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2] [3][4][5]
[瀏覽完整版]
標(biāo)題:[貼圖]中國歷代才女
11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0:21
上官婉兒:上官儀孫女,號稱巾幗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兒(664~710)
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yǎng)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dá)吏事,聰敏異常。儀鳳二年(677),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dāng)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yōu)美,真好像是夙構(gòu)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dāng)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圣歷元年(698)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wù),權(quán)勢日盛。
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fù)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shè)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quán)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jīng)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707)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fā)羽林軍三百余人,殺武三思、武崇訓(xùn)于其府第,并誅其親黨十余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guān)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后處,并揚(yáng)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鬼f后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余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兵敗被殺。
此后,上官婉兒又經(jīng)常勸說中宗,大量設(shè)置昭文館學(xué)士,廣召當(dāng)朝詞學(xué)之臣,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shù)首并作,詩句優(yōu)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jìn)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zé)o比。因此,朝廷內(nèi)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fēng)。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筑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dāng)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nèi)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筑宅第,經(jīng)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紈子弟和巿井無賴鬼混其間,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fù)原職。
景龍四年(710),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wù)。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zhí)燭率宮人迎接,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在李隆基處為其說項,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于旗下。開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12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0:51
班婕妤
班婕妤(約公元前48-2年)漢代女作家。祖籍樓煩(今朔城區(qū)),后遷居長安(今陜西西安)西郊。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漢代后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至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
班婕妤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xiàn)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急歌行》,亦稱《團(tuán)扇歌》。
漢成帝初年,班婕妤補(bǔ)選入后宮,初為少使,后成為婕妤,很受成帝的寵幸。一次成帝到后宮游玩,要班婕妤與他同坐一輛車,然而婕妤卻以古之賢君臣在側(cè),而亡國之主才是嬖女相隨的史實加以拒絕。成帝的母后聽到此事,大為感慨:“古有樊姬,今有婕妤。”
后來班婕妤因受趙飛燕的嫉妒,遭誣陷,受排擠。她向成帝奏請到長信宮去服侍太后,殘度晚年,后死葬于延陵(今西安東南)。

13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1:22
甄皇后:洛神
甄皇后,中山無極人,姿貌絕倫。曹操破袁紹,得之。曹植見之,欲求為妻,曹操不允,將甄氏賜與長子曹丕。植甚不平,十分懷念甄氏。曹丕稱帝后,曹植奉旨入朝,時甄氏已被郭后讒害而亡。帝取甄后遺物玉鏤金帶枕給植看,植見枕,淚如泉涌。帝遂將枕贈植。植還封地,途經(jīng)洛水之濱,夜宿驛館,取枕而眠,忽夢甄女緩緩而來,對植道:“我本托心于君心,然不能如愿,此枕是我陪嫁之物,今在君王之手,愿薦枕席。”兩人情意纏綿。甄后又告植曰: “為郭后以糠塞口而亡,今披頭散發(fā),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言罷不復(fù)見,植亦夢醒,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后明帝之,改稱《洛神賦》全劇已佚,惟《南曲九宮正始》冊三引錄一支佚曲:“【仙呂過曲·三迭排歌】似奇花,肌體溫,比玉還滋潤。如月瑩無塵,如柳更精神。據(jù)他國色,回頭一笑,嫣然百媚生。天香豈可世間聞?假饒今世有昭君,怎比他髻綰巫山一段云?人初靜,酒半醺,昭陽宮殿閉重門。流蘇帳,鴛被溫,今宵誰夢楚臺云?”這支曲文是宮人所唱,贊頌甄后之美。
甄皇后詩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啾?。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賦。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fù)苦愁。入亦復(fù)苦愁。
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翛翛。
從軍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蒲生我池中。蒲生我池中。
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人儀。
莫能縷自知。眾口鑠黃金。
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
念君去我時。獨愁??啾?。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
今悉夜夜愁不寐。莫用豪賢故。
莫用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用魚肉貴。棄捐蔥與薤。
莫用麻枲*。棄捐菅與蒯。
倍恩者苦枯。倍恩者苦枯。
蹶船常苦沒。教君安息定。
慎莫致倉卒。念與君一共離別。
亦當(dāng)何時共坐復(fù)相對。出亦復(fù)苦愁。
入亦復(fù)苦愁。邊地多悲風(fēng)。
樹木何蕭蕭。今日樂相樂。
延年壽千秋。

