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控恢復胰島素I相分泌是控制餐后血糖攻堅戰(zhàn)略 糖尿病主要并發(fā)癥,已經(jīng)成為病人致殘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可以減少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及卒中的發(fā)生,改善糖尿病的預后?;謴鸵葝u素I相分泌的治療是降低餐后高血糖的策略。衛(wèi)生部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委員潘長玉教授說,"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不斷下降,針對餐后高血糖的治療策略不應僅局限于通過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來進行對癥治療,而是要針對餐后高血糖的發(fā)病機制-胰島素I相分泌缺失來進行對因治療。" 糖尿病治療未來的關注方向是什么?自然的有快速調(diào)節(jié)胰島素分泌模式。胰島素I相分泌是導致餐后高血糖的根本原因。源自苯丙氨酸的優(yōu)化產(chǎn)物那格列奈(唐力)具有快速恢復胰島素I相分泌的作用特點,并且對患者血脂水平及內(nèi)皮細胞功能等都有影響。因此唐力能夠更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且這種作用不會受患者飲食結構的影響,不產(chǎn)生胃腸道的副反應,使更多患者血糖達標。 附:胰島素的雙相反應 葡萄糖是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主要因素,表現(xiàn)為一種特征性的雙相反應,兩餐之間胰島素以低水平分泌,但足以抑制肝臟的葡萄糖釋放。進餐時,由于葡萄糖的刺激,胰島素濃度增加,促使葡萄糖從血流進入細胞存儲。 進餐時,由于葡萄糖的刺激,胰島素濃度增加。
進食使血糖水平迅速升高,血糖濃度增加1至3分鐘之后,胰島素即被分泌入血(第一相)。這一刺激之后6至10分鐘,胰島素濃度回到基線水平。胰島素的這種初相反應對于保持血糖穩(wěn)定起重要作用。在這之后,如果血糖持續(xù)升高,更多的胰島素將被合成出來(晚期相或第二相)。此階段胰島素的分泌更加平緩,直至血糖恢復正常水平,胰島素的分泌也會恢復至正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