中脈明顯,佛焰苞葉狀,長30~40cm,肉穗花序狹圓柱狀,長3~8cm;花兩性,淡黃綠色,密生;花被片6,倒卵形;雄蕊6,稍長于花被;子房長圓柱形。漿果長橢圓形,花柱宿存?;ㄆ?~7月,果期8月。

  生于沼澤、溪旁及水稻田邊。主產(chǎn)湖北、湖南、遼寧、四川。

  采制 秋季采挖根莖,除去莖葉及細(xì)根,曬干。

  性狀 根莖較粗大,少有分枝,直徑1~1.5cm;表面類白色至棕紅色,節(jié)間長0.2~1.5cm,上側(cè)有較大的類三角形葉痕。下側(cè)有凹陷的圓點(diǎn)狀根痕;質(zhì)硬,折斷面海綿狀,類白色或淡棕色,橫切面內(nèi)皮層環(huán)明顯,有多數(shù)小空洞及錐管束小點(diǎn)。氣較濃烈而特異,味辛。

  化學(xué)成分 含α-、β-細(xì)辛醚、順甲基異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兒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異菖蒲酮(isoacolamone)等。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開竅,化痰,健胃。用于癲癇、痰熱驚厥、胸腹脹悶、慢性支氣管炎。

▇▇▇▇▇▇▇▇▇▇▇▇▇▇▇▇▇▇▇▇▇▇▇▇▇▇▇▇▇▇▇▇▇▇▇▇▇▇▇

11 地膚子



關(guān)鍵詞: 地膚子 中草藥圖譜





地膚子

  Fructus Kochiae

  (英)Belvedere Fruit

  別名 掃帚菜子、掃帚子。

  來源 為藜科植物地膚Kochia scoparia(L.)Schdrad.的果實(shí)。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達(dá)1.5cm。莖直立,多分枝,淡綠色或淺紅色,有短柔毛。葉互生,線形或披針形,長2~5cm,寬0.3~0.7cm?;ㄐ?,兩性或雌性,單生或2朵生于葉腋;花被片2,黃綠色;雄蕊5;子房上位,1室。胞果扁球形,包于宿存花被內(nèi)?;ㄆ?~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或庭園栽培。主產(chǎn)江蘇、山東、河南、河北。

  采制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植株,曬干,打下果實(shí)。

  性狀 果實(shí)扁球狀五角星形,直徑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綠色或淺棕色,周圍具膜質(zhì)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點(diǎn)狀果梗痕及放射狀脈紋5~10條;剝離花被,可見膜質(zhì)果皮,半透明;種子扁卵形,長約1mm,黑色。氣微,味微苦。

  化學(xué)成分 含三萜皂甙、脂肪油、生物堿、黃酮等。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祛風(fēng)止癢。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fēng)疹、濕疹、皮膚瘙癢。

▇▇▇▇▇▇▇▇▇▇▇▇▇▇▇▇▇▇▇▇▇▇▇▇▇▇▇▇▇▇▇▇▇▇▇▇▇▇▇

12 龍葵



關(guān)鍵詞: 龍葵 中草藥圖譜





  龍葵

  Herba Solani Nigri

  (英)Black Nightshade Herb

  別名 野茄、天茄子、酸漿草、天淪草。

  來源 為茄科植物龍葵Solanumnigrum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稀被白色柔毛。葉互生,卵形,長2.5~10cm,寬1.5~5.5cm全緣或具波狀齒,先端尖銳,基部楔形或漸狹至柄,葉柄長達(dá)2cm。花序短蝎尾狀或近傘狀,側(cè)生或腋外生,有花4~10朵,花序梗長1~2.5cm;花細(xì)小,柄長約1cm,下垂;花萼杯頭,綠色,5淺裂;花冠白色,輻射狀,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約3cm;雄蕊5,花藥頂端孔裂;子房上位,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絨毛。漿果球形,直徑約8mm,熟時黑色。種子多數(shù),近卵形,壓扁狀?;ü?~10月。

