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什么比“揭秘”更能吸引我們了,人類作為高等動物總有旺盛的求知欲(這也是為什么類似“大揭秘”這樣的探索節(jié)目能夠如此受到歡迎的原因),所以今天這里將為大家介紹一些普遍存在的有關(guān)于科學的十大誤解。 誤解十:進化是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
事實上進化并非使生物變得越來越復雜(參照<<論進化的復雜性>>). 一個物種完全可以朝向簡單的方向進化。它可以攜帶更少的遺傳信息,可以具有更為簡單的基因組。我們通常將這一現(xiàn)象稱之為“退化”,實則是一種誤稱。 誤解九:人在真空中會爆炸
科幻小說和電影為了加強作品的戲劇性而將這一誤解強加給我們。事實上,只要在暴露于真空之前中能夠呼氣(這可以阻止肺部破裂和向血液輸入空氣),人體可以存活15至30秒。但過了這一時間段,由于缺乏氧氣,人體將迅速失去意識,最后窒息而死。 誤解八:北極星是北半球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北極星并不是北半球夜空最亮的星星。最亮的星星是天狼星,視星等-1.47等,北極星則只有1.97等(視星等越低,亮度越高)。北極星的重要性在于可以用來導航。它的位置十分接近北方,所以被稱為“北方之星”。 誤解七:如果食物掉在地上后五秒內(nèi)被拾起,則該食物可以安全地食用
這種說法簡直是胡說八道。一旦食物掉在地上,細菌將立刻粘附到食物表面。當然,食用細菌并非都是壞處,起碼它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我這里倒有另一種說法:“美食法則”.如果手中的食物確實不錯,我才在乎它掉在地上多長時間。 誤解六:月球表面有明暗之分
事實上月球完全被太陽照射著。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誤解是因為月球總是以同一半面向著地球。而這則是由潮汐造成。 誤解五:腦細胞無法再生。如果腦細胞死亡了,將不會有新細胞取而代之。
長久以來,這一說法都被科學界認同并且加以傳播。但1998年瑞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沙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人類的腦細胞具有再生的功能。此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新細胞的生長會嚴重破壞大腦, 但研究卻表明大腦的記憶和學習神經(jīng)具有再生細胞的能力。這也給了治愈類似老年癡呆的疾病帶來了希望。 誤解四:一枚從高處落下的硬幣會砸死人 這一說法相當普遍以至于經(jīng)常被搬進電影里。意思是說如果你從一幢高樓的樓頂(比如帝國大廈)擲下一枚硬幣,由于高速下墜,它所帶來的沖擊力將會致人死亡。事實上,根據(jù)空氣動力學,這樣一枚硬幣還不足以對人構(gòu)成任何威脅。無非就是讓這個不幸的過路者感到一陣刺痛罷了,談不上有什么危險。 誤解三:流星進入大氣層發(fā)生摩擦而燃燒
流星體闖入地球的大氣層(變成流星之前)時,由于高速飛行,它的前端與空氣強烈摩擦發(fā)熱。當作用于空氣的壓力產(chǎn)生一定的熱量,流星體便會發(fā)光燃燒,最后變成令人賞心悅目的流星。另外,關(guān)于流星還有一個普遍的誤解:當流星撞擊地球時(變成隕石之前),它會逐漸變熱。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隕石都是冷的,而且大多數(shù)的表面都覆蓋著一層霜。這是因為隕石本身非常冷,摩擦所產(chǎn)生的熱量不足以蒸發(fā)它的外層。 誤解二:閃電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打兩次
下一次你遇到閃電想找個地兒躲躲時,千萬要記住這一點:閃電會同在一個地方打兩次。這其實非常常見。閃電顯然特別青睞一些地方,如參天大樹,或者高樓建筑。在較大的區(qū)域里,最高的建筑物經(jīng)常被選為目標。閃電往往幾擊中其數(shù)次后才悻悻然地離開去尋找下一個。僅帝國大廈每年就被閃電擊中二十五次之多。 誤解一:太空無重力
事實上太空中存在著重力,而且還不小。之所以宇航員看起來無重力是由于他們在繞著地球旋轉(zhuǎn)。一方面他們處于向地球持續(xù)下落中,另一方面他們又沿著地球水平運動。這使得他們始終保持著一種下落卻又不可能著地的狀態(tài)。重力其實無處不在。當飛船達到軌道點(大約離地球250英里),重力也不過才減少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