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自己留一點不知情權 文/書摘 2009-04-21 10:45 索爾仁尼琴說過:“除了知情權以外,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后者的價值要大得多。它意味著高尚的靈魂不必被那些廢話和空談充斥。過度的信息對一個過著充實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這句話很合我意。如今的信息爆炸,在我看來百分之九十可以視為“廢話”和“空談”。因為它們不提供任何新知識,也缺乏足夠的智慧鍛煉和豐富人們的思維。在網(wǎng)絡博客時代,隨便什么人都可以成為“作者”,“日子”因然可以成書,“月子”當然也未嘗不可。而一個不假思索的讀都如果放棄選擇,就會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生命放任在別人的“日月”之中,將自己并不寬敞的頭腦任由混亂的思想跑馬。問題在于,他有“跑馬”的自由,難道我們沒有不讓他亂跑的自由嗎?沒有選擇的自由嗎? 當然有。但我們常常輕率地放棄它。為什么?因為我們經(jīng)常是懶惰的、是被動的、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甚至是缺乏判斷力和選擇能力的。以網(wǎng)絡閱讀為代表的“淺閱讀”省時、省力、輕松、好玩兒,但魚龍混雜,少數(shù)有價值的信息淹沒在大量垃圾信息之中,不待挖掘出來,早已令人疲憊不堪,忘了自己的目標。雖然表面上是無所不知的“知道分子”,但難堪“博學的無知”的本來面日。 一個人想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不難,難的是弄明白不要什么。本人比較認同這樣一種讀書經(jīng),算是與朋友們共勉。一是要讀一點看家的書。不管你干什么,那個行當總有一些為本行打基礎、定規(guī)矩的書,后來的書基本都是這些書的翻版和解讀,讀書就得讀這樣的書,它是你的家底。這個環(huán)節(jié)不能省略,有沒有根底這是一個重要標志,只讀二手貨肯定是不行的。二是要讀一點經(jīng)典著作。除了讀好自己看家的書,誰都想擴大一點知識面,那就要適當讀一點別人看家的書,其實就是各門學問的經(jīng)典著作。三是要讀一點磨腦子的書。它可以既不是看家的書,也不是經(jīng)典的著作,但它有思想和知識含量,不下工夫、不動腦子,還真讀不懂。這種書可以鍛煉思維能力、增長和知識水平,所以也值得一讀。四是少看報、少上網(wǎng),多讀書。先聲明一點:我并不反對看報上網(wǎng),也不否認閱讀方式的革命性改變。但我仍然力主朋友們多把時間分配給傳統(tǒng)閱讀。其中好處,您讀后自會感到。 摘自《書摘》 | 
|  | 
來自: 左書右網(wǎng) > 《網(wǎng)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