  生于路旁或田野,分布于全國。

  采制 夏、秋季采割,除去雜質(zhì),干燥。

  化學(xué)成分 含龍葵堿(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龍葵定堿(solanigridine)、皂甙、維生素C、樹脂。

  性味 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用于瘡癰腫毒、皮膚濕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頭、前列腺炎、痢疾。

▇▇▇▇▇▇▇▇▇▇▇▇▇▇▇▇▇▇▇▇▇▇▇▇▇▇▇▇▇▇▇▇▇▇▇▇▇▇▇

13 水仙



關(guān)鍵詞: 水仙 中草藥圖譜





  水 仙 Bulbus Narcissi Chinensis

  (英) Chinese Narcissus Bulb

  別名 金盞銀臺。

  來源 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 chinensis Roem. 的鱗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扁平直立,質(zhì)厚,長30~45cm,寬1~1.8cm,先端鈍,全緣,上面粉綠色?;ㄇo扁平,約與葉等到長;花4~8朵,排列成傘形花序,花香,直徑2。5~3cm,花被高腳碟形,裂片倒卵形,擴(kuò)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淺杯狀,淡黃色;雄蕊6;子房下位。蒴果胞背開裂,由綠色轉(zhuǎn)至棕色?;ㄆ诙?,果期次年4~5月。

  多栽培于花圃、家庭中。主產(chǎn)廣東、福建。

  采制 春、秋采挖較佳。將鱗莖挖起后,截去苗莖、須根,用開水潦后,曬干;或縱切成片,曬干。

  性狀 鱗莖呈圓形,或微呈錐形,直徑4~5cm。外面包裹一層棕褐色的膜質(zhì)外皮,扯開后,內(nèi)心為多數(shù)相互包裹的白色瓣片(鱗片)。質(zhì)地輕。

  化學(xué)成分 含偽石蒜堿(pseudolycorine)、石蒜堿(lycorine)、多花水仙堿(tazettine)、漳州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

  性味 性寒,味甘、苦;有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用于癰腫瘡毒、蟲咬、乳癰、魚骨鯁喉。

  附注 水仙的花亦供藥用。

▇▇▇▇▇▇▇▇▇▇▇▇▇▇▇▇▇▇▇▇▇▇▇▇▇▇▇▇▇▇▇▇▇▇▇▇▇▇▇

14 淡豆鼓



關(guān)鍵詞: 淡豆鼓 中草藥圖譜





  淡豆鼓

  Semen Sojae Preparatum

  (英) Fermented Soybean

  別名 黃豆、白豆。

  來源 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種子的發(fā)酵加工品。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莖多分枝密生黃褐色長硬毛。三出復(fù)葉,葉柄長達(dá)20cm密生黃色長硬毛;小葉卵形、廣卵形或狹卵形,兩側(cè)的小葉通常為狹卵形,長5~15cm寬3~8.5cm;旗瓣倒卵形,翼瓣長橢圓形,龍骨瓣斜倒卵形。莢 果帶狀矩形,黃綠色或黃褐色,密生長硬毛,長5~7cm,寬約1cm。種子2~4粒,卵圓形或近球形?;ㄆ?~7月,果期7~9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多自產(chǎn)自銷。

  采制 取成熟種子加適時桑葉、青蒿藥液蒸透后發(fā)酵制得。

  性狀 加工后的種子呈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0.5~0.7cm。表面黑色,皺縮不平。質(zhì)柔軟,斷面棕黑色。氣香,味微甘。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蛋白質(zhì)、脂肪、膽堿、黃嘌呤(xanthine)、次黃嘌呤(hypoxanthine)、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煙酸、天冬酰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