14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1:56
花蕊夫人:芙蓉花神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十國女詩人。《花蕊夫人宮詞》作者。五代時好“花蕊夫人”者,前后有兩人。
五代十國時,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成都也因花蕊夫人而得名“芙蓉城”?;ㄈ锓蛉耸切稳菖由苊?,“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
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約883年—926年),成都人。宮號為花蕊夫人,后封順圣太后。當(dāng)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大徐妃為王建生下一個兒子王衍,后被立為皇太子。王建當(dāng)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當(dāng)上皇帝后荒嬉無度,對吃喝玩樂十分在行。而大、小徐妃更是結(jié)交宦官賣官鬻爵,弄得不成體統(tǒng),后唐莊宗乘機(jī)滅掉前蜀,可見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稱道的。
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費(fèi)貴妃,一個歌妓出身的貴妃。費(fèi)貴妃,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世傳《花蕊夫人宮詞》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首?!度圃姟窔w屬于孟昶妃。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fèi)貴妃。
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并說:洛陽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陽。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選購優(yōu)良品種,在宮中開辟“牡丹苑”,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那紅桅子花據(jù)說是道士申天師所獻(xiàn),只有種子兩粒,它開起花來,其色斑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由于難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樣式畫在團(tuán)扇上,竟相習(xí)成風(fēng),也就是“芙蓉”花。每當(dāng)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yuǎn)近,都如鋪了錦繡一般。“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關(guān)于花蕊夫人的美麗傳說。傳說很久以前,后蜀國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歡芙蓉花,孟后主就為美麗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種滿了芙蓉花。不久,宋朝軍隊打進(jìn)后蜀國,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虜了。宋朝皇帝趙匡胤見花蕊夫人十分美麗,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討厭他?;ㄈ锓蛉吮凰退螌m但不忘故主,繪孟昶畫像私掛奉祀。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宮看見追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從宮中傳到民間,到了晚清年代,把張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為送子娘娘了。
后來趙匡胤還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畫像,花蕊夫人至死不從,趙匡胤一怒之下殺死了她?;ㄈ锓蛉说瓜铝?,鮮血染紅了院中的芙蓉花。人們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尊她為芙蓉花神。

15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3:18
侯夫人:多薄命
隋煬帝時,后廷宮女無數(shù),一生都見不到隋煬帝的有很多。侯夫人有沉魚落雁的美色,一天她以白綾自盡于梁柱下。身上的錦囊里有一篇《自傷》詩:
“初入承明日,深深報未央。長門七八載,無復(fù)見君王。春寒入骨清,獨臥愁空房。颯履步庭下,幽懷空感傷。平日新愛惜,自待聊非常。色美反成棄,命薄何可量?君恩實疏遠(yuǎn),妾意徒彷徨。家豈無骨肉,偏親老北堂。此身無羽翼,何計出高墻?性命誠所重,棄割良可傷。懸帛朱棟上,肝腸如沸湯。引頸又自惜,若有絲牽腸。毅然就死地,從此歸冥鄉(xiāng)!”
內(nèi)容是在寂寞后宮里無限的幽怨。隋煬帝見此不禁傷感。他看著侯夫人的尸體說:“人雖死而顏色猶美如桃花。”于是急召中使許廷輔說:“朕要你擇后宮女入迷樓,你為何獨棄此人。”令許廷輔自盡。煬帝欲效漢成帝,可惜侯夫人不是王昭君。

16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3:44
唐琬:陸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逸事:才女唐琬與名吃“三不粘”:
唐琬是宋朝著名詩人陸游的表妹。她自幼聰慧,人稱才女,后被陸游娶為妻,夫妻的感情很好。但陸游的母親對這個才貌雙全、賢惠能干的兒媳婦就是看不上眼,總是想方設(shè)法難為她。在陸游母親六十壽辰這天,陸家賓客盈門,擺了九桌席,十分熱鬧。陸母想叫兒媳在客人面前出丑,吃飯間,忽然當(dāng)著眾人提出:“今天我想吃說蛋也有蛋,說面也有面,吃不出蛋,咬不著面;是火燒,用油炸;看著焦黃,進(jìn)口松軟;瞧著有鹽。嘗嘗怪甜;不粘勺子不粘盤。不用咬就能咽的食物。”唐琬心理明白。婆婆是又在為難她。她二話沒說,走進(jìn)廚房。在面盆里打了幾個雞蛋,再將雞蛋黃加入淀粉、白糖、清水,用筷子打勺,過細(xì)羅。炒鍋添入熟豬油,置中火上燒熱,倒入調(diào)好的蛋黃液,迅速攪動。待蛋黃液成糊狀時,一邊往鍋中徐徐加入熟豬油,一邊用勺不停地攪拌,蛋黃糕變的柔軟有勁,色澤黃亮,不粘炒鍋,一會兒功夫就做好了。唐琬將熱騰騰、香噴噴的食物盛在一個盤子里,撒上點細(xì)鹽恭恭敬敬地送上餐桌??腿藗円豢?,合乎要求,一嘗,更是口感酥軟,甜咸適宜,都夸唐琬心靈手巧.
這個菜一不沾盤,二不粘勺,三不粘牙,清爽利口,因此大家給它起名叫“三不粘“,后來成為傳統(tǒng)名食,深受人們喜愛。

