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起源于門神 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荊楚歲時記》
楊柳青年畫創(chuàng)始于明末,盛行于清雍正(1723—1735)至光緒(1875—1908)初年。楊柳青年畫取材廣泛,最具代表性的是反映人民生活的《莊稼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攜壹南村訪舊識》、《新年多吉慶,合家樂安然》、《漁婦》,以及帶有時事新聞性質(zhì)的《女子求學》、《文明娶親》、《搶當鋪》等,這些年畫不僅富有藝術欣賞性,而且具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楊柳青年畫的前期工序與其他木版年畫大致相同,包括創(chuàng)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繪、裝裱,依據(jù)畫稿刻版套?。缓笃谥谱鲄s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重視手工彩繪,把版畫的刀法與繪畫的筆觸色調(diào),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兩種藝術相得益彰。年畫是中國春節(jié)年俗文化的形象載體,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遺產(chǎn)。在中國,每值歲末,很多地方都有張貼年畫的習俗,以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并祈求上天賜予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作為古老的民間藝術,年畫與年俗活動結合緊密,集中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的生活風貌、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深受民間歡迎。 按照制作方式,年畫可分為版畫、刻紙、紙繪三種。版畫是以木刻圖案,再上色而成。木版年畫的工藝流程主要有畫稿、構線、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繪、裝裱??碳埵怯每痰对诩埳峡嚏U圖案,易于表現(xiàn)細膩生動的畫面。紙繪亦即撲灰年畫,先用柳木炭條起線稿,再用畫紙在線稿上撲抹復印,一稿可撲數(shù)張,因而稱“撲灰”。撲灰起稿之后,還有平面涂色、黑筆勾邊、粉臉、涮手、賦彩、開眉眼、勾線、描金、涂明油等一整套工序。撲灰年畫的風格起源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其風格稚拙古樸,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日本浮世繪即吸收了撲灰年畫技法的精髓。 和春聯(lián)一樣,年畫起源于門神。東漢蔡邕(132—192)在《獨斷》中記載,漢代民間已有人在門上貼專門監(jiān)督百鬼的神荼和郁壘的神像。相傳,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生病時,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大將秦叔寶、尉遲恭知道后,自告奮勇,全身披掛,一人持锏,一人執(zhí)鞭,在宮中站崗。這一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其后,唐太宗遂把這兩位將軍的威武形象畫下來貼在宮門上,稱為門神。從此,貼門神的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白面鳳眼執(zhí)锏的秦叔寶、黑面環(huán)睛持鞭的尉遲恭,通常作捻須狀,不怒而威。 明代門神秦叔寶、尉遲恭。以工筆重彩加堆金瀝粉繪制,氣宇軒昂,威猛有力,色彩典雅,用于當時的朱門貴族。 宋代雕版技術的出現(xiàn),為木版年畫提供了技術制作條件,促使年畫不斷發(fā)展,其內(nèi)容和功能也不斷豐富。在最初辟邪驅(qū)鬼的符錄之外,漸漸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壽等題材,表達在新一年中的美好意愿,還具有美化環(huán)境的功能。同時,年畫中也出現(xiàn)了表達農(nóng)民現(xiàn)實生活以及各種民間傳說、故事的內(nèi)容,起到了豐富文化生活,傳播知識的作用。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年畫是南宋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畫的是王昭君、班姬、綠珠、趙飛燕四大美人。 明清兩代,畫家們都熱衷于年畫創(chuàng)作,年畫發(fā)展進入成熟期。題材進一步豐富,有喜慶類、驅(qū)邪類、習俗風景類、門畫類、故事戲文類、仕女游春類、花鳥蟲魚類等。中國傳統(tǒng)年畫多為木版水彩印,線條單純,大紅大綠,色彩畫面十分熱鬧,明末清初,年畫已經(jīng)成為一種繪畫體裁了。清代乾嘉盛世以后,年畫逐漸形成地方流派與集銷產(chǎn)地。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江蘇蘇州桃花塢是中國著名的三大木版年畫產(chǎn)地。 清末天津楊柳青年畫《魚龍變化》。畫中兒童形象喜人,構圖勻稱,富有韻律感,堪稱娃娃畫佳作。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于明朝末年,繁榮于清代,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是楊家埠年畫的鼎盛時期。當時的楊家埠村已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shù)萬”之說,年畫銷售量每年高達數(shù)千萬張,以品種多、規(guī)模大、銷售范圍廣而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三足鼎立。楊家埠年畫富有情節(jié)性、裝飾性、趣味性,色彩鮮艷強烈,既適合廣大農(nóng)民、市民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又便于木版印刷制作。 桃花塢木版年畫是中國江南地區(qū)主要的民間木版年畫,因產(chǎn)地在蘇州城北桃花塢得名。明弘治時期(1488—1505),畫家唐寅(1470—1523)曾在此營建桃花庵,自此名揚。桃花塢年畫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到明代發(fā)展成為民間藝術流派,興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間。桃花塢年畫構圖對稱豐滿,色彩絢麗,富麗堂皇,題材多樣,有故事戲文、人情風俗、時事新聞、美人、娃娃,以至灶君、神馬等,被認為能“巧畫士農(nóng)工商,妙繪財神菩薩”,并且“盡收天下大事,兼圖里巷新聞”。江南各地受桃花塢年畫的影響,陸續(xù)開設畫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