  性味 性涼,味苦、辛。

  功能主治 解表,除煩,宣發(fā)郁熱。用于感冒、寒熱頭痛、煩燥胸悶、虛煩不眠。

▇▇▇▇▇▇▇▇▇▇▇▇▇▇▇▇▇▇▇▇▇▇▇▇▇▇▇▇▇▇▇▇▇▇▇▇▇▇▇

15 留蘭香



關(guān)鍵詞: 留蘭香 中草藥圖譜





  留蘭香

  Herba Menthae Spicatae

  (英)Spearmint Herb

  別名 綠薄荷、青薄荷。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留蘭香Mentha spicata L.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0.3~1.3m,有分枝。根莖橫走。莖方形,多分枝,紫色或深綠色。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長1~6cm,寬3~17mm,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無毛,下面有腺點(diǎn);無葉柄。輪傘花序密集成頂生的穗狀花序;苞片線形,有緣毛;花萼鐘狀,外面無毛,具5齒,有緣毛;花冠紫色或白色,冠筒內(nèi)面無環(huán)毛,有4裂片,上面的裂片大;雄蕊4,伸出于花冠外;花柱頂端2裂,伸出花冠外。小堅果卵形,黑色,有微柔毛?;ㄆ?~8月,果期8~9月。

  河北、廣東、江蘇等地栽培,新疆有野生。

  采制 5~8月采收。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藏茴香酮(carvone)、檸檬烯(limo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

  功能主治 疏風(fēng),理氣,止痛。用于感冒、咳嗽、頭痛、脘腹脹痛、痛經(jīng)。

▇▇▇▇▇▇▇▇▇▇▇▇▇▇▇▇▇▇▇▇▇▇▇▇▇▇▇▇▇▇▇▇▇▇▇▇▇▇▇

16 仙茅



關(guān)鍵詞: 仙茅 中草藥圖譜





  仙 茅 Rhizoma Curculiginis

 ?。ㄓⅲommon Curculigo Rhizoome

  別名 地棕根、獨(dú)茅根、獨(dú)腳仙茅。

  來源 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3~6片叢生,革質(zhì),狹披針形,先端尖,兩面有散在的長柔毛,基部擴(kuò)大成鞘,紫紅色。花莖甚短,藏于葉鞘內(nèi);花雜性,上部為雄花,下部為兩性花;苞片彼針形,膜質(zhì);花徑1cm,花被下部細(xì)長管狀,長約2cm,或更長,先端6裂,裂片披針形,內(nèi)面黃色。外面白色;雄蕊6,花絲短;子房下位,狹長。漿果橢圓形,先端有喙,被柔毛?;ㄆ谙摹⑶锛?。

  生于山地草叢中。主產(chǎn)四川。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根頭和須根,洗凈,干燥。

  性狀 根莖圓柱形,略彎曲,長3~10cm,直徑4~8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須根痕及縱橫皺紋。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處色較深。氣微香,味微苦、辛。

  化學(xué)成分 根莖含樹脂、脂肪酸,淀粉及粘液質(zhì),另含楊梅黃素甙(57-dime-thoxymricetin-3-0-α-L-xylopyranosyl-4-0-β-D-glucopyanosode )。

  性味 性熱,味辛。

  功能主治 補(bǔ)腎陽,強(qiáng)筋骨,祛寒濕。用于陽痿精冷、筋骨痿軟、腰膝冷痹、陽虛冷瀉。

▇▇▇▇▇▇▇▇▇▇▇▇▇▇▇▇▇▇▇▇▇▇▇▇▇▇▇▇▇▇▇▇▇▇▇▇▇▇▇

17 蓖麻子



關(guān)鍵詞: 蓖麻子 中草藥圖譜





  蓖麻子

  Semen Ricini

  (英)Castor Bean

  別名 紅麻、草麻、八麻子、牛蓖。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或多年生常綠灌木狀草本,高2~5m。莖綠色或紫紅色,有白粉。葉互生,盾狀圓形,直徑15~30cm,黨狀7~9深裂,邊緣有不規(guī)則鋸齒,齒端有腺體??偁罨驁A錐狀花序頂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被3~5裂;雄花雄蕊多數(shù),花絲分枝;雌花子房卵形,密生刺狀物,3室。蒴果球形,有刺。花期7~9月,果期10月。