17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4:15
薛濤
薛濤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詩作,顯示了她非凡的才華,她沒有被人們充分的研究和供奉,不是因為她的才華有什么遜色之處,完全是因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詩妓,這在封建社會是大忌。但成都人卻對女詩人薛濤頂禮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濤的望江樓和薛濤井,這是兩處同等重要的名勝。
薛濤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亂”后流亡蜀中的長安小史薛鄖與妻子裴氏的女兒。她從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8歲能吟詩,14歲時父亡,她就擔(dān)起了家庭的生活重?fù)?dān)。在那種年代,一個弱女子要想糊口謀生除了憑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憑借自己的才學(xué)之外別無所謀,年輕的薛濤成了歌妓,盡管她賣藝不賣身,但一個“三陪女”那怕到了今天在人們的眼目中也是沒有地位的。
薛濤是憑借一首叫“謁巫山廟”的詩展示才華的,這首詩深得節(jié)度使韋皋的器重,一個風(fēng)塵女子寫的不是風(fēng)花雪夜和清麗凄婉,且有懷古悵今的精深之思,使韋皋大為驚嘆,以致于后來要推薦她擔(dān)任校書郎的官職。薛濤雖然因為身份低*沒有真正成為校書郎,但“萬里橋邊女校書”的美名遠(yuǎn)播,連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爭相與她唱合。
如今到成都來的外地人一個主要的任務(wù)就是來洗眼睛,看美女,薛濤那個年代的外埠客到成都來目的同今天到成都來的人居然一樣,為的是來看一看這位蜀中美女詩人。如今的成都仍有一大批美女文人在川內(nèi)外聲名顯赫,以至于許多人到成都來就是為了一睹風(fēng)采。成都自古出詩人,特別出女詩人,恐怕是因為成都這種地方風(fēng)水好,有詩歌創(chuàng)作的磁場,女文人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容易發(fā)揮自己的才華。成都不缺少美酒香茶,這兩種液體在人的血液中流動都有助于詩文的創(chuàng)作。
薛濤是當(dāng)時的大交際花,與她交流過的風(fēng)流才子舉不勝舉,有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等。她親自制作一種粉紅色的小彩箋,這種箋紙做工特殊,清雅別致,她用這種箋寫上自己的詩作,一時成為人們的收藏珍品。唐朝風(fēng)行的彩箋題詩都學(xué)的是薛濤的作法,以至于這種風(fēng)氣流傳至今。成都的文人愛把詩寫在明信片上,寫在書箋上與文友詩友互贈,這是唐朝就流傳下來的遺風(fēng)。薛濤的許多行為千百年來為成都人效仿,她的“十離詩”、“登籌邊樓詩”、“贈遠(yuǎn)”和“錦江春望詞”等詩詞一直為人們傳唱,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薛濤的遠(yuǎn)大抱負(fù),她不只是一位會寫兒女情仇的女詩人,她的呤唱豪情滿懷,擲地有聲,氣勢浩大,從她的詩作中你看不出她是一個風(fēng)塵女子,她的氣度可與沙場大將匹美。
一到節(jié)假日,有許多成都的大、中學(xué)生就匯聚到薛濤的紀(jì)念公園——望江公園去,她們的目的就是瞻仰這位女詩人。許多人在抄錄她的詩作,在成都薛濤的名氣一點不比杜甫小,她不是一位地域性的女詩人,而應(yīng)該是一位歷史上偉大的詩人。
薛濤是一個悲劇人物,她的才情美貌為人傾倒,但在那種時代這種才情和美貌給她帶來的只能是悲苦。悲劇中的薛濤把人生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了那段歷史,蜀中的這些美女們印證著這條千古不變的道理:美的東西終將成為殘片,如花瓶、瓷器被深埋在泥土中,但有一天被挖出,將這些殘片拼接起來,你將為它的美所折服。因為它存在于非常久遠(yuǎn)的年代,那是一個動亂的時期,是一些人們早已失去記憶的歲月,通過這些殘片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美正是在那時建立的,這么美的思想是從一個叫薛濤的柔弱女子的口中傳出的,這美就使人愴然涕下。
薛濤在她的“登籌邊樓詩”中的頭兩句寫道:
平論重寫八窗秋,
壯壓西川四十州。
這是何等的豪情壯志,令人叫絕。另一首叫“雨后玩竹”,表達(dá)的是不愿同流合污的孤高氣節(jié)。
南天春雨時,
那堪霜雪枝;
眾類亦云茂,
虛心能自持。
夕留晉賢醉,
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
蒼蒼勁節(jié)奇。