  各地有栽培。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曬干,除去果皮,收集種子。

  性狀 種子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8cm,寬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與黑褐色蔌紅棕色相間的花斑紋。一面較平,一面較隆起。較平的一面有1條隆起的種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淺棕色突起的種阜。種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葉2,菲薄。味微苦辛。

  化學(xué)成分 含脂肪油(蓖麻油),油中含順蓖麻酸(ricinoleic acid)、亞油酸、油酸等,并含蓖麻毒蛋白D(ricin D)、酸性毒蛋白(acid ricin)、堿性毒蛋白(basic ricin)、蓖麻堿(ricinine)、芹菜甙元(apigenin)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蕓香甙(ru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辛。

  功能主治 消腫拔毒,瀉下通滯。用于癰疽腫毒、喉痹、瘰疬、大便燥結(jié)。

▇▇▇▇▇▇▇▇▇▇▇▇▇▇▇▇▇▇▇▇▇▇▇▇▇▇▇▇▇▇▇▇▇▇▇▇▇▇▇

18 含羞草



關(guān)鍵詞: 含羞草 中草藥圖譜





  含羞草

  Herba Mimosae Pudicae

  (英)Sensitiveplant Herb

  別名 性羞草、感應(yīng)草。

  來源 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達(dá)1m。莖多分枝,遍體散生倒刺毛或銳刺。2回羽狀復(fù)葉,羽片2~4,掌狀排列,小葉14~48長圓形,長6~11mm,寬1.5~2mm,邊緣及葉脈有刺毛;葉柄長1.5~4cm;托葉披針形,有刺毛。頭狀花序長圓形,2~3個腋生;花小,淡紅色;花萼鐘狀,有8個微小萼齒;花瓣4,基部合生;雄蕊4,伸出于花瓣之外。莢果扁,邊緣有刺毛,有3~4莢節(jié),每節(jié)2種子,成熟時節(jié)間脫落。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生于山坡叢林、路旁、濕地;有栽培。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

  采制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含羞草堿甙(mimoside)、番紅花酸(crocetin);預(yù)試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jī)酸。

  性味 性微寒,味甘、澀;有小毒。

  功能主治 安神鎮(zhèn)靜,散瘀止痛,止血收斂。用于神經(jīng)衰弱、跌打損傷、咯血、帶狀皰疹。

▇▇▇▇▇▇▇▇▇▇▇▇▇▇▇▇▇▇▇▇▇▇▇▇▇▇▇▇▇▇▇▇▇▇▇▇▇▇▇

19 鳶尾



關(guān)鍵詞: 鳶尾 中草藥圖譜





  鳶 尾 RhizomaIridisTectori

  (英) RoofIrisRhizome

  別名 藍(lán)蝴蝶、土知母、鐵扁擔(dān)、扇把草。

  來源 為鳶尾科植物鳶尾IristectorumMaxim. 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互生,2列,劍形,長30~45cm,寬約2cm?;ㄇ嘧仙?,1~3 朵排列成總狀花序,花柄基部有佛焰花苞,長4~5cm;花被片6,2 輪,外輪3 片圓形,上面有雞冠狀突起,白色或藍(lán)色,內(nèi)輪3片較小,拱形直立;雄蕊3,著生于外輪花被片基部;子房下位。蒴果長橢圓形,有6棱,長3~4cm。種子多數(shù),圓形,黑色?;ㄆ?~5月,果期10~11月。

  生于林下、山腳及溪邊的潮濕地。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主產(chǎn)廣東、廣西、四川。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曬干。

  性狀 根莖扁圓柱形,表面灰棕色,有節(jié),節(jié)上常有分歧,節(jié)間部分一端膨大,另一端縮小,膨大部分密生同心環(huán)紋,愈近頂端愈密。

  化學(xué)成分 含鳶甙(tectoridin)、鳶尾新甙A、B(iristectorinA、B)、鳶尾酮甙(tectoruside)等。

  性味 性寒,味辛、苦;有毒。

  功能主治 消積、破瘀,行水,解毒。用于食滯脹滿、癥瘕積聚、腫毒、痔瘺、跌打損傷。

▇▇▇▇▇▇▇▇▇▇▇▇▇▇▇▇▇▇▇▇▇▇▇▇▇▇▇▇▇▇▇▇▇▇▇▇▇▇▇

20 白扁豆



關(guān)鍵詞: 白扁豆 中草藥圖譜





  白扁豆

  Semen Dolichoris Album

  (英) White Hyacinth Bean

  別名 峨眉豆、藤豆、羊眼豆、肉豆。

  來源 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纏繞草本。三出復(fù)葉,先生小葉菱狀廣卵形,側(cè)生小葉斜菱狀廣卵形,長6~11cm,寬4.5~10.5cm,頂端短尖或漸尖,兩面沿葉脈處有白色短柔毛??偁罨ㄐ蛞干?,花2~4朵叢生于花序軸的節(jié)上?;ü诎咨蜃霞t色;子房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頂端有白色髯毛。莢果扁, 形或半橢圓形,長5~7cm,種子3~5顆,白色或紫黑色?;ü?~10月。

  各地有栽培。

  采制 9~10月摘取成熟果實(shí),曬干,收集種子;生用或微炒用。

  性狀 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0.8~1.3cm,寬0.6~0.9cm,厚0.7cm。表面淡莧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cè)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質(zhì)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白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化學(xué)成分 含蛋白質(zhì)、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水蘇糖(stachyose)、棉子糖(raffinose)、L-哌可酸(L-pipecilic acid)、植物凝集素 (phytoagglutinin) 等。

  性味 性微溫,味甘。

  功能主治 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更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

▇▇▇▇▇▇▇▇▇▇▇▇▇▇▇▇▇▇▇▇▇▇▇▇▇▇▇▇▇▇▇▇▇▇▇▇▇▇▇

21 麻黃



關(guān)鍵詞: 麻黃 中草藥圖譜





  麻黃

  Herba Ephedrae

  (英)Ephedra Herb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質(zhì)莖。

  植物形態(tài) 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cm。木質(zhì)莖短,常匍匐;草質(zhì)莖綠色,長圓柱形。直立,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2~6cm,直徑約2mm,有不明顯的細(xì)縱槽紋。鱗葉膜質(zhì)鞘狀,長3~4mm,下部約1/2合和生,上部2(3)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常向外反曲。雌雄異株,雄球花3~5聚成復(fù)穗狀,頂生;雌球花寬卵形,多單生枝端,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zhì),紅色,成漿果狀。種子2,卵形?;ㄆ?~6月。種子成熟期7~8月。

  生于河床、河灘、干草原、固定砂丘。主產(chǎn)河北、山西、新疆、內(nèi)蒙古。

  采制 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zhì)莖,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l-麻黃堿(l-ephedrine)、d-偽麻黃堿(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黃堿、d-N-甲基偽麻黃堿、1-去甲麻黃堿(I-norephedrine)、d-去甲偽麻黃堿,并含麻黃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芐甲胺等。

  性味 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fēng)寒感冒、胸悶喘咳、風(fēng)水浮腫、支氣管哮喘。

  附注 同屬植物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ge.的草質(zhì)莖亦作麻黃藥用。

▇▇▇▇▇▇▇▇▇▇▇▇▇▇▇▇▇▇▇▇▇▇▇▇▇▇▇▇▇▇▇▇▇▇▇▇▇▇▇

22 知母



關(guān)鍵詞: 知母 中草藥圖譜





  知 母 Rhizoma Anemarrhenae

 ?。ㄓⅲ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別名 蒜瓣子草、連母。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 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線形,質(zhì)捎硬功夫,長20~70cm,寬0.3~0.6cm?;ㄇo高40~60cm,散生鱗片狀小苞片;花2~6朵一簇散生地花序軸上,花被片 6,黃色或紫堇色;雄蕊3,與內(nèi)輪花被片對生。蒴果長卵形,具6縱棱?;ㄆ?~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地、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帶。主產(chǎn)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土,曬干,習(xí)稱“毛知母”;除去外皮,曬干稱“知母肉”。