18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4:49
朱淑真
朱淑真 宋代女作家。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說海寧(今屬浙江)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跡均不詳。《蕙風(fēng)詞話》稱“淑真與曾布妻魏氏(魏夫人)為詞友“,“則是北宋人無疑“。有人據(jù)朱淑真《璇璣圖記》作于紹定三年(1230),定為南宋人。但魏仲恭《斷腸詩集序》作于淳熙壬寅(1182),則紹定當(dāng)為紹圣(1094~1098),與魏夫人生世相合。她出生于仕宦家庭。父親曾經(jīng)“宦游浙西“。朱淑真少喜讀書,酷愛文學(xué),善為詩詞。自稱“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鐘,不覺自鳴爾“(《掬水月在手詩序》)。她主要生活在杭州,出嫁后又跟隨丈夫游宦異鄉(xiāng)。從詩集中可以看出她曾到過淮南,也曾遠(yuǎn)渡瀟湘。因婚姻不遂素志,所以精神極其痛苦,悒悒而終。據(jù)傳朱淑真一生創(chuàng)作的詩詞很多,她死后“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傳者百不一存”。

19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5:15
郭愛不但是美女,也是才女,出身書香世家,因此被選送入宮,冊為宮廷女官, 她入宮時皇帝已經(jīng)有病在身,選妃為的就是沖喜。
(由于說明了是選“妃嬪女官”, 而不是普通宮女,因此,當(dāng)時很多人家是主動送女參選的。至于“沖喜”的后果可能會是什么,恐怕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
結(jié)果郭愛入宮僅二十多天,皇帝就死去了,她雖然連丈夫的面都沒見過幾回,也被迫殉葬, 自盡的前夜, 郭愛含淚寫下了一篇自悼詞, 托人帶出了深宮, 讓世人得以窺見中國宮廷這最慘烈的一段歷史真相。
《絕命辭》
修短有數(shù)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20樓
球球 發(fā)表于:2005-9-12 12:05:44
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
柳如是是活動于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qiáng),正直聰慧,魄力奇?zhèn)ィ麣夂艽蟆?
柳是(一六一七至一六六四),字如是,原籍松江,以后流落吳江、嘉興等地,最終歸宿于常熟。名號之多,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她的命途多舛,曾姓楊名愛,又名朝,字影憐;復(fù)姓柳之后,還有雯、隱、因、隱雯、云、朝云、云娟、嬋娟、蘼蕪、我聞居士、河?xùn)|君近三十個名號。
柳如是自幼聰慧絕倫,以后又虛心好學(xué)。盡管出身微*,卻是秉性倔強(qiáng)剛烈。她不甘心受命運(yùn)擺布,敢于蔑視封建禮法拘束。在一貫以男性為中心的名士群中,她放言不羈,施展才華,力爭自己的獨立地位。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為追求愛情生活、尋找終身伴侶,她始終堅持獨立、平等、自主,反映出她決不茍且屈從妥協(xié)的強(qiáng)烈個性。
柳如是自幼即在盛澤徐佛家為婢,轉(zhuǎn)入?yún)墙氏嘀艿赖羌抑泻鬄槿烘?,幾乎被殺,逃命后再到徐佛歸家院中,不久又出走,盤桓松江,與「幾社」少年詩歌酬唱。她跟長于自己十歲而才性相近的陳子龍短暫同居,是她生活中最為歡愉的一段經(jīng)歷。可惜陳子龍僅是一名窮孝廉,其妻張氏治家精明能干,柳如是不可能見容于張氏,又不甘心俯首作妾,明知不能與自己的平生第一知己白頭偕老,只得忍痛仳離而去。
柳如是此后又經(jīng)歷了李待問、宋征輿等人的感情奔波,歸宿難定,飄流于吳越之間,歷盡了風(fēng)塵憔悴,終于在崇禎十三年(一六四○)她二十三歲時,身穿男服,趕赴常熟,拜訪了有當(dāng)今李杜之稱而年已五十九歲的錢謙益。次年,錢柳就結(jié)為夫婦。一直到康熙三年錢謙益死而家難作,柳如是遂以身殉。

共45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2] [3][4][5]