  性狀 毛知母扁圓形長條狀,略彎曲,長3~5,直徑0.8~1.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一端殘留淡黃色葉基,上面有1縱溝,具緊密排列的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cè)集向上方縱溝;下面隆起而略皺縮,有凹陷或突起的點(diǎn)狀根痕。質(zhì)硬,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

  化學(xué)成分 含知母皂甙(timosaponin)AⅠ、AⅡ、AⅢ、AⅣ、BⅠ、BⅡ,并含芒果甙(manjpgerin)、異芒果甙、膽堿、煙酸、泛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

23 水飛薊



關(guān)鍵詞: 水飛薊 中草藥圖譜





  水飛薊

  Herba Silybi

  (英)Holy Thistle, Blessed Thistle

  別名 水飛雉、奶薊、老鼠勒。

  來源 為菊科植物水飛薊Silybum marianum (L.)Gaerth的全草及瘦果。

  植物形態(tài) 一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200cm,多分枝,光滑或被蛛絲狀毛,有縱棱槽。葉互生,基部葉常平鋪地面,成蓮座狀,長橢圓狀披針形,深或淺羽狀分裂,緣齒有尖刺, 長40~80cm,寬10~30cm,表面亮綠色,有乳白色斑紋,基部抱莖;中部、上部葉片漸小,上部葉披針形。頭狀花序直徑3~6 cm,單生枝頂,總苞寬球形,總苞片革質(zhì),頂端有長刺;管狀花紫紅色、淡紅色或少有白色。瘦果長橢圓形,暗褐色或黑色。有縱條紋及白色斑紋;冠毛多數(shù),白色,不等長,基部合生成環(huán)?;ㄆ?~6月,果期6~7月。

  江蘇、陜西、北京等地有引種栽培。

  采制 春季采收葉,夏季采收種子。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有黃酮類及延胡索酸;種子含水飛薊賓(silybin)、異水飛薊賓、脫氫水飛薊賓、水飛薊寧(silydianin)、水飛薊亭(silychristin)、水飛薊賓聚合物及肉桂酸、肉豆蔻酸、棕櫚烯酸、花生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全草用于腫瘍及丹毒;果實(shí)及提取物用于肝臟病、脾臟病膽結(jié)石、黃疸和慢性咳嗽。

▇▇▇▇▇▇▇▇▇▇▇▇▇▇▇▇▇▇▇▇▇▇▇▇▇▇▇▇▇▇▇▇▇▇▇▇▇▇▇

24 虎掌南星



關(guān)鍵詞: 虎掌南星 中草藥圖譜





  虎掌南星 Rhizoma Pinelliae Pedatisectae

 ?。ㄓⅲedate Pinellia Rhizome

  別名 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的塊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塊莖幼時近球形,漸變?yōu)楸馐列?,直?3~4cm,通常有數(shù)個乳頭狀或瘤狀小塊莖,呈虎掌或狗爪形。葉1年生者心形,2年生者鳥趾狀分裂,裂片5~13;葉柄長達(dá)45cm。佛焰苞披針形,綠色,長8~12cm,肉穗花序下部雌花部分長約1.5cm,貼生于佛焰苞上,上部雄花部分長約7cm;附屬體鼠尾狀,長約10cm。漿果卵形,綠白色,長約6mm?;ㄆ?~7月,果期9~11月。

  生于林下、山谷、河岸或荒地草叢中。主產(chǎn)河北、河南、山東、安徽。

  采制 多在白露前后采挖,去凈須根,撞去外皮,曬干。制用。

  性狀 塊莖扁球形,上下兩面均較平坦,大小不一,主塊莖直徑約至5cm,厚1.2~1.8cm,通常周邊生有數(shù)個鍘塊莖或有側(cè)芽;側(cè)生塊莖呈半球形,直徑1~2.5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上端中央凹陷,凹陷周圍密布細(xì)小凹點(diǎn)。質(zhì)堅實(shí)而重。味有麻舌感。

  化學(xué)成分 含皂甙、氨基酸等。

  性味 性溫,味苦、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同天南星。

▇▇▇▇▇▇▇▇▇▇▇▇▇▇▇▇▇▇▇▇▇▇▇▇▇▇▇▇▇▇▇▇▇▇▇▇▇▇▇

25 榧子



關(guān)鍵詞: 榧子 中草藥圖譜





  榧子

  Semen Torreyae

  (英)Grand Torreya Seed

  別名 香榧、玉榧、木榧、野極子。

  來源 為紅豆極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近對生或近輪生。葉堅硬,螺旋狀著生,基部據(jù)曲呈兩列,線狀披針形,長1.2~2.5cm寬2~4mm,先端驟尖如針,下面沿中脈兩側(cè)有黃白色狹氣孔帶?;▎涡援愔?,雄球花單生于葉腋,橢圓形,具柄;雌球花成對生于葉腋,通常只有1朵發(fā)育,基部有數(shù)對交互對生的苞片,胚珠1。種子橢圓形、倒卵形或卵形,假種皮肉質(zhì),熟時紫赤色,種皮堅硬?;ㄆ?~5月,果期次年8~9月。

  生于向陽山坡,或有栽培。產(chǎn)于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福建。

  采制 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zhì)假種皮,洗凈,曬干。

  性狀 種子卵圓形或長圓形,長2~3.5cm直徑1.3~2cm。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鈍圓,可見橢圓的咎臍,另端稍尖。內(nèi)種皮質(zhì)硬,厚約1mm。種仁表面皺縮,外胚乳灰褐色,膜質(zhì);內(nèi)胚乳黃白色,肥大,富油性。味微甜而澀。

  化學(xué)成分 含脂肪油,油中主為亞油酸、硬脂酸、油酸,并含麥朊(gliadin)、甾醇、草酸、多糖、揮發(fā)油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殺蟲消積,潤燥通便。用于鉤蟲、蛔蟲、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大便秘結(jié)。

▇▇▇▇▇▇▇▇▇▇▇▇▇▇▇▇▇▇▇▇▇▇▇▇▇▇▇▇▇▇▇▇▇▇▇▇▇▇▇

26 大風(fēng)子



關(guān)鍵詞: 大風(fēng)子 中草藥圖譜





  大風(fēng)子

  Semen HydnocarpiHainanensis

  (英)Hainan Chaulmoogra Seed

  來源 為大風(fēng)子科植物海南大風(fēng)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喬木。葉互生,葉片薄革質(zhì),長橢圓形,具側(cè)脈7~8對,細(xì)脈網(wǎng)狀,兩面均凸出。花單性異株;總狀花序腋生;雄花密集,萼片4,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具睫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粗厚;雌花較雄花稍大,退化雄蕊多數(shù),子房卵圓形,密生黃色茸毛,1室,有5側(cè)膜胎座,幾無花柱,柱頭3。漿果球形,密被褐色毛,1室,有5側(cè)膜胎座,幾無花柱,柱頭3。漿果球形,密被褐色柔毛。種子30~40,略呈三角形?;ㄆ?~9月,果期5~10月。

  生于山地疏林的半蔭處及山地石灰?guī)r林中。產(chǎn)于海南及廣西。

  采制 夏季采取成熟果實(shí),取出種子曬干,去油。

  性狀 種子略呈四面體,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長1~2cm,寬0.5~1cm。表面灰黃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數(shù)隆起的縱脈紋,種臍位于種子的一端。種皮硬而脆,易碎。種仁不規(guī)則長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細(xì)皺紋;胚乳黑棕色,子葉心臟形稍尖,色較淺。

  化學(xué)成分 種仁含油,主要成分為大風(fēng)子油酸(chaulmoogric acid)。

  性味 性熱,味辛。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攻毒,殺蟲。用于麻風(fēng)、